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供水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城市供水企业成本构成分析
三、加强供水成本管理,提高经营水平
内 容 摘 要
城市供水是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城市供水企业是具有生产性、经营性、服务性、公益性的国有垄断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企业就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加强管理,加强财务费用核算,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费用支出,在人民群众能够承受的条件下制定合理的价格,而制定合理的价格就必须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管理。本文就城市供水的成本管理作初步探讨。
1、城市供水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长期以来,城市供水企业隶属于政府,投资、生产、经营、计划等方面依赖于政府决策,导致生产、经营成本管理缺乏约束机制,普遍存在管理粗放、人均劳效不高、投资超前、管理费用支付过大,成本节节上升。
2、城市供水企业成本构成分析。城市供水成本,一般就是从原水到售水给用户所发生的费用统称为成本,找不到企业经营中发生亏损的原因,只要把售水价格提高了,就解决问题。供水成本也要分制水成本、输配成本、销售成本、投资效益、供水服务等方面,应分别考核,加强控制,降低费用,才能控制供水成本上升。
3、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城市供水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一个能反映近期供水运行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制度,更好地实现财务监督;制定一个供水管网漏失考核办法;审时度势,提高投资效益,供水设施建设投资应与城市需求相适应;严格控制企业职工人数和职工工资的非正常增长;全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改善供水服务,减轻用户的不合理负担,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城市供水成本管理要与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相适应,成本是制定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力求解决按个别成本定价,增强企业成本控制意识,使经营者加强供水成本管理,按市场要求形成合理的水价,为城市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城市发展服务。
浅析城市供水的成本管理
城市供水是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供水企业的生产经营是政府统揽,从建 设、供水、用水计划,包括人事、工资福利等都由政府下达执 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供水企业逐步走向市 场,是一个生产性、服务性、公益性的国有城市供水企业,既然是企业,就要对企业的经营、生产加强管理,其目的就是企 业既要按市场规则办事,又要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 各项建设用水,促进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当然在保证城市用 水的前提下,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核算,使之降低生产成本、经营费用,以人民群众能够承受的条件下制定合理的供水价格,而制定合理的价格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本文就城市供 水的成本管理作初步探讨。
一、城市供水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市供水企业长期以来,隶属于政府职能的国有自然垄断 企业,人事任命、投资计划基本上是政府决定,企业长期缺乏 严格的供水成本控制和加强管理的内在动力;供水企业普遍存 在着人员超编,工资费用大,管网漏失率高等问题。一些小型城市供水企业设施投资缺乏约束力,供水能力过渡超前,设备闲置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某供水企业供水能力与年内最高日供水量比例有逐步失衡的趋势,1999年为1.23:1,2002年为1.23:1较为合理,2001年为1.72:1,可供量超过需求量72%,现有供水设施可为15年后城市规划建设规模和城市人口增加提供用水保障,但目前还在继续改扩建,严重地存在着供水设施超前造成固定资产折旧增加过大,致使供水成本攀升,加大供水企业负担和社会支出过大的不合理负担。
城市供水企业在供水中依靠自然垄断地位,一个城市仅有一个供水企业,无需加强成本考核;在经营中自以为“独此一家,别无他店”,独占市场,无需进入市场竞争;经营者借着政府给予的权力,不加强成本核算,也不去考核制水、供水、销售成本;更不去考虑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减少费用支出,降低成本,提高供水服务质量。
