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益驱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个人追求的基本目标。很多企业领导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暗示甚至明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造假。也有一些中小企业瞒报利润,将盈利作假成亏损,从而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2.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法律法规的出台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法律法规条文较为,一些重要的制度没有指定对应的实施细则,造成会计实际工作中,监督管理不强,规范直接负责人的对应条款较少,使得会计监督不能有力的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乏力,内部控制制度不减员,或者因种种个原因形同虚设。
3.造假成本与收益不对称。
目前打击打击会计造假主要为行政处罚,很少对会计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赔偿更是少。法律法规中对于会计造假行为处罚打击力度不够,即使在高查处率下,其收益扔大于成本。
4.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都很薄弱。从企业内部来看,一些企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不严密。会计监督体系屈服于企业领导的管理,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从企业外部来看,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合力,各个外部监督机关和社会监督层面仅仅是各自为政、但又互有重叠,这就对会计造假的防范作用不大,从而不能有效的制止和防范会计造假。
(三)企业会计造假的危害
企业会计造假,会对我国市场经济产生严重后果,对企业生产产生严重危害,同时也对人民生活产生极大影响。
1.会计造假对国家产生的影响。
虚假的会计信息直接侵蚀了国有资产,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使得有些核算信息不准确,造成统计信息有误,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预测和决策。
2.会计造假对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影响。
虚假的会计信息直接影响各种投资主体的投资收益和债权利益,使投资者、债权人对投资做出错误的抉择,使投资风险增大,信息成本提高。
3.会计造假对企业本身的影响。
虚假的会计信息扭曲了围观经济运行的真是面貌,使企业经营管理建立在错误的、不真是的会计信息智商,觉得一句缺乏可靠性,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同时破坏了企业的剩余,使投资者和融资者丧失了想企业投资的信心,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4.会计造假行为对会计行业的诚信发展带来危害。
会计作为一项管活动,遍及了国民经济的每一个角落,一旦出现了问题,严重挫伤了会计行业的诚信度。诚实守信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基础,只有诚实守信才能促进企业和经济市场正常发展。而会计造假,使得会计人员诚信度收到很大质疑,从而影响到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发展。
三、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一)完善企业内部制度
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只有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的实现会计管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在企业的运营中,只有对资金进行科学的使用和管理,才能保障企业的经济消息,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很多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价值,没有真正落实,使其仍处在形式层面,没有真正的为企业经营提供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同一个会计业务实行的参与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互相分离,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同时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会计资料,凭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建立定期内部审计制度。
(二)加强会计信息管理
不断完善与规范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包括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会计准侧体系和会计制度体系三个层次,要及时执行和完善会计核算规定和办法,不断在《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各种内部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制度。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比如内部凭证管理制度、科学预算制度、定期盘点制度、内部稽查制度等。
(三)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的法律基础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影响会计工作的重要因素。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优良品质。对于会计工作者来说,更应该吧诚信放在首位。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很多会计造假行为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到底缺失,法律法规了解缺乏有很大关系,为了治理各种会计造假行为,针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律法规学习是根本措施。加强在职人员诚信教育,促进他们不断加强思想改造,加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促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法律教育,杜绝和减少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会计人员也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一切相关条例,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会计人员。要深知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一名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在于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诚实守信,不做假账。
(四)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是防止会计造假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加强审计管理工作时,要保持独立性,第一,提高监督人员素质,保证监督质量。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鉴证的乙种监督制度。尽快坚实一直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队伍,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因违规职业等认为因素造成的舆论信息失真。第二,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外部监督管理手段,从法律法规层面,杜绝会计造假的产生。完善法律中不完善或不适合的条例,把法律条文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制定出更完善健全的条例,使得“有法可依”。加大执法力度,执法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对执法人员的监督机构,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确保其适当,合法,有效。
四、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期激烈,会计造假行为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会计造假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顽症,严重租在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社会诚信建设的一个瓶颈。因此,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积极初级,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的企业会计审核体系,杜绝会计造假行为,使得企业稳固向前发展。并且还需要全社会的人都参与,营造全民诚信守信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杜雨晴.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 中国商,2019,7:170-171
[2]刘金洋. 浅析我国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 企业技术开,2016, 35(6) :140-141,1433
[3]臧晓菁.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 经营与管理, 2009, 28(11):89-90
[4]李宝昌.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 财会金融,2015, (21):248
[5]孟庆仙.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J]. 中国市场,2015,(35):52-53.
[6]苏奎.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探析[J]. 中国经贸,2017,0(11)
我国企业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