融资租赁现存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融资租赁是一种将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殊信用方式。它具有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拉动国内需求、盘活资产存量的宏观经济功能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资金利用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资产负债结构等微观经济功能。因此,经过短短50多年的发展,融资租赁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国家除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本文将对融资租赁的产生、发展及与其他租赁方式的比较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将重点针对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融资租赁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对策,为促进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融资租赁、租赁行业、对策
【正文】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比较小,经济实力比较差,盛业信誉不高,担保机制也不是很健全导致融资渠道过窄,另外我国各个银行过重的考虑自己的利润和利润,导致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过高。在面对近几次的金融危机的冲击时,我国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的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小企业在此种情况下面临的问题就是融资难、贷款难、资金比较短缺。企业为了生存就避开正规融资渠道贷采用一些民间渠道融资,来达到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然而,企业采取很多民间渠道融资时的筹资成本都比较高,民间资金借用代价有时甚至会高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获得的正常利润,最终导致企业的资产抵偿不了债务,企业的所有者就会采取携着资金逃避还贷的责任,例如:2013年温州与江浙一代企业家因为企业资金偿还不了债务而集体携款潜逃。基于此,资本金融市场就提出了一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型融资方式,亦即融资租赁。本文将对我国融资租赁概念,发展现状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概述探讨,并将重点针对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融资租赁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对策,为促进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世界著名租赁专家,世界租赁年会前主席阿曼波在他的《国际租赁完全指南》(2007)一书中概述了两中比较经典的租赁融资理论,分别是租赁周期理论与四大支柱学说。租赁融资周期理论把租赁融资的过程氛围六个两两连接的阶段,这六个阶段分别是租赁协议,单租赁,创新性的租赁,经营租赁、租赁的新产品亦即租赁成熟等六个租赁阶段;四大支柱包括法律,直接税,金融会计亦即行政法规等四个支柱,其中法律支柱,直接税支柱和行政法规支柱相对比较重要,这三个支柱之间的稍微变化就会改变租赁公司的数量,规模亦即市场渗透率。 租赁领域的经典之作是T0M.克拉克的《租赁》(1984),它在这本书中讨论了租赁融资过程中的操作问题和租赁与借贷的成本比较的问题。Myers与Bayless(1998)通过研究区分了租赁的各种租赁方式,把租赁主要分成融资租赁、经营租赁两种租赁方式,并且明确了次两种租赁方式各自的适用范畴,同时认为融资租赁的筹资方法一方面能够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张志远与张志元在《融资租赁学》(1990)一书中归纳了融资租赁的产生和发展、研究对象、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宏观管理亦即国际融资租赁市场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路妍(2002)从经济学的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中国租赁业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租赁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原因是我国学术界对融资租赁相关理论研究相比较于国外滞后。江小华(2004)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另外我国租赁业还存在信用环境差,消费观念落后的传统文化劣势,我国租赁业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比较不完善而不能达到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屈延凯(2007)从业务实践的视角对我国的融资租赁业进行研究,针对我国融资租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融资租赁产业链的建议。沙泉(2010)针对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缓慢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融资租赁相关理论深入研究的建议,强调要结合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来发展融资租赁业,同时提出融资租赁业在对内试点上需要进一步放宽监管的力度。
从以上国内外对企业融资租赁的研究来看,研究者大都认为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对融资租赁业相关理论的研究比较欠缺,认为只有加大对融资租赁的研究,把融资租赁的发展和我国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的基础上才能促进融资租赁的快速发展。
一、融资租赁相关理论概述
(一)融资租赁的含义
融资租赁也称金融租赁,是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新兴的租赁形式,所以也称为现代租赁。2001年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租赁章节把融资租赁定义为:融资租赁是指实际上已经转移了和资产的所有权相关的所有种类的风险与报酬的一种租赁类型。
(二)融资租赁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