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应收账款的控制与防范 一、应收账款定义 应收账款管理是指在赊销业务中,从授信方(销售商)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受信方(购买商),债权成立开始,到款项实际收回或作为坏账处理结束,授信企业采用系统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对应收账款回收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其目的是保证足额、及时收回应收账款,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是信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企业后期信用管理范畴。广义的应收账款管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债权开始成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这段时间的管理,即拖欠前的账款管理;第二个阶段是,应收账款到期日后的账款管理,即拖欠后的账款管理。信刚管理机构为了对这两个阶段的管理加以区别,往往将账款被拖欠前的管理称为应收账款管理(即狭义的应收账款管理),而将逾期后的账款管理叫做商账追收。 二、应收帐款风险形成的缘由 当前,形成应收账款风险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细作综合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赊销制度,对形成的逾期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收回多少没有底数。不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价,为了抢占市场扩大销售,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度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通过赊销吸引客户,虽产生了较高的账面利润,但忽视了流动资金不能及时收回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看似经营规模庞大的企业,总认为对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就放心地赊销产品。殊不知,正是在那些“名牌企业”光环的作用下,供货方没有任何的戒备心理,而不断的供货,致使大量的货款难以回笼,最终导致呆帐、坏账。对不熟悉的企业试行赊销,宁愿承担风险,也要扩大销售规模。尤其是在市场不景气及市场竞争剧烈的情况下,供货方宁愿先发货占领市场,而忽略用户的信用度。这种高风险的销售,必然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 三、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应收账款是指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其它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收款售额、其它应收款、应收票据等。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虚增经营成果,增加经营风险: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形成与企业赊销政策密切相关,其规模往往与销售收入正相关,即销售收入增长将引起应收账款规模的增长。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迅速扩大,一旦货款不能回笼,企业将陷入虚假繁荣的窘境,会计利润大打折扣。因此,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过多,虚增销售收入,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同时也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效益下降:通常情况下,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意味着纳税义务的产生,企业可能会被迫用流动资金垫缴当期税款。如果企业出现账面利润,那么还要向投资者分红,企业可能要用流动资金垫付股东分红款。同时,企业保持过高的应收账款余额极易产生坏账,给企业带来损失,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另外,应收账款长期占用过多资金还会影响企业形象。一般来说应收帐款数额越高,说明应该收回而未收回的外债越多,加大了企业的生存风险。 四、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
浅析应收账款的控制与防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 (2) | 下一篇: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浅析 应收账款 控制 防范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