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被会计主体选择时,最为重要的前提就是全面性。同时要顾及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为了确保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探索我国会计法要求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
(2)自愿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会计制度没有强制要求会计信息披露,因此,企业应该自愿得去披露,企业的主动性应该得到加强,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国的重污染企业,与此同时,采取法律的强制性手段,国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迫使企业在相关方面有着最低标准。建立环境信息披露评比制度与奖惩机制,通过对意义合法性影响企业行为选择,从而刺激更全面的环境信息被及时主动披露,披露质量也会自然加强。这样对于实现信息的全面披露提供更大可能性。
(3)成本效益原则
根本目标是将企业最大化升值,因此成本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一旦成本超过了这项经济活动所能创造的利益就是不可行的。相同的道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企业一旦达到国家标准在自愿性的条件下会选择性的披露,这样企业会更多的考虑披露成本了。
三、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分析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不完善
在有关法律法规中详细要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鼓励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和污染控制。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迅速和环境破坏的日益严重,相关部门不得不加强执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越来越多,而环境会计的缺失行为和会计对应的信息披露缺失形式,导致工作环境和效果作用不大。
2.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缺乏可靠性、相关性
对于有关绩效问题方面,由于其不可靠性和不可通约性而被忽视。根据2016年度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和排放、免税和环境认证等历史信息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比如排污费,免税,环境认证等内容;另一方面,对信息披露的一些必要的后果的相关性可以解释判断,当决策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管理,难以有效地帮助环境信息。由于经济指标、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和环境标准等方面的原因,表达不一致就会促使同行业的信息披露不足。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制度评估,则无法保证环境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加强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审计。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开始慢,而且发展情况以及数据较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此之前,没有有效环境会计理论。通用性和公开性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财务报表的特点,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够被利益相关方掌握。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肯定会影响盈利,这种披露只有一般描述,没有有效地治理方案,信息质量不高。由于没有实际的计量方法和客观的指标,货币计量信息的披露直接被环境负债和环境效益影响。另外,缺失的环境会计准则给披露模式和内容的整合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会计准则。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1.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作用
(1)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制定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
我国只有把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建立完善,把披露工作规范,才能给工业环境会计的实施带来法律依据。由于环境会计的特殊性,财政部和环保部门应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把化工类环境成本和效益定义出标准的计算方法,这些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进一步得到大众的认可并进行实施。对于这些企业,可以制定更加人性化的规定,应该分别对待污染程度严重的和只有轻微的废物排放的企业,更甚者对于实施废物循环利用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企业应该自愿得去披露,企业的主动性应该得到加强,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国的重污染企业,与此同时,采取法律的强制性手段,国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迫使企业在相关方面有着最低标准。
(2)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强化舆论监督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相关研究中发现,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和舆论监督的强化,会让环境政策得以实施困难越小,环境执行成本也越低,换句话说也就是环保意识的增强能够助力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教育是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环保意识从小教育,引导绿色消费,通过舆论作为监督,从而渐渐从外部让工业企业的环境信息自愿披露。
(3)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环境管制力度
研究表明,政府的监管在环境信息披露中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关部门在监管和执行力方面需要加强,我国环保主管单位应当通过不同的管理方式,加强环保活动的有关部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环保协会,把政府需要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的需求传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主权,加强化工类行业协会对行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监督和引导,营造良好披露氛围,比如尽可能提出行业技术更新、节能降耗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建立环境信息披露评比制度与奖惩机制,通过对意义合法性影响企业行为选择,从而刺激更全面的环境信息被及时主动披露,披露质量也会自然加强。
2.企业界应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1)为环境会计核算做好准备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