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财务职能的定义
二、探讨财务职能的必要性
三、目前关于财务职能的主要观点
四、对各种观点的评价
五、关于研究企业财务职能的一些看法
结论
内 容 摘 要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会计学术界就在较大范围内对财务职能展开讨论,到70年代末,对财务职能的研究成为财务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并逐渐形成高潮。从 “二职能说”(反映和监督,反映和控制,反映和管理,核算和监督,核算和管理)、“三职能说”(认为会计职能是计算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四职能说”(计算经济效益;收集记录经济事项;传递财务、成本信息;分析预测,参与管理和决策)、到“六职能说”(除了传统的核算、监督职能、还有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职能)。人们欣喜地看到,财务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指导我国会计工作的实践,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主观能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企业财务职能的探讨
前言
在我国,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造成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变化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了很大的转变,从而使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职能,以及它所使用的概念和方法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
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在谈到财务本身的职能的时候,脑海里往往是有关业务处理、控制、预算和日常报告的各种基准和度量标准,也有人会联想到公司财务职能的成本和作为内部服务提供者的有效性。当然,这些人的观点和立场因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国家而异。在美国,多数的财务管理人士把自己视为设计和执行战略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成本基本上已经降到极限了。但对西欧来讲,削减成本则是主要任务之一,比如德国的财务管理者把自己当作审计人员。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台湾和菲律宾等,则有很大差别,由于企业收入自发增长,财务管理人员只需要例行基础的财务职能就可以了。
地域和环境的差异产生了上述不同地域企业间的财务职能的差异,但从财务职能重点的转移趋向上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从业务处理和控制转变为决策支持和全球战略发展。
一、财务职能的定义
“职能”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功能,“财务职能”总得来说是指财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是财务本质的具体化,所以财务职能也可以看作财务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务职能的涵义在我国理论界有不同的表述。有学者认为,财务职能是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还有学者认为,财务职能是企业理财人员在企业理财实施过程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因此可以说,财务职能是财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本质功能,但这种功能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财务的本质,且受财务环境的影响。
二、探讨财务职能的必要性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执掌国有企业的财权,企业的财务活动比较简单。随着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日益复杂,财务管理职能也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财务管理职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内素:
(一)外部因素
1、经济环境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资金由国家统筹统分、国家统负盈亏,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实际上并没有自主的财权,此时其财务管理比较简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方面,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有独立的经营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资本需要量,到市场上筹集,再将资金投放到高效益的项目上,最后根据需要将收益进行合理分配,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另一方面,随着商品与服务的贸易范围的扩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性的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日渐明朗,这意味着各种资源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分配和使用,企业面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经济全球化直接影响着经济格局和竞争形势,相关信息的获取速度和准确性对企业建立并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传统的财务职能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财务系统的整合不可避免,这对财务部门对外界信息处理能力及效率提出了挑战。
2、政治环境因素。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同样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就我国来说,为适应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刻不容缓。政府应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配置资源,将许多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逐渐转为由市场、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承担,政府的行政行为要更加法治化、透明化,使政府和企业成为构建在法律基础上的两大平等主体。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产权结构正在发生变迁,筹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而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如政府制定的各种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及政府机构的管理水平、办事效率等,为企业进行良好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
3、金融环境因素。金融市场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直接场所,它不仅为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提供场所,而且为企业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了便利条件。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资金供给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将为我国企业筹资、投资和风险规避提供多种选择。入世后,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行业将进一步加强自律性管理,国家也将进一步加大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更加会有效地得以发挥。但同时,金融市场存在的外汇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将会加剧企业的外部金融风险。
(二)内部因素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转变。财务目标是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在传统的工业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剩余价值一般归投资者所有,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强调了出资人对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并且认为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统一是实现财务目标的必要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变化,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不仅归属股东,而且也归属各相关利益主体,企业理财要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是以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管理,它主要关心的不仅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着重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筹资、投资、运用与分配,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资产结构转变。世界经济形态正在快速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致使企业资产结构发生改变。在工业经济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社会,在企业资产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人才素质、产品创新、质量及环境体系认证等无形资产的比重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已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的主要资产,使得传统财务管理职能变得不合时宜。
