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与分析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在社会上显现出其重要性,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失真和会计工作质量,影响到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深入进行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迅速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唤起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则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净化社会风气,遏制腐败滋生的关键之举、治本之策和有效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会计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之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会计业的生命力也就随之完结。近年来暴露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审计失败的案例,使会计业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对会计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深入进行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迅速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唤起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则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净化社会风气,遏制腐败滋生,促进会计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举、治本之策和有效措施。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会允许会计人员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会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如“银广厦”上市公司的会计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巨额利润7.45亿。该公司的股票在其会计造假丑闻败露后股价大幅下跌,使广大股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可见,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会计职业道德必将受到社会关注,具有广泛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是随着会计职业的产生而形成的。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就渗透着依法理财、客观恰当的会计职业道德,如思想家孔子说过:“会计当而已矣”。其中的“当”字的意义之一是“当会计的也必须按照财制的要求行事,当收则收,既不可少收,也不可超越规定的标准多收。当用则用,既不能以少用违礼,也不能违反财制要求滥用。总之要做到俭不违礼,用不伤义,一切应力求适中,适当,适可而行,适可而止。”新中国成立后,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中。如1961年颁布的《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程(草案)》;1963年颁布的《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1985年颁布的第一部《会计法》;1993年通过的《注册会计师法》;1996年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准则》;1999年重新修订的《会计法》等,都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等,始终保持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从而了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不断发展。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与分析
根据最近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即使在新《会计法》全面实施的今天,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跑冒滴漏严重、财务基础工作弱化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未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
第一、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违法犯罪行为屡屡发生。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有的会计人员还根据企业领导者授意或知法犯法,为经营者出歪点子。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违反税法规定,偷逃税款,转移国有资产;虚开增值税发票,给国家税收收入造成流失;少报收入,多计成本、费用;私设小金库等。如某股份有限公司为骗取上市资格,在公司领导人的授意下,财务部副部长陈某具体组织实施,把上市前已处于破产边缘的公司,通过采取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政策变更、虚开增值税等手段,虚报利润10805万元,使得公司股票得以上市。
第二,追求私利,监守自盗。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贵州省某单位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被媒体冠以“惊天大案”来报道;某房地产公司会计黎某,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仅3年,利用单位财务制度不严密,贪污公款200多万。
第三,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一些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如海南省某会计师事物所的注册会计师,在承接对某公司的验资业务中,与公司通同作弊,为1000元的资金出具了1000万元的验资报告。
那么,造成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所作为,职能作用发挥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经营者对会计工作还不够重视,没有把财务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财务人员在发挥职能作用时还存在不少的实际困难。有些领导在任用财务人员时,还是以听话、少管事、会做假帐为标准。为此会计工作的无所作为,仍停留在被动应付、被动做帐报帐,更谈不上发挥参谋助手、参与决策、加强管理的职能作用了。 (二)监督弱化 由于在现实管理体制中会计人员仍属单位领导和管理,导致了会计人员常常受到行政的干预,不能很好的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弱化。在客观上,单位领导要求会计人员听话,能按他的意志行事,而不管政策规定,或想方设法钻政策空子;其他人员对会计监督不理解,认为是卡他们,存在抵制情绪;在主观上,会计人员在行使会计监督时,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似乎理不直,气不壮,不能大胆执法。也有的会计人员不顾职业要求,过于听话,甚至喜欢做好人,监督不到位,不能坚决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更有甚者,会计人员为其他违法分子提供便利条件,有的甚至伙同他们共同进行违法违纪活动。 (三)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从公开暴光的造假帐、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典型案例看,产生造假帐等违法会计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位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所致。在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许多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客观公正,不能做到依法办事,表现出不良的职业道德,但这种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正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此外,会计人员坚持职业道德的外部法律环境不佳,表现在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也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作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到授意、指使、强令,那么自己是不会主动造假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乏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ST猴王”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压迫会计人员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大王。这些案例从表面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四)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导致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下降 有的会计人员墨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思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五)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济,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单位领导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六)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此外,会计规范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导致会计从业人员道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即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而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造假的气焰。由于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等法律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会计人员常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 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为了促使会计人员正确履行会计职能,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会计人员认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而且是使他们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身的思想观念,并指导和约束自身的行为。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及潜在的会计从业人员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使会计人员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提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是各级会计工作管理部门、会计职业管理机构、单位负责人和专业院校必须重视和做好的工作。
(二)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职业操行
1.会计人员要继承我国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彻底摒弃金钱至上的人生哲学,不为他人所左右,不因个人好恶而取舍,不欺上瞒下,不唯领导是从,不弄虚作假,在不义之财面前绝不动心,在利益诱惑之下决不贪占便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保持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2.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规则,特别是与会计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并在会计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
3.会计人员要爱岗敬业,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培养不怕吃苦、不避嫌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立足本职,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项平凡细微的工作。
4.会计人员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强化服务意识,要认识到管钱管帐是职责,参与管理是义务,才能做好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职能,为单位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5.会计人员要自尊、自爱、自信,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同时要正确处理会计职业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一方面要敢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为,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应负有的职业义务,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三)净化会计外部环境,以法治假 会计工作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是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以消极的影响较多,杜绝这类影响的有效方法就是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尤其与法律、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同步。当然更应该以法治假,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新《会计法》为防假、治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其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负责人,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不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作假。此外《会计法》还明确规定了对单位、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行为的处罚办法,不仅要求对违反《会计法》的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承担行使刑事责任,增加了经济处罚的内容,而且相应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有利于根据违法情节予以量刑,使法律责任落实到实处。严格地执行《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必将有效的控制造假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四)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惩罚,建立起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的目的在于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以遵循,也为进行奖惩提供依据。没有奖惩,检查就会流于形式,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威慑作用。奖惩机制包括奖励、褒扬和惩处、贬抑两个方面。其运作方式是∶对遵守道德规范者,奖给他们所渴望获得的、对满足自身需要有重大意义的东西;对违反道德规范者,剥夺他们不愿失去的、能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东西。总的来说,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有利于督促会计人员在行为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抑恶扬善的社会环境。 (五)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
通过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树立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意识,实行自我修养与外部督促相结合,宣传教育与检查惩戒相结合,行业自律与舆论监督、政府监督相结合,以德规范会计职业与依法监管会计职业相结合等机制,辅之以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发挥行业组织、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方面的作用,标本兼治,齐抓共管,共同推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顺利实施。
参 考 文 献
1. 项怀诚 《会计职业道德》 人民出版社 2003年2. 朱秀华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道德》 2003 3. 杨智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