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增值税类型
二、增值税转型简述
三、增值税转型的影响
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五、财务管理应对策略
六、消费型增值税下的会计核算
七、对增值税转型的建议
内 容 摘 要
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推行增值税转型,即把我国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在纳税人在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时,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扣除外购的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额。本文对增值税转型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会计核算和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带来哪些变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产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影响 核算
增值税有关问题研究
一、简述增值税类型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增值税制度有三大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不同制度的核心表现在:对外购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是否能作为进项税额从商品(提供劳务)销售的销项税额中抵扣,不能抵扣的称为“生产型增值税”;能抵扣的,又分在何时能抵扣;在购进固定资产时便全部允许抵扣的,称“消费型增值税”;外购固定资产时不允许抵扣,但在固定资产发生耗费(计提折旧)时允许抵扣的,称“收入型增值税”。其命名则与增值税课税对象的增值额有关。如“生产型增值税”是由于作为增值税课税对象的增值额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而得名;“收入型增值税”则由于作为增值税课税对象的增值额相当于财政收入总值而得名。同理,“消费型增值税”则因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额时,从商品和劳务销售额中扣除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总额而得名。也就是说。厂商的资本投入品不算入产品增加值,这样,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值税相当于只对消费品征税,其税基总值与全部消费品总值一致,故称“消费型增值税”。
因此,生产型增值税的增值部分实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其税基最大,重复征税也最严重,收入型增值税除允许扣除流动资产的价值外,还可以扣除固定资产的当期折旧价值,其增值部分实际上相当于国民收入,税基小于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允许纳税人一次性扣除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全部价值,实际上相当于只对消费资料征税,而生产资料不征税,因此其税基最小,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我国2009年1月开始实行的增值税改革,就是将原来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即增值税转型。
二、增值税转型简述 1.转型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的恶性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还难以预估。在这种较严峻的形势下, 2008年11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 2.增值税改革内容 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转型就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2)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 3)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 4)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三、增值税转型的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会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在消费型增值税下允许抵扣新购进设备的进项税,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刺激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改造,起到鼓励资本向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流入的作用。据估计,增值税转型改革每年将减少我国增值税收入约1200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约60亿元、教育费附加收入约36亿元,增加企业所得税约63亿元,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 从税率看,生产型增值税的17%相当于消费型的23%。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有关人士分析,从微观领域来看,增值税的转型可以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机械设备产销等产生影响。首先,对有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来说,增值税转型将直接增加企业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减少企业的增值税负担,并减少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附加税费的负担。而且固定资产进项可以抵扣,将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减少折旧,增加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的利润。
(二)增值税转型会限制进口并扩大内需
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进口设备享受免税进口的优惠。现行的消费型增值税下,依靠进口设备进行生产的企业,自2009年1月起原本免税进口的设备将无法享受免税进口的优惠,这样会提高固定资产的成本。因此企业会纷纷从国内购买固定资产,这有利于企业进行更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开展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投资意向,进而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增值税转型有利于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自1994年起,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税率为13%。这一政策促进了采掘业的稳定和发展,但出现了许多问题。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适用低税率,不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了资源开采地的税收收入,削弱资源开采地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是矿产资源基本都作为原料使用,矿山企业少交的增值税因下个环节减少进项税额而补征回来,政策效果并不明显。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存在诸多缺点,现行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四)增值税转型有利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发展
生产型增值税下,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为6%或4%。增值税转型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水平总体降低,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降低为3%,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这样,小规模纳税人整体税负降低了,有利于我国小规模纳税人的长远发展。
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投资项目评价的影响。进项税额的抵扣,企业相关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会有所减少,而项目投产当年企业还可以少交增值税,新增固定资产也会带动企业产能的提高,所以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会有所增加,但同时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准确判断投资方案的增量现金流量。在物价水平、贴现率、可供资源的限制条件等基本假设一定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产当年,由于生产能力的增强,引起对流动资产需求的增加,也需要企业追加大量的流动资金,由于筹措营运资金所需的各项费用及利息支出伴随其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增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将大幅减少。综合以上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后各年现金流量的变化取决于新增资产对企业产能的影响与企业偿债能力的提升幅度。
2、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增值税转型作为强大的政策推动力可以直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生产型增值税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抑制作用,而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则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的税负,明显地起到鼓励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作用。同时,由于增值税转型会降低新增固定资产每期提取的折旧额以及企业管理费用,虽然造成企业所得税有所增加,但企业净收益和税后收益率明显提高。因此,增值税转型不仅直接减轻了企业的增值税负担,而且对企业经营收益影响也是重大、直接和有效的,增值税转型在宏观经济繁荣时,企业受益幅度较低。而在经济下滑时,如果企业机器设备投资额较大,则增益明显。
3、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在生产型增值税中,由于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直接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使固定资产原值相对增加,企业的资产总额相应提高,而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后,新增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全额抵扣,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应降低,从而使企业各期计提的折旧额减少,在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基础上,资产总额相对减少,有利于企业保持稳健的财务结构。
五、财务管理应对策略
