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完善会计培训机构的规范性,切实的落实监管行为,就必须制定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制度,让会计人员有制度可以遵循,这是落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健全培训单位的审批制度,相关部门应切实的落实自身的监督职责,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对实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的审批,并建立完善的审批操作流程,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审核标准,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作为行为指导文件,推动资格审查工作的开展。各级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按照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来审批培训单位,依照会计资格证书的等级进行细分,明确划分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建立标准,并综合性审查继续教育机构的环境、学习资料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情况,如果有条件可以亲自前往实地考察。对于符合条件、通过审批的培训机构,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发放《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许可证》,无证不可经营。第二,应当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的竞争力度,使其逐步市场化,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以及会计学术组织等社会教育资源,凭借他们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有效推动会计继续教育的开展。第三,相关部门必须定期对教育培训单位的运营状况进行督查,坚决取缔“交费就盖章”的培训单位,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实施分层与分类教育培训方式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我国有超过1400万的会计人员,但是这些会计人员之间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仅在学历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而且在职称方面也存在。会计人员在各行各业中工作,包括企业、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社会组织等等。一方面,关于学历层面,会计人员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初中学历到博士学历不等;另一方面,如果从会计人员的职称来看,有的会计人员拥有从业资格证书,而有的则是无证从业,有的拥有资格职称,可能是初级会计师,也有可能是中高级会计师。从中可以发现,在我国的会计人员中,层次差距较为明显,因此在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时不可一概而论,需“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育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满足各个层次会计人员的需求。所以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学历和职称等相关情况将会计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选取教育内容和教育课程,以提升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程实用性。
四、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但违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因此我国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非常重视。在市场发展的影响下,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企业对经济效益十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业道德,明知道法律的存在,也毫无顾忌的去违背,出现了欺骗投资者、欺骗管理者、欺骗公众的情况,会计人员的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质疑,公信力较差,诚信度较低。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平衡,干扰了宏观经济决策的有效实践,而且损害了会计行业的整体形象,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强化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会计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加强自律意识,是会计管理人员应当重视的问题。
(2)丰富培训教材的形式
不断开发、完善、创新会计继续教育相关培训教材的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开展工作:一是根据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的职责需要,制定系统性的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的相关内容以及总体思路,例如初级会计师、中高级会计师应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应配备何种教材体系等,这实质上是教材资料编写的目标和核心;二是注重教材资料的实用性,采取系列教材、专题教材、案例教材、参阅资料等多形式、多品种的教材资料,有效满足会计人员的需求;三是注重综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方便会计人员查阅,这些资料包括会计、财税等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四是培训教材的设计要尽可能便于学习和保存。
关于解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建议(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