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的概述。
2、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问题。
3、事业单位降低成本核算的途径及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4、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应处理好的关系。5、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内 容 摘 要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定义;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必要性、重要性、意义;部分事业单位未进行成本核算及各种不规范操作等存在的诸多问题;成本核算的方法体系如全成本法、目标成本核算法、项目成本核算法、企业成本核算法;降低成本的途径如降低人员支出、加强管理、招标采购、绝对与相对降低相结合;成本核算应做好的工作如提高成本核算意识、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存货及材料采购成本、销售成本;成本核算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如质量与成本;数量与成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本与现代科技;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应注意的问题如各种支出的标准等五个方面来论述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问题等。
浅谈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改革开放以来 ,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 ,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为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 ,为便于国家确定经费的投入量及各项收费标准 ,节约开支、降低消耗 ,事业单位也应进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无法避免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局面,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的概述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概念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是指事业单位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有形劳动和无形劳动的价值总和。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购置固定资产和大修理、税费。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也是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是内涵丰富、应用广阔,包括预算、计算、核算、分析、监督、管理及控制。 (二) 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价值规律、市场竞争及优胜劣汰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自律建设要求加强成本核算。事业单位预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成本核算。事业单位的长远规划和每年预算的主要资料来源于成本核算,没有成本核算资料很多工作将无法进行如规划和预算,或者说是凭空猜测,要想建立预算和规划的真实性、科学性、指导性必须依据成本核算。 (三)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资源配置。单位通过加强成本核算有利于整合单位资源及社会资源,节约成本,积累社会财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考核事业计划的执行情况,同时促进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自身的发展历程来看事业单位也需要加强成本核算。
(四)成本核算的意义
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为国家制定收费项目提供参考标准,利于税费的核算,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当前事业单位的改革主要内容是成本核算。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合理定编定员,分流富余人员,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少事业单位发展中的瓶颈,让在岗人员劳有所得,安心工作,富余人员自谋适合自己的工作挣得更多的收入,这样不但改革了人事制度而且也改革了分配制度,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向着高效、精简、服务方向发展。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问题
(一)部分事业单位未进行成本核算。由于单位性质或者是管理者原因并非是所有的事业单位均需进行成本核算,这是由多方面决定的,而这里所指的部分事业单位是指应进行成本核算而又未进行成本核算。 (二)部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处于初级阶段,成本核算人员意识淡薄,核算管理模式单一,成本核算归属不规范,成本费用分摊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人为因素过多,致使成本核算不实、不准、虚假性盈亏、超前分配或过度分配在一些事业单位存在,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三、事业单位降低成本核算的途径及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建立一套规范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将逐步采用差额预算并向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过度,那种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国家养,财政包,职工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建立一套规范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1、全成本核算法即让全员积极参与创收,降低成本,节约成本,所有的支出都参照企业准则及制度执行并准确进行核算,具体方法如下:
严格降低各项成本并进行归集如人员支出、差旅费、水电费、办公费、期刊资料费、劳务费、电话通讯费、税费、招待费等均可按实际发生的原则确认;固定资产折旧可采用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存货购进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法等;材料销售可采用一次摊销、五五摊销、分次摊销、平均摊销等;大修理、广告费、租赁费、宣传费、培训费、利息等均可采取预提和待摊费;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可用计划成本法、约当产量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法;投资的收益按期确认;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等均可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等。通过成本核算后再进行分析探讨,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优质价廉的服务,既有利于单位增收,又有利于被服务者的实惠。 2、目标成本管理法即以收定支,并励行节约,并事后进行考核和审核。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根据预算确定收入。收入标准不得超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最高指导价。其次对所有的支出项目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计入成本中去,间接成本通过分配。支出项目金额不得超过最高限额,否则超出由自已解决。再次对收支进行决算,进行总结分析,哪些是做得好的,哪些是还需要改进的,只有不断的总结分析,才能不断的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及效率。最后是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审核其执行情况必要时可借处外部力量。目标的考核是促使按目标执行并最大节约,审核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成本的精益求精。 3、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的一些方法。如项目成本法、制造成本法、成本控制法等。 