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管理的性质及特点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内 容 摘 要
【摘要】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稳定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突出;另外,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和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来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财务管理、推行民主监督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摸索出了“村账乡代管”这一好的办法。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有效和有力的长效机制作保障,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
浅议如何完善农村财务管理
在我国,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始终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稳定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突出,直接影响到班子的团结,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和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村财务管理的性质及特点
农村财务管理(又叫村级财务管理):它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支配、管理的各种资产所发生的一切收入及其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的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通常的说法,农村财务管理主要是指村级财务管理。具有以下性质及特点: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是由其成员入股和长期劳动积累所形成的共有资产,属于集体性质。集体资产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挪用。
农村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要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做到“村民所有、村民管理、村民受益”。
农村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实行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农村财务管理的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和高层次目标。基本目标主要是从纯财务角度考虑,即确保农村财务正常运行,规范农村财务制度。高层次目标主要是从农村社会稳定、农业实现增效、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考虑,以规范财务来促进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解决。
农业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农经发[2003]11号文件)指出:“要明确集体资产和国有资产以及各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之间的界限”,“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不能简单套用国有资产的管理办法,也不能简单套用企业资产的管理办法”。因此,要把农村财务与乡镇财政区别开来,不能混为一潭。
二、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在票据管理上,不规范的问题,白条据、自制据仍然存在,大多工程承包无合同,即使有合同随意性也大,或者很少按合同兑现,不开正式发票,偷税漏税,结账、报账、做账不及时的现象仍然存在,集体资产账面登记不全,财务手续不全,监督组没有很好的履行职责等。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账目处理不一致;总账、明细账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有帐无物,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交,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二是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三是会计、出纳自行记账,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式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四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完善。
2.发包、出租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手续欠规范。口说为凭,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二是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任、干部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三是付款收费欠规范。存在多人收钱、多人用钱、多人管钱;开支无正式发票,多白条入账;发票无经手人、证明人签章,只有审批人;长时间不交账、不结账、不记账等现象,有的年底从镇代理中心把工资借走,下年度年底还不结账,造成无法真实反映财务运行状况。大部分工程项目的付款以领款凭证方式入账,农村已成为工程承包商逃税的“黑洞”;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有的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3.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一是一些地方将公开形式化,当作政绩之一,一哄而上,图形式,求名声,对于财务、村务落实的具体情况,有的村财务公开,公开什么、怎样公开,完全由村干部说了算,村民主理财小组根本不起作用,则告之甚少,往往虎头蛇尾,形式主义泛滥,短期行为严重。二是公开不规范,在财务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征用土地、村干部工资、奖金、招待费开支、村级办公经费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一笔带过,公开不具体、不详细,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三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电脑打印账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
4.财务管理混乱。一是应收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资金,大量借款无法回笼,群众骂声不断;有的村集体房屋、设施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村干部或袖手旁观或有心无力。二是多头开户普遍存在,存款短缺屡有发生。由于金融部门“吸储”不正当竞争以及少数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私心作祟,集体存款多头开户,甚至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该问题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较突出。由于出纳素质良莠不齐,以及村主要干部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账款不符,存款短缺。三是开支大手大脚招待,借公济私。一部分村在资金安排上没有量力而行,有的盲目上项目,造成严重亏损;有的开支无度,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四是违规账目较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自行设置会计科目,凭证不装订,不编制会计报表,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有的收入不入账,有的财会人员对凡是村委主任、村长审批的就付款而不管审核凭证。由此形成财务管理混乱。五是乡级财务支出预算约束不严,年初预算人大会通过的只到大项,无细项;具体执行时还是领导说了算。在执行上绕过人大监督。财政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村级财务收支基本无预算。
5.财务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大部分村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条文很健全,但执行情况差,或干脆弃之不用,制度条文纯粹是应付检查,形同虚设。村级民主理财组织和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建立,缺乏群众监督。大多数村会计兼任文书和出纳,既管钱又管帐,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乱毁坏。有些村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帐目交接手续,或不交帐,有的甚至帐目丢失。还有些村村干部谁收钱谁花,收多收少干部之间不清楚,群众更是不明白,财务管理处于无人负责,谁都负责的混乱状态。民主理财形同虚设,设立民主理财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控制不合理开支,缓解干部关系。