(一)城市供水企业成本管理缺乏约束控制机制。近几年来,城市供水价格由福利型逐步向商品型转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据有关资料反映,全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已由1988年的每立方米O.14元调整到每立方米1.27元,年均涨幅18.5%,水价偏低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多数城市供水价格已基本达到保本水平。但是,在一些县级城市的供水企业都反映每次提价之后不长时间,供水成本又全面上升,甚至出现提价前供水企业尚有盈利,提价的当年却出现大幅度亏损的不正常现象。如某县城供水企业1999年年终报表反映尚有利润,2000年2月提高供水价格后当年既然亏损25万元,2001年亏损额再度上升至51万元。这就反映了城市供水企业的自然垄断性与客户资源的独占性,使其成本缺乏刚性约束,形成管理粗放,冗员过多,水价不断调整,成本不断攀升的恶性循环过程,提高水价的幅度满足不了人员增加的支出。
(二、)城市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粗放,人均劳效不高。城市供水企业很多指标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如管网漏失率全国平均16%左右,部颁定额13%,城市供水企业实际营运中普遍超过规定标准,尤其中小型供水企业大大高于这个水平;制供水产销差率高达39%至50%;欠费率更是值得思考的,某供水企业年欠费额达1OO万元以上,而只增不减。由于自来水行业的垄断属性决定了抗风险能力较强,且无破产倒闭之嫌,因而人员调入无有力控制措施,致使人员配置与生产经营需要脱节,某企业按生产设计能力配置,只需60人足以满足生产岗位,而实有人员百人以上,还在不断地调入。在供水总成本中人员工资比重呈上升趋势,人员工资上涨过快地推动供水成本上升,年人均劳效低下,造成人浮于事,提高价格在一定程度是为其养人。
(三)投资超前,管理费用增支,成本节节上升。以地方政府和国家贷款为主的投资主体所具有的投资项目不配套,形成制水与配水管网系统不匹配,致使部分制供水设施闲置,固定资产折旧费提取,管理费用上升,还本付息等方面原因,导致成本上升较大,加重了用户的不合理负担;除按国家社会劳动保障体制改革需要提取社会劳动保障统筹资金上升以外,成本控制不严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城市供水行业的独占优势导致的成本无约束是管理费用上升的根本动因。
二、城市供水企业成本构成分析
城市供水成本,自从始建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之日起,一
直依靠政府决策,没有把供水成本分环节细划,一般就是从原
水到售水给用户所发生的费用统称为供水成本。长期以来,供
水企业发生亏损,还不知其原因,只认为是供水价格低了,要
求政府把价格提高即可,也就是靠不断地提高售水价格来增加
企业效益。实之不然,供水企业也同其他行业一样,供水成本
从购原水到销售可饮用的全过程,其成本也应分为制水成本、
输配成本、销售成本、投资效益、供水服务等环节,应分别考
核,加强控制,才能掌握在那一道环节发生问题,采取措施,
严格补救,使之降低费用,才能控制供水成本的上升。
以某供水企业1999年——2001年为例,年供水量分别是
2094、2252、2053万立方米;年售水量分别是1877、1838、
1863万立方米;产销差率分别1O.6%、18.4%、9.2%;年销售收入分别为1795、1783、1913万元;制水成本分别为850、882、1002万元;输配成本分别为211、215、256万元;期间费用分别为422、494、577万元;销售税金分别为137、121、126万元;净资产分别为4633、4861、6594万元;完全成本合计分别为1620、1652、1961万元;单位售水成本每立方米分别为O.865元、O.899元、1.052元;净利润分别为175、131、-48万元;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3.78%、2.69%、-0.73%。三年总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以1999年每立方米O.865元为基础,2000年上升0.034元,2001年上升O.187元。其成本变动的主要原因:
1、原水价格上调,推动成本上升,2001年由每立方米0.09
元调整为O.12元,单位售水成本增加0.03元。
2、制水药耗增加,致使成本上升,2001年制水药剂用量、
品种增加及药剂价格上涨,致使单位成本药耗增加0.02元。
3、固定资产折旧增加,是推动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2001
年、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大,水厂改扩建工程竣工,使每立方米售水的单位成本增加0.06元。
4、企业职工工资增长,进一步推动成本上升,2001年增加1 7名职工,致使每立方米售水成本增长工资0.01元。
5、年售水量下降,导致单位售水成本上升,主要由于管网漏损率增大、产销率过大所致,2000年管网漏损率达1 6.4%,产销率达18.4%。
6、电价政策变动,电价调整致使电费增加,2001年每立方米售水成本增加电费0.01元。
7、管理费中的其他管理费用增长较大,推动成本上升较
快,2000年每立方米售水成本增加0.052元,2001年又增加0.07元。
该供水企业成本管理及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利工程
供原水计量误差较大,造成原水成本过高。从水利工程侧计量
购水,1999年3543万吨,进入水厂生产的原冰量只有2154万吨,误差39%,2000年误差32%,2001年34%,致使原水费与规定价格严重偏离,1999年、2000年每立方米原水规定价格0.09元,实际达O.155元、O.139元;2001年原水价格每立方米原水价格调整为O.12元,实际达O.19元;2001年原水价格每立方米原水价格调整为O.12元,实际达O.19元,形成原水费支出反高于电费支出,远远背离亚洲水平4的指标;自来水产销过大,管网漏损严重,损失水量过大,推动售水成本上升;年欠收水费居高不下,欠费率1999年、2000年为5.3%,2001年为5.25%,年欠收水费额达100万元以上;管理费用中其他费用增大,推动成本上升较大,增大供水企业及社会用水支出过大的不合理负担。
上述成本分析可以看出,城市供水企业大多数是政企不
分,管理薄弱,导致城市供水企业粗放经营,成本偏高,服务
质量欠佳,自我积累能力差,供排水设备和管理落后,管网漏
失率较高,排水管网配套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发
