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电子商务时代,无论是商业企业还是生产企业都希望整个销售和生产管理系统与目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数据共享,以便更好地更有效的帮助企业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3.系统高度集成
根据企业的需求对软件以及实现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修改,并确定采用其他必要的步骤以确保业务处理需求得到满足。这样在进入系统的时候,输入的数据能够根据事先的设定以及管理工作的内在联系,传递到相关的功能模块中,达到数据高速共享和系统高速集成。
(四) 加速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
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跃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目前一大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薄弱,文化程度偏低,根本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会计的发展要求。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问题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为此,应加大对现有财会人员的计算机和商务知识的培训,以适应未来的网络时代的需要。
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五) 进一步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完整性。管理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前,应妥善保管并保存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都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电算化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至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会计电算化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完善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会计档案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在电算档案管理制度中,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借阅、备份会计等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各种纸质的会计档案和介质的会计档案要及时合理归档,做好记录。归档的档案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 要建立严格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借阅制度, 借出、查看、归还要做详细记录。
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会计电算化,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会计人员,而且需要一定的计算机人员参与维护日常使用和确保其数据的安全。所以必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高级人才管理与维护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正常使用、网络的安全运行,不断开发更合理、高效的电算化会计软件。只有两者共同配合,才能有效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配备专业计算机管理人员。建立预防病毒和黑客的安全措施,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以及杀毒工作,定期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检测,排除安全隐患,切实有效地保障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