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环境现状
会计职业道德产生的原因(从现状看)。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
创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内 容 摘 要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我国会计职业环境现状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追求私利,监守自盗;会计人员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会计环境现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给国家、社会和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会计的诚信职业受到严峻的挑战,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势在必行。从会计职业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引入会计人员应怎样建立会计职业道德,即会计人员应做到:勤俭理财,廉洁奉公、秉公办事,一丝不苟、诚信为本,不做假帐。倡导为会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激励更多的会计人员讲求自身的职业道德。
试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它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它与社会道德密切相关,是整个社会道德规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其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种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它、掌握它、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去违背它。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普遍要求。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我国会计环境现状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完善社会道德体系
的重要方面,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计划经济时期,广大会计人员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已成为主流,树立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涌现了一大批热爱会计事业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广大会计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
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面临职业道德冲突的选择。如某股份公司为骗取上市资格,在公司负责人的授意下,财务部副部长陈某具体组织实施,把上市前已处于破产边缘的公司,通过采取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政策变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虚报利润10805万元,使得公司股票上市。可想而知,这种虚假的会计信息将会给投资者造成多么巨大的经济损失。
会计人员追求私利,监守自盗。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
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贵州某单位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真是“惊天大贪案”,这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会计人员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一些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
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的作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海南某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在承接对某公司的验资业务中,与公司通同作弊,为1000元的资金出具了1000万元的验资报告。有的注册会计师没有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或没有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履行审计程序,丧失了应有的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产生的原因
分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我国会计职业
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会计舞弊案件的不断揭诸于世,特别是我国的银广厦、郑百文、ST猴王、三九药业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产生了疑问,从而引发了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因为会计信息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但是,严峻的事实却是: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的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这与某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不无关系,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的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和投资者的利益。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与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可见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形式严峻、任务紧迫。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行为作为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受会计规范的保障,
其中会计职业道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制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它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二)、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持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会计行为的目的。
(三)、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来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有意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使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四)、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使会计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在敬岗爱业的基础上应当做到:思想上清正廉洁、工作中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业务上精益求精,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由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我们在充分理解会计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同时,应积极倡导我们的会计职业者讲求自身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会计人员应“勤俭理财,廉洁奉公”。会计人员善以讲求生
财之道,开源节流,克勤克俭,精打细算、反对铺张浪费,为国家和单位积攒每一分钱,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会计人员应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处处事事勇敢捍卫国家和单位的经济利益,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受贿,不出卖国家经济情报,不泄露单位商业秘密,廉洁奉公,一尘不染。
(二)、会计人员应“秉公办事,一丝不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
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必须自己首先做到,这样的会计人员办事才有力量,说话才有魄力。如果遵纪守法只对他人严格要求,对自己却马马虎虎,这不仅仅是工作作风的问题,而是会计职业道德好坏的问题。
(三)会计人员在执行制度方面应不偏不倚。财务人员在履行职责,
待人接物方面,经常遇到如何贯彻和执行法规、制度,能不能出以公心,不循私情,它是衡量会计人员政策观念强不强和职业道德好坏的标志,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包罗万象,穷及一切,但是原则是起主导作用的,会计人员在执行制度时要晓知以理,平易近人,不能主观臆断,随意曲解,要一视同仁,不能徇私舞弊。
(四)诚信为本,不做假帐。市场经济有赖于运动的游戏规则,但
仅有法律制度的约束是不够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道德规范。会计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之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会计的生命力也就随之完结。近年来暴露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审计失败的案例,使会计的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对会计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朱容基同志提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帐”的要求,既是对会计人员的勉励,更是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应当按照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和“不做假帐”的指示精神,深刻反思,吸取教训,有的放矢,标本兼治,重塑会计公信力,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帐”的职业要求变成广大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守尽职,诚信为上,共同构建会计业诚信“长城”。
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众所周知,会计职业活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是直
接从事管钱、管物的工作,少数不法分子总是千方百计利用可乘之机拉人下水,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秘密。在这样的处境中,并非每个会计人员都能抵挡金钱的诱惑,都能讲求自身的职业道德,要使更多的会计人员“不食嗟来之食,不受非份之财”就必须为会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起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机制。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会计人员开展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自我控制,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目的,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
(二)、建立起激励机制。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除了满足基本的生
活需求外,还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即满足精神需要,会计人员亦不例外,经济报酬在一定的程度上能说明社会对会计人员工作价值的承认,它是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因此必须满足会计人员对物资利益的基本要求,把其工作成就与物资利益挂钩,对工作突出的会计人员还应给予表扬,授予称号等精神奖励,重视对会计人员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奖励与物资利益相结合,可以极大地鼓励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立起评价机制。社会评价是通过开会、总结、广播、电视、
网络等形式创造机会,让人们对会计工作进行评价、肯定和颂扬维护职业道德的人和事,贬斥那些不道德的行为,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主要方式。
(四)、建立起约束机制。不仅要使会计人员在义务、荣誉、良知等
道德范畴的评价中有所遵循,而且对违反道德的行为有所谴责和监督,具体看,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形象约束。应把会计形象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进行,并以此进行自我约束;二是规范约束。会计职业道德大体涉及道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工作作风等。其中职业理想是灵魂,职业责任是核心。三是内外部监督,如内部审计、企业职代会与职能部门的评价,企业主管人员的判断与奖励都是内部监督方式,社会审计、上级主管部门和财税部门的审查都是外部监督,通过这些监督活动,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进行褒贬,扬善抑恶、达到约束的目的。
只有这样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环境,将会激励更多的会计人
员讲求自身的职业道德。
参 考 文 献
会计职业道德(项怀诚主编)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财务与会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