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职业道德观念谈薄
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
3、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4、职业态度不端正,敬业心不强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风气的影响
2、利益的驱动
3、会计工作的独立性缺乏保障
4、制度的不完善
5、职业道德约束力较弱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二)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建立和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三)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五)会计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内 容 摘 要
近年来,会计丑闻被不断曝光,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信,我国的银广夏、蓝田股份等公司的恶性事件,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们空前关注会计人员的诚信问题。广泛的会计造假向世界敲响了会计诚信危机的警钟,并引发了人们对会计诚信问题的广泛关注。加强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遏制会计造假、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的呼声日盛。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必然要有所改变。如果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失真现象不给予高度重视,而任其肆意蔓延,必将导致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严重破坏,危机我国经济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本文针对目前不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存在着不端正职业态度,敬业心不强、贪污受贿,职业良心不正、挪用公款,职业纪律不强等现状,通过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会计职业道德 问题 原因 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计职业道德出现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例如ST郑百文、银广厦等会计造假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引起了会计界、经济界的高度重视,发生这些事件的一个原因就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欠缺,会计人员没有客观公正地记录业务,会计的监督作用没能有效发挥。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素质,重塑行业诚信度已刻不容缓。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一句话“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就是如果一切都按照“礼”的规定去做,就是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人们认为道德既是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又是评价人们行为真假、善恶、美丑、公正与偏私、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而会计职业道德也是公民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会计职业道德,是在长期会计工作中形成的,就是从事会计从业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中树立和遵循基本的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在会计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和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因为会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就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一个“诚信”的体现。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信息的质量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利益分配的格局。为了确保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需要制度的规范,更需要会计人员诚信的品质。诚信是会计人员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诚信要求会计人员要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反映经济事实,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职业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公众对会计从业人员行为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会计职业道德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1)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2)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3)廉洁自律。(4)客观公正。(5)坚持准则。(6)提高技能。(7)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 (8)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摆正位置,文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广大会计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存在的问题。如我国银行广厦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美国安然公司倒闭、世界通信公司的会计丑闻,和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造假和毁灭有关安然公司资料的丑闻,以及会计从业人员诸多违法乱纪行为的时有发生等,使得公众十分关注会计诚信问题,而这此问题的发生主要表现为:
1、职业道德观念谈薄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为违法乱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此来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面临职业道德冲突的选择,表现得迷茫和困惑,不知所以。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发现有大部分的会计人员认为应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事。
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
有一部分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甚至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达不到要求,在日常的会计的工作中,或不自觉地违反国家政策、法规,或不能对经济业务进行正常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同时,不按《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内容参加正常的后续教育,更谈不上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提高水平了。
3、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虽然一些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这也反映了在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4、职业态度不端正,敬业心不强
有些会计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心浮气躁,工作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如有的利用上班时间做生意、有的身兼数职,赚取外快,而对本职工作随便应付。由于会计工作负荷大、风险高、责任大、收入低、升职慢,很多在职的尤其是年轻的财会人员都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在会计处理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责任心。
(二)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主观上的不良动机,也有客观上的不可不为的环境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有这些原因:
1、社会风气的影响
近几年,社会公信力下降,商业信用关系混乱无章,欺诈赖帐,偷税漏税,盗版侵权,制假贩假等屡见不鲜。这些不良现象直接影响了一些会计人员的道德天平,助长了一些会计人员败德行为的发生,对于会计造假感到“心安理得”,同时部分会计人员的败德行为又引发了社会诚信危机,降低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
2、利益的驱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追求经济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应通过正当的手段或渠道,不能为满足单位或个人的利益而损害他人或整个社会的利益。目前有些单位领导人为了追求业绩或政绩,为了实现本单位利益的极大化,不惜牺牲社会利益,指示或强迫会计人员造假,而许多会计人员明哲保身,屈从于单位领导人的压力,将职业道德置于脑后。更令人可悲的是,有些会计人员并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反而认为这是为单位着想,为单位做贡献,这样的会计造假和不道德行为更具有欺骗性,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也为这样的会计造假大开绿灯,这也是导致目前会计信息失真 “顽症”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3、会计工作的独立性缺乏保障
会计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任免、奖惩、升迁均依懒所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业业绩,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这就使得职业道德所发挥的作用不可避免的具有从属性。单位会计人员不同于注册会计师,有在单位之外的独立执业地位,在坚持原则和个人利益、单位利益之间发生矛盾而难以取舍时,不得已放弃了职业道德
4、制度的不完善
一些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的改革措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负面作用。比如: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才能增发新股和配股,并根据盈利高低确定和增发和配股的多少,这种政策虽然可以鼓励企业努力经营,却也为企业会计做假账提供了动机。另外,某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区的利益,营造地方支柱企业等原因,不但对企业的虚假会计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成为幕后支持者,支持企业在会计报表上做手脚,为了各种目的不同程度地利用会计手段造假。目前,我国《刑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处罚较轻,打击力度不够,在实际处罚过程中,绝大多数还只停留在罚款和停止执业资格上,致使犯罪收入远远大于犯罪成本,无疑助长了一部分职业道德不高的会计人员去冒险。
5、职业道德约束力较弱
目前我国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范主要体现在1996年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主要是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细致的可操作条款,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缺乏具体的惩治措施,缺乏执行惩治的主体。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力的弱化,导致违反道德的成本较低,而获得的收益却很高,这种“成本与效益”的反差,助长了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发生。此外,对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奖励和保护措施,也使得一些会计人员在遇到道德与利益冲突时,不敢坚持原则,不敢维护道德的尊严,不得不成为败德的“俘虏”,甚至沦为犯罪。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人的胁迫下,为了生存不得已而参与造假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朱镕基同志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勉励,也是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应当按照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和不做假账的指示精神深刻反思,吸取教训,重塑会计公信力。除了继续加强会计法治和监管外,改进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重要途径。
(一) 加强会计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努力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这是财务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要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讲话,学习时事政治,教育广大财会人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还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 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建立和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因有关人员造假而产生的损失,由其按照责任大小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虚假信息损害就会依照有关条款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获取赔偿。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排除刑事责任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行为。 (三) 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的过程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在长期的会计实践过程中组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体现出约会俗成的共识性及为特定社会经济服务的历史性。作为非制度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产生于具体的、历史的、特殊的经济关系下,与会计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和制约。所以,我们可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以制约会计人员的行为,达到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目的。
(四)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严密的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能促使会计人员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手续办事,即使有一些不良动机,其行为也无法实现,从各种渠道杜绝了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这些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应包括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
(五) 会计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实施、会计环境的改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等这些都是外在的影响,外部环境只有通过人的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一个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道德修养的程度。会计人员只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把对职业道德的遵守变为自己的职业本能,强化职业良心、职业精神,实现职业理想。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做好会计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坚信只要通过各方努力,持之以恒,会计诚信的春天一定会来到的。
参 考 文 献
1、韩传模,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2、石永忠,《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
3、罗珣,《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重庆交通学院, 2006年
4、魏春波,《浅谈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06年
5、李忠友,《浅谈新形势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江苏水利,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