1、 关注纳税人身份。增值税纳税人分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由于此次享受增值税抵扣政策的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不能享受购进固定资产抵扣政策,因此,对于新办企业及现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来说,现在应及时向国税机关申请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 合理选用会计政策。 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的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已经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将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对于增值税条例规定的下列几种情形还要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1)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2)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3)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即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在固定资产净值较低的情况下,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对较多,而对于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只有折旧增加,其净值才会减少,因此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加速折旧不仅可以减轻纳税人在最初几年的所得税税收负担,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对于企业计划购进使用不久后就会销售的情形,还有可能存在多抵扣一些进项税额的实惠。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允许实行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资产使用强度大或更新快而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对这类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更符合其实际的使用寿命;另一种情况是国家为鼓励企业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而允许其对某些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来说 ,在财务筹划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指标计算方法,合理选用会计政策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明确购进资产用途。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但专门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非正常损失的购进固定资产除外。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4、 注意资产购进时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改扩建、安装)的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含1月1日)实际发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抵扣凭证上注明的或者增值税扣税凭证计算的增值税税额,而以前年度购进未开票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即使在2009年后取得发票也不能抵扣。
5、合理筹划新增税源。 由于纳税人当年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一般不超过当年新增增值税税额,当年没有新增增值税税额或新增增值税额不足抵扣的,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应留待下年抵扣。因此,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及发展战略,依据增值税特点,适度控制存货进料,避免过度库存原材料及商品,扩大销售,从而尽量使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尽早抵扣,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六、消费型增值税下的会计核算
(一)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1.外购固定资产的核算。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外购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增值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业务,可采用与购买存货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随固定资产购置发生的运费,在取得货物运费发票,按税法规定准予抵扣的7%直接计入增值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其余部分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
例:甲企业从乙企业采购机器设备一台,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购进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1万元,取得合法发票,均用银行存款支付。甲企业会计分录:借记固定资产1009300,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700(10000×7%+170000)贷记银行存款1170000。
2.企业自制固定资产的核算。企业自制固定资产过程中领用本企业外购原材料,购买原材料时发生的进项税额需要转出,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是可以抵扣。 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若企业自制固定资产过程中领用本企业生产的库存商品,要按库存商品售价计算销项税额,这些税金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是可以抵扣。其账务处理应为:借记固定资产(或 在建工程),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3.通过非货币资产交易、债务重组、接受投资、接受捐赠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对于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接受投资、接受捐赠等形式取得固定资产时的交易,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科目,按照确认的固定资产价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照增值税与固定资产价值的合计数,贷记“主营业务收入”(非货币资产交易)、“应收帐款”(债务重组)、“实收资本”(接受投资取得)、“营业外收入”(接受捐赠方式取得)。
例:甲企业用自己生产的产品乙企业的设备一台,该产品成本800万元,计税价1000万元,换取乙企业设备一台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1000万元,增值税170万元。甲企业会计分录:借记固定资产10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00000,贷记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00;借记主营业务成本800000,贷记库存商品8000000。
(二)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1.固定资产出售的核算。企业出售固定资产,要分不同情况来讨论:
企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例:某企业销售一台2009年3月购入的生产用固定资产,成本为100万元,已提折旧10万元,该固定资产取得时,其进项税额17万元计入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出售时收到价款80万元。出售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900000,累计折旧100000,贷记固定资产1000000;核算增值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136000,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00;取得清理收入:借记银行存款800000,贷记固定资产清理800000;核算净损益: 借记营业外支出236000,贷记固定资产清理236000。
企业如果出售的是 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试点范围的纳税人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
例:某企业转让2007年购入的设备一台,该设备账面原值100万元,已提折旧60万元,转让价30万元,未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考虑城建税及附加税费。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入清理:借记固定资产清理400000,累计折旧600000贷记固定资产1000000;取得清理收入:借记银行存款30000,记固定资产清理300000;计提税金:借记固定资产清理5769.23,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5769.23[300000÷(1+4%)×4%×50%] ;结转净损益:借记营业外支出105769.23,贷记固定资产清理105769.23。
企业出售的固定资产是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入的纳入扩抵试点范围后购入的,则按照税率征收增值税。
2.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或用于对外投资等业务的核算。企业报废毁损或对外投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入的固定资产,应该按固定资产的帐面净值占帐面原值的比例将原已抵扣的进项税转出。
七、 对增值税转型的建议
目前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大大降低了企业税负,同时国家财政收入也降低了许多。据统计,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我国财政收入每年会减少1200亿至1500亿。因此,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国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减少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实行分税制管理体制等。
参考文献:
1. 史正保; 《税法原理与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税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3.于长春.税务会计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苏喜兰.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J].会计之友,2009(10)
5.刘涛,周炳伟,曾小凡.浅谈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及其影响.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