展。
三、加强供水成本管理,提高经营水平
城市供水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企业
化管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条件成熟的大中城
市要逐步实行供水厂网分开的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
集约化经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合理制定城市供水价
格。
1、根据适应水价成本管理,控制和论证,以及适应财务计划制定的原则,建立一个能反映近期供水运行和资金使用效率制度,包括财务状况,系统数据和运行指标以及预测成本和资金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案,以便更好地实现财务监督。
2、根据建设部要求,结合各城市供水企业的实际,制定合理的可行的《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检验和考核办法》、 《城市节水型用水器具标准》,两项办法实施将为城市节约用水和供水企业成本控制、规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城市供水投资要审时度势,提高投资效益,供水设施投资建设要与城市规模和市场需求相适应,可适当超前,但勿过度超前,以免既造成设备闲置浪费,又影响近期成本过快上升;高额的利息支出也是企业难以承担的沉重负担。对已投资超前建设部分,要按现行有关政策规定逐年分摊,不能一次性分摊,增大近期供水成本,加大近期城市人民用水的合理负担。
4、要从严控制企业职工人数和职工工资的非正常增长,人员配置要与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规模、经济效益相适应,进一步改进人员过多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及非生产人员所占比重较重的问题。要开拓与自来水相关的附营业务,以分流冗员,适当减轻工资上涨对成本的推动力。
5、全面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包括生产定额管理、设备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经营管理等,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降低管网漏失率,提高产销率,
增强企业凝聚力,靠管理降低成本,靠管理要效益,增强发展
后劲。
6、以市场手段解决职工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
在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住房制度已实施市场化改革的今
天,该让市场说话的地方就不要管得过多,要把重点放在企业
生产经营上来,避免相关费用的不合理上升。
同时,全面推行“抄表到户”,加快“一户一表”工程建
设(改造),改善供水服务,采取措施对各单位用户和居民居住小区实行抄表到户或给付代抄表手续费,切实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减轻用户不合理负担,改善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原水购入计量要实行科学计量,供水设施投资扩建要与城市发展速度相适应,避免投资过渡超前,严重影响近期供水成本。在采取措施控制约束供水成本的前提下,关键要改革供水管理机
制,把城市供水机制引入市场竞争。
城市供水成本管理要与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相适应,成本是
制定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城市自来水价格的形成的合理机
制,必须建立在自来水价格能真正体现自来水价值,自来水价
格不仅能反映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销售过程中的合理成本及税
金,而且要有适当的利润。城市供水企业的供水价格改革应同
企业改革以及经营机制转换结合起来,实行政企分开,划清政
府与企业的责权,使供水企业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
营实体,促进供水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其供水价格改革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适时推进城市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改革。
总之,城市供水企业经营管理不能滞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城市供水企业管理体
制,责权分明,使经营者有风险意识,有市场意识,促进他们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转变独占市场,依靠政府的观念,使之有
责任感,经营者要对供水行业的成本价格构成,人均劳效、财
务收支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掌握,力求解决按个别成本定
价,增强企业成本控制意识。只有这样,经营者才会加强供水
成本管理,减少费用支出,降低成本,按市场要求形成合理的
水价,为城市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城市发展服务。
参 考 文 献
l、曲靖市自来水行业供水价格统一市价工作总结;
2、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的指导意见;
3、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关
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