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收帐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应收账款形成及坏账产生的原因
三、应收帐款的核算与管理对策
内 容 摘 要
应收帐款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生产资金需要。管理好应收帐款,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应收帐款 核算 管理
应收帐款的核算与管理
应收帐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对应收帐款加以管理,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点所在。
一、应收帐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性质而言,应收帐款属于一种营业性的短期债权,它所涵盖的方面广泛且复杂,在目前的企业经营中,应收帐款的管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产品的经营过程中,购销双方由于在产品价格、质量等方面的合同分歧,导致购货方故意拖欠货款,不及时结算,造成货款不能及时收回。
(二)企业当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违反常规的帐款管理现象。有的企业,对帐款管理有直接关系的有关人员违反正常的企业制度,而虚构货款。有的企业为了完成当年的销售利润计划虚构应收货款,从而虚增当年销售收入或销售利润。或者企业将部分收入或费用隐匿在应收帐款中,有的企业在年末发生不合理销售收入,采取弄虚作假的方法开出空头发票,作为应收帐款入帐,到次年年初又作退货处理。
(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结算手续未能及时办妥或经办人员催收不力,形成积欠。有时本来货款已收回的经济业务,但有关人员长期不报帐或财务人员销帐不及时,形成积欠。
(四)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差,发生记帐错误,形成应收帐款。对于业务联系较多的企业, 应详细反映应收帐款或应付帐款的地址、名称、进行明细登记,有的企业财会人员粗心大意,致使帐目串户较多,造成帐目余额不一致。有时对于同一个单位,在应收帐款有户头,同时在应付帐款也有户头,不便于管理。如该单位用其应收帐款抵付应付帐款,本应冲减应付帐款科目,但企业在应付帐款中又设立户头予以挂帐,使本来应该结清的业务,由于财务人员处理不当,造成两头挂帐,使会计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二、应收账款形成及坏账产生的原因
(一)应收帐款形成的原因
1.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增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出于扩大销售的需要,企业除利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广告等手段外,赊销作为扩大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被企业广泛采用,相应产生了应收账款。
2.实现销售和收到款项的时间差所致。企业发出商品后,向购货单位开出销售发票,并在当期确认了销售收入,货款却往往没有同步收回,导致物流与资金流脱节。这种商品销售和收到货款时间的不一致性,导致了应收账款的产生。通常,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的时间越长。同时,购销单位之间距离远近、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及内部结算单据传递的及时性等都有可能导致应收账款的产生。
3.应收账款内部管理不力。如果企业缺乏商业信用意识,不认真履行合同约定条款或因质量异议未能及时处理,导致对方拒付货款;另外,客户恶意欺诈或销售人员诚信缺失,都会导致应收款项无法收回。企业信用管理不力,盲目地对信用差的企业赊销,加上追讨欠款工作不力,也会导致货款难以收回,造成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
(二)应收账款坏账的原因
1. 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谈薄。客户不按合同,协议规定归还到期债务,是负债方的一种违法违章行为,或有的因合同不规范,被客户利用,收到货后,以各种理由推迟付款或拒付,形成呆帐企业应重视债权人,有权利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有些客户超过规定时限(信用期限),客户认账,但以资金紧张或企业亏损等理由拖欠账款。还有些客户以企业改制为由,故意拖欠账款。针对这类状况,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但有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管理人员没有把责任落实,使得潜在坏账越来越多,甚至形成呆账。
3. 销售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很多企业在销售考核体系中,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额挂钩,却忽略了货款的回笼,这就加大了坏账的可有性,因为销售人员只关心销售指标的完成。
4.缺乏信用管理。大多数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不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就轻易地将产品赊销出去,这就加大了坏账的风险。由于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程度普遍较低,相当数量的企业或单位不能严格信守合同契约,而很多企业并未对此引起足够重视。
三、应收帐款的核算与管理对策
(一)强化应收帐款核算的审计
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帐款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审计部门应定期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尤其要加强对应收帐款的专项审计。其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在销售业务过程中发生应收帐款业务时,是否立即填制应收帐款凭证并据以登记应收帐款明细分类帐,是否明确了收回期限和结算方式,是否能够及时组织人员催收。
2.企业有关应收帐款的工作人员能否按职能分工,发票、记帐、收款等收入凭证是由哪些部门开发款项的结算手续,销售发票上是否有销售部门、出纳、审核人员的签章和单位公章。
3.销售发生的退回、折扣与折让是否经有关领导批准,授权人与收款的职责是否分离,销售退回是否有仓库部门的退货验收单,销售折扣与折让在核算上是否采用总价法入帐,是否有严格的复核手续,是否发生折扣损失。
4.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定期对应收帐款进行内部审计,能否定期对应收帐款试算表和各主要的明细分类帐相互核对,能否对应收帐款的结构和帐龄进行分析,企业规定的工作程序是否得到贯彻执行。
(二)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控制
1.摒弃利润最大化的销售观念。在销售之前,有一个对应收账款回收的前期评估,对于回收账款不畅和无望的企业,就不应该与之发生合约。
2.应树立正确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重视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控制赊销额是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确定赊销额度,对不同等级的客户给予不同的赊销限额。必须将累计额严格控制在企业能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为了便于日常控制,企业要把已经确定的赊销额度记录在每个客户应收账款明细上,作为资金余额控制的警戒点。
3.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明确回收应收账款的责任人,把应收账款的回收纳入到领导和员工的考核体系中来。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由销售部门或销售人员自己管理。这样做存在管理漏洞,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销售人员的行为应该由谁来监督呢?因此,仅由销售部门自己来管理并不妥当。一种观点认为,应由企业财会人员来管理。会计人员纵然对账务处理比较清楚,但对客户具体情况并不了解,所以简单归由会计人员来管理也并不合适。
4.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者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的分类,平时并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在企业回款好的情况下,基本能满足需要,但在企业回款不畅的情况下就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了。
5.建立应收账款的对账及风险预警机制。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对还未收回的款项,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对帐龄比较长的,要采取措施及时对账,取得对方的书面认可,并随时追踪对方企业的经营状况,必要的时候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制定合理有效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赊销的效果好坏,依赖于企业实行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一般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三方面。指通过权衡收益、成本与风险对应收账款投资水平进行规划和控制的原则性规定。
7.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坏账准备制度,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总之,如何有效加强应收帐款的核算与管理控制,企业管理者务必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时刻重视产品的适销对路、控制应收账款的增长,树立现代的营销观念,加强管理力度,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应收账款控制在较合理的水平,使企业产生更大的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孟 焰.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2] 邓亦武;浅淡应收帐款管理及其会计处理[J];中国农业会计;1991年02期
[3] 姚 飞. 应加强企业应收帐款的管理,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05(2)
[4] 王玉芬.试论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5] 林诚洲.浅谈加强建筑行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发展研究, 2005(1)
[6] 冯淑霞.浅谈应收帐款管理.山西财税‚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