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无论是出于对于自身利益的维护,还是对于企业更好的监管,都应该逐步提升自身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迫切需求,以此增加企业披露相关环境信息的意愿和动力。
1.3 加快对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加强对实践典型案例的总结。
构建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利于为环境会计的实际操作提供有效指导,会计学界应该进一步加大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同时加强对实践过程中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为企业的实际应用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引。
1.4 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水平。在将环境会计引入企业经营和评价体系的初始阶段,强制性的披露和监管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政府相关部门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在监管过程中有法可依,提高监管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其次,要做到执法必严,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1.5 加快建立统一的环境会计核算和披露规范。
统一的环境会计核算和披露规范不仅有利于提高披露信息的准确性,也使得信息使用者更方便比较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首先,会计学界在理论研究过程中要明确环境会计的定义和范围界限,使得信息计量更为准确。其次,规范核算方式和披露形式。从现有会计体系出发,一种是沿用原有会计披露方式,将环境资源和环境成本量化,以货币形式与其他原有会计要素统一核算,披露在财务报表中。同时将无法量化的环境信息补充在报表附注中,例如企业的环境目标,对于治理污染所采取的措施等。另一种披露方式是出具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书,独立核算和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并同时结合相关的环境指标,更为清晰全面的提供企业环境信息。最后,明确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一类是量化的财务信息,如企业享有的环境资源,受到的罚款处罚,治理污染的成本等;另一类是非财务性补充信息,如企业的环境目标,实施的环境政策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将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辅助,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各方的需求。
1.6 企业提高披露环境信息的主动性。
企业要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维护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培养正确的道德理念,主动披露环境信息,不断提高披露水平。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环境会计的紧迫性,理论界和实务界都需要加大关注和投入力度,推动环境会计引入我国企业经营和评价体系的进程。
三、改革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的若干建议
结合新时期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构建要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在我国应建立均衡和谐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以保证衍生金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以利于利益相关者作出正确有用的决策选择,切实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效率.主要建议观点是:(1)在我国稳步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改变管理观念,扎实推进衍生品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2)实质重于形式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机制选择,(3)积极建立市场主导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模式,(4)健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机制与制度创新,(5)高质量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与人才培养.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具体供求,提出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具体供给的初步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