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一)、完善财务制度,鼓励公司内部优秀员工入股
1、企业的发展的初级阶段一般都是老板管人,老板说的话就是制度,可能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规定,让员工无所适从,也让很多人有空可钻,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1)、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为宗旨,财务管理工作要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企业经营中制止铺张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
(2)、出纳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和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做到账款分离。
(3)、财会人员要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如实反映和严格监督各项经济活动。记帐、算帐、报帐必须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
(4)、财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对于违反财务制度的事项,必须拒绝付款、拒绝报销或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5)、财会人员力求稳定,不随便调动。财务人员调动工作或因故离职,必须与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离职,亦不得中断会计工作。移交交接包括移交人经管的会计凭证、报表、帐目、款项、公章、实物及未了事项等。
2、很多员工辛辛苦苦赚几个钱存在银行里得到的利息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而银行把大部分的贷款都给了房地产等大公司,中小企业贷款难,有些还要送礼,交财务咨询费等变现的增加融资成本,企业赚的钱很大一部分都贡献给了银行,员工赚不到钱在企业里也没有归属感。如果企业财务制度健全,就可以发展优秀员工入股,员工持股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的一种手段,近来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实行员工持股, 使职工不仅有按劳分配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还能获得资本增值所带来的利益, 把员工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这样既解决了公司融资问题,也让员工的钱有一个好的投资渠道,实现员工和企业双赢,义乌已有不少企业在这方面积累的成功的经验。
(二)、加强采购控制、合理库存,不断提高企业信息掌控和预测能力
1、库存控制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要有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和采购周期安排采购。库存控制是仓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它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和市场竞争力。
2、 库存控制要考虑下边几个方面,销量,到货周期,采购周期,特殊季节特殊需求等等。对供货商进行管理,多了解市场行情,均衡采购。
3、库存控制的作用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减少库存积压与报废、贬值的风险。
4、库存的合理控制 库存量过大所产生的问题: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三)、科学建立客户授信额度、重视合同和应收账款管理。
1、企业间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因此各企业必须重视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不少企业合同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合同管理不规范与不合理,许多企业还为此出现了经济纠纷,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有些小企业图省事,口头协定,随着当事人的调动或离职,时间一长,其他人很难说清楚,很容易为日后纠纷埋下伏笔,且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
2、在业务往来的过程中要做好资信调查,建立一个客户信息管理档案(客户档案中有客户所有者、注册资金、企业规模等一系列重要的数据做参考)并建立相应的更新制度和查询制度。以此作为企业授信额度的重要依据,这是在交易过程中避免信用风险的首要环节。然后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相应情况制定信用政策或者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在企业可以承担的风险范围内确定信用额度,判断与对方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多大,避免越陷越深。
3、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影响企业的现金流,拖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对不同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提取坏账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德明 《三角债成因分析及解决的基本思路》,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第五期。
2、李永宁.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与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06(8)
3、张瑞杰.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6(19).
4、王礼蓉. 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09
5、黄丽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6(3).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2)(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