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金融市场过于单一。对于金融机构自身来说,贷款具有收益高,风险低等特点才会对金融机构有力,然而农村贷款的特点却是利率低,款项金额小,性用低,风险大,,这业与金融机构的实际矛盾,导致了金融机构在农村“无利可图”,没有利益,于是金融机构选择的策略也就不和城市一样,金融机构将农村居民的存款运向城市,供城市周转使用。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和国家政策性银行都没有注入农村。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普遍也存在着功能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功能不明确也严重影响了其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其中各银行主要服务都还是导向大中型企业的,国家政策性银行都是以执行国家的最低粮食收购价及其他国家倡导的大型政策性的投资为主。还未全面开放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化,适应农村经济需求多元化。很少有银行专注小农和小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的银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长期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而各大金融机构也相对集中在城市进行业务拓展和服务,这样的现状导致我国农村的金融发展状况相对落后。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时下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服务机构过于集中,主要分布在银行类金融机构上,其他比如保险、证券、理财等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很难满足现实需求,二是银行类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的功能同质化严重,缺乏多样性,对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农村撤并分支机构和营业点,如农业银行大幅度的收缩网点,信贷支农功能弱化,储蓄从原来的“只存不贷”刚刚试水小额贷款,业务规模小,资金覆盖率低。由于参与农村金融市场建设的竞争者较少,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商业银行基本垄断了农村金融市场。虽然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网点较多,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通过引进外资进一步增强管理经验和相关风险控制能力,确实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缺乏必要的竞争,会造成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相应的活力,农民难以享受竞争所带来的好处。这也就造成了农民很难再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贷到所需款项,也就间接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打压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外,农产品利润本来就比较,银行的贷款利率较高,高额的利息的还款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和小农企业的贷款途径,使得农民及其小农企业根本不敢找银行贷款。
(二)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很难取得贷款。为防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比较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民贷款失去了机会。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实事,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三)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得问题,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地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趋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还有,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在所难免,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次序,此外,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贷款活动在高利息的吸引下,容易诱发大量的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借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配套,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四)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农业保险机构运行障碍主要表现有,保障基金规模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偿机制尚不健全。
(五)市场约束机制缺失。现代农村金融市场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所谓全方位,是要提供农村金融市场的各方面需求,现代农村金融市场应包括信贷市场、农村担保市场、农业保险市场以及农产品期货市场等。所谓多层次,就是大中小和民间金融机构都能够在这个市场中存在,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比较落后,农村市场金融市场缺乏相应的第一以及担保机制,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速度还比较缓慢。同时,农村市场还缺乏相应的奖励和约束机制。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民间的金融机构存在很大的发展瓶颈,特别是有些机构甚至存在是否合法的问题。信贷管理机制缺乏灵活性,阻碍了“三农”的有效发展。信贷准入制度比较严格,除了农户小额信贷外,不管是农行、农商行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信贷要求比较高。另外,农业贷款一般期限较长,但是各家银行的支农贷款一般为一年期限,这也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金的扶持作用和农户及企业的贷款热情。
三、加快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相关建议
农村金融问题研究 (4)(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