4、在明确了事业单位核算的内容后,为能正确计算事业单位成本我们还必须做好以几方面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一是事业单位计划成本较多,因此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以及设备利用、资金占用和费用开支等定额,并要及时检查和反映定额的执行情况。二是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的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等工作,建立统一的核算流程,努力规范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从而保证原始记录的质量。三是做好国有资产保全工作,建立和健全财产物资登记盘存制度。四是为防止内部成本转移要建立和健全内部计划价格制度,这是实行内部经济核算制度的重要条件。 (二)降低成本核算的途径 1、降低人员支出、实现减员增效。人员支出是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2005年,某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占总成本的33.5%,其中正式职工20人为23.5%,临时工6人为10%。人员支出的比例过高必须严格控制,合理定岗定员,建立严格的临时用工制度,减少临时用工开支,降低管理人员费用开支,实现高效管理,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积极性的调动。 2、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部分事业单位一方面向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另一方又不注重流动资产的管理,如货币资金挪用严重把货币资金借给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单位,存货库存过多等问题存在。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经营成本。 3、推行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事业单位的资产类应积极实行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杜绝采购中的不正之风,真正降低采购成本,让利于民。现在部分事业单位的采购由法人说了算或者说采购委员会只是一个形式,他们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利从中吃回扣,损公肥私。实行阳光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4、合理制订收费项目及价格,严格成本核算。部分事业单位巧立名目收费及发放各种补助,从而提高了成本,把这些都强加给购买者和被服务者,使成本虚高不下,要严格参照相关部门制订的指导价格进行收费,并严格界定成本核算范围。 5、绝对降低与相对降低相结合。只有成本绝对的降低才能使成本真正降低和相对成本的降低,绝对成本的降低是关键。2005年某一事业单位收入不到100万元,而仅招待费为3.4万元,这一项就占到支出的4.2%,占收入的3.5%,我们暂且不谈他其他的费用,就这一项虽《事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规定开支标准,但我们按照企业相关制度规定业务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以内,招待费按不超过收入净额的0.5%计算,该事业单位一年的招待费我们按100万元算也才0.5万元,3.4万元已是标准的6.8倍,则严重超标,属于严格控制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从绝对降低金额和相对降低比例来降低此项费用。部分支出费用还必须进行论证其可行。 6、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减轻事业单位负担。事业单位后勤开支也占有重要的部分,涉及诸多方面,降低成本大有潜力可挖,凡社会能有效提供的后勤保障,都应交给社会去运作,利用社会资源服务于事业单位。如当前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就是有利的探索,事业单位用较少的成本就可以做过去同样的事,这也是资源的整合。 (二)成本核算重点应做好的工作 1、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作为管理者首先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意识观,然后正确去运作,若没有此意识,就谈不上进行成本核算,这也是成本核算的前提。管理者应不断的学习和参加培训,来提高成本核算的意识、方法等。 2、固定资产成本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也应按企业会计准则计提折旧,而按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计提折旧,那么固定资产到达使用期的更新换代怎样处理?收费标准怎么制订?成本能否收回?都是问题,要解决则必须既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又结合企业相关财务法规制定出一个可行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方法。 3、存货及材料采购成本核算。部分事业单位对存货及材料的采购未进行成本核算并不善于管理,出现寅吃卯粮、拆了东墙补西墙,使单位严重恶性循环。只有对存货及材料采购成本进行成本核算,建立正确的补偿机制和良性运行模式,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4、销售成本核算。部分事业单位未进行销售成本核算,平时及考核时报表上是盈利,而在问题出现时则是问题多多。因此每个月都必须做好销售成本的核算,做到实事求是。 5、无形资产成本的摊销和修理费用的摊销。购入无形资产应从购入当月按使用年限进行摊销计入成本;修理费用可采取计提或在两次大修理期间摊销。 四、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应处理好的关系 (一)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事业单位不能以降低成本为借口降低服务质量,也不能以降低服务质量为条件来降低成本,必须质量与成本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二)数量与成本的关系。
要在增加服务项目的同时努力降低成本,努力寻找服务项目与成本消耗的黄金分割点,既使单位受益,也使被服务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成本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现代科技就是生产力,只有将现代科技用于实践,为人类造福,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也就降低了消耗即成本。如很多治疗癌症药品价格由过去的成千上万元降为现在的数百元或数十元,这些都是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成本在降低。 (四)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多数事业单位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而兼有经济效益而服务于社会,因此该以社会效益为主的事业单位我们决不能反客为主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主次关系必须分清。 (五)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成本核算是建立在健全的财务管理之上,是财务管理的继续延伸,成本核算搞好了,更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谈成本核算有如空中楼阁。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可以优势互补。
五、成本核算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涉及捐赠支出;借款费用;资产减值准备;或有事项;售后租回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交易;合并会计报表等事项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均未提,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执行。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在计算应纳所得税调整时涉及捐赠支出的扣除标准、招待费、福利费支出、赞助、亏损的弥补期限、资本性支出、各项目罚金、罚款、滞纳金等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暂行条例》执行。 (三)建议有关部门修订《事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参 考 文 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主编.中级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1月2余绪缨 蔡淑娥主编,管理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3贺南轩主编.成本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4林万祥.曹钟候主编.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4月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编.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