6.部分干部贪污腐败,乱摊派问题严重。个别村干部财经法规意识不强,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未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政策落实不透明,大都由村干部说了算。目前农村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加上暗箱操作,财务收支不透明,造成干群关系不融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也一直是农民群众投诉和上访的热点。
7.财会人员素质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目前,我国乡村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绝大部分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由此便产生了账务处理随意,违反会计基础规范要求的问题,也必然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局面。村级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乱收乱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乱发乱补现象无法杜绝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常常发生,原始凭证审核审批不规范,记账不日清月结、报表不及时。
8.“村账乡代管”流于形式,不能起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作用。一是村干部民主监督执行不到位,二是代理记账人员对票据的合理性、合法性没有切实起到审核监督作用;三是民主理财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还有大部分村社根本没有实行民主理财小组签字。四是村组干部工资没有统一标准。五是村主职干部实行养老保险不规范。“村账乡代管”的工作由乡镇农经站负责。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财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管理,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条得以记账。他们人员又少,业务素质又不高,如无会计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这必然造成会计业务操作不规范;管理经费无正常渠道,主要靠收取村级财务审计费和代理记账服务费来维持运转。使得管理中心只是将收支整理后分类记账、编报表,成了村里的记账员,财务管理职能严重弱化。由于村干部更换频繁造成会计人员也更换频繁,会计人员交接不及时、不合规,造成离任几年后不交账也无法审核,村级无证上岗的会计就更多了,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
三、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1.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会人员岗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党纪法规教育,加大过错责任追究力度。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责任意识。
2.严格财务活动程序,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用制度明确村委会各干部成员的职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律不得直接经手现金及存款业务,杜绝谁收款谁花钱、无专人管理财务、无专人审批的现象,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委主任审批和助理会计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核、乡镇级财务服务中心审核才能报销的制度。乡镇财务服务中心要依照有关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和规定的开支,财务服务中心有权拒绝报账;对于合理的开支,服务中心在票据和现金支票或转帐支票加盖审核章后,村助理会计方可到农村信用社支取现金或转账。农村信用社在办理业务时,必须检验相关票据上的印签是否齐全(服务中心报账专用章、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专用章、审批人专用章)若不齐全者,不予办理。其次,制定完善、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在开支审批、业务办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约束,使财务管理有章可寻。例如:制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等。
3.建立健全村组财务管理制度。各村、组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使村组财务的审批、公开、监督、票据的管理、财产物资的管理等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4.建立严格的村级财务工作监督机制,把财务公开落到实处。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要保障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大力实行财务公开。一是公开内容要全面完整。二是公开时间要及时,做到每季度公开一次,对于多数村民或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专项财务活动应及时公开,重要财务活动应逐笔公开。三是公开方式要灵活多样,以公开栏为主,必要时再利用会议、广播、明白卡等进行补充。四是公开程序要严格,财务公开前应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参加,对全部账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实,确保公开内容真实准确。其次是加强审计监督,首先,乡镇要成立村组财务管理监督审计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社财务管理进行高质量审计,并建立村组干部离任审计制度,重点审查建设项目的筹资和支出、杜绝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发生,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必要时由基层党委政府派出专职人员进行督办、催办。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落实处理意见要及时负责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建立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各种开支实行逐级审批制,按月报账,村的开支由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批,村主任(书记)签字报销,组级的开支由各组理财小组集体审批,组长签字报销;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切实保障群众参与财务管理和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力。
5.推行“代理记账制”、“村账镇管制”。“代理记账制”、“村账镇管制”是近年来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对村级财务的重要管理经验,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应大力推行。 即不具备设置会计的村级,在财务自主权、资金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由乡镇农经站代理记账或实行村账镇管,由乡镇直接管理并监督村级财务收支,财经人员不仅要做好村级账,而且要加强审核监督,把住最后一道关口,对于不合理的开支、不规范的票据拒绝入账;四是规范审批程序。确保村级各项资金收、缴、管、支等诸环节上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确保村级会计工作步入正常轨道。具体可以按照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实行这种财务管理制度:(1)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部分,继续实行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的村财镇管制度;(2)村集体收入部分应交还给村级组织自行管理,独立建帐,建立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在村级组织建章立制,调动村级组织理财用财的积极性,管好用活集体资金,为群众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3)对于集体收入比较少的地方,可以委托会计代理制度,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办理会计业务。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直接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各级农业、财政、审计、民政部门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吴家真.村级财务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6).
[2]陈念东,金晶.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3]邓辉.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16).
[4]龚家强.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