3、财务职能效率提高。企业的财务活动要深入地参与到决策中,必须从公司总体的经营战略出发,为公司筹集必要的资本,并在组织内部有效地管理与运用这些资本,通过财务资源规模、期限、成本与结构的合理安排不断提高资本的运转效率,为公司整体目标的达成提供持续性的、优良的财务环境作保障。有资料显示,财务管理的效率正在日益提高。企业财务相关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正在逐年降低,财务部门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到业务分析上,从而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随着财务与其他业务的不断融合,财务的重心也从交易处理转变为决策支持和调控,财务部门通过向企业提供必备的分析工具模型等方式提升了预测的灵敏度,可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必要的财务分析。
综上所述,研究企业财务职能,能为如何有效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必要依据,从而让企业能采取各种途径,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找到自己企业应有的位置,最终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为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目前关于财务职能的主要观点
目前对财务职能的认识很不统一,主要有“二职能说”、“三职能说”、“四职能说”、“六职能说”等:
(一)二职能说
伍中信1998年在郭复初财务四大职能观的基础上, 提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观: 资源配置和监督。他认为企业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细胞, 筹资、调节、投资、分配等四大职能无不体现着企业参与市场资源配置和企业内部配置的功能。因此, 筹资、调节、投资、分配等四大职能可以作为资源配置基本职能的具体职能看待, 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与财务监督职能并列起来作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
(二)三职能说
刘贵生、熊哲玲于1988年《试论财务管理方法产生的客观依据》中认为, 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财务筹资职能, 二是财务分配职能, 三是财务监督职能。他们不同意将财务职能按管理的一般职能划分为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指挥、组织、调节、监督等等。余绪缨1995提出: 企业理财的基本职能是围绕企业财务目标, 正确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 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 充分发挥理财的运筹作用——调节、配置和平衡作用, 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 以促进企业财务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顺利进行。
(三)四职能说
刘恩禄、汤谷良在其1991年出版的《高级财务学》一书中认为, 财务管理的职能是指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财务管理职能具体分为: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郭复初1994年提出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 财务的职能是指财务本身所具有的特有功能, 它表现在:筹资职能、调节职能、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等四个方面。他对财务职能与财务的作用进行了区分, 他认为财务的作用是财务职能的发挥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财务的主要作用可以表现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相统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等等。
(四)六职能说
吴水澎于1987年《略论财务的本质及其他》一文中,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即: 科学地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 正确地处理企业同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具体说, 财务管理具有决策、计划、控制、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能。耿汉斌、谷行素在1991年版《社会主义财务理论研究》中提出, 社会主义财务的职能有六个: 筹集资金、垫支资金、增值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价值、财务监督。社会主义财务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积累资金, 提供决策依据, 提高经济效益, 综合反映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晴雨表”,调整财务关系,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五)其他观点
还有一种观点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 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经营者) 的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并且侧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来界定财务职能。
四、对各种观点的评价
根据上述各种不同观点,可以看出导致这些观点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背景的限制
“六职能说”及 “四职能说”,将计划、组织和控制作为财务职能,反映了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职能的定位是以国家财务为主体,因此在利益分配中,往往是为了保全国家利益而牺牲企业利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位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下,财务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要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财务也越来越多得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决策中,因而,在 “二职能说”中,将资源配置作为财务的基本职能之一,而余绪缨将决策作为财务的基本职能(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
(二)对财务本质的不同认识
从财务职能的定义看,财务职能是财务本质的具体化,财务本质决定着财务职能,对于财务职能的不同认识,很多是由于对财务本质的认识不一致。
价值分配论把财务本质理解为“分配”关系,因而如 “三职能说”及 “四职能说”中,都将分配和监督职能作为财务职能;“六职能说”体现了关于财务本质的资金运动论及本金投入收益论,资金运动论认为财务本质是资金运动及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本金投入收益论认为财务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及所形成的经济关系;所有者-经营者财务论把财务分为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因而很多学者也将财务职能分别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角度来研究。
(三)研究角度的不同
一种是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客体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回答“管什么”的问题,如耿汉斌、谷行素的“六职能说”;另一种是从财务管理的主体的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回答“如何去管”的问题,如吴水澎的“六职能说”。
(四)对概念的不同理解
1、是对财务职能含义的不同理解。对财务职能的含义有两种理解, 一种偏重于功能的发挥, 指一种工作所起的作用, 从这个含义上理解,郭复初将财务职能分为筹资、调节、分配和监督职能,耿汉斌、谷行素认为财务职能为筹集资金、垫支资金、增值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价值、财务监督,刘贵生、熊哲玲认为财务职能为财务筹资、财务分配、财务监督。另一种偏重于职责的行使, 在管理学中, 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监督即管理职责的行使,对应于财务管理职责的行使,吴水澎将财务职能归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刘恩禄、汤谷良将财务职能归为财务计划、财务组织、财务领导和财务控制。而余绪缨的“三职能说”则是二者的结合。
2、存在着不同概念之间的混淆。如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内容的混淆,“筹资、投资、分配”等应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同财务管理方法的混淆,如“计划、控制”等应属于财务管理的方法;同资金运动规律的混淆,如垫支资金、增值价值等属于资金运动规律。
以上观点是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理解对财务职能进行研究,各有利弊之处。个人认为:(1)财务职能理论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当前,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而财务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因而将决策、资源配置作为财务职能是合理的。同时,财务职能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更新;(2)要把财务的本质和职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财务的本质决定财务的职能,财务的职能是财务本质的具体体现。因而财务职能的研究不能脱离对财务本质的研究;(3)要分清不同角度研究与不同概念的研究。前者应该作为鼓励研究的做法,各学者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将有利于学者们对该领域的讨论和进一步研究,以推动这一理论的向前发展;而不同概念意味着不同概念的混淆,是学者们在做研究前值得注意的,应该在严格界定概念外延的前提下做进一步的研究;(4)个人也较同意从财务管理主体即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企业中,所有者和经营者有着不同的目标和责任。所有者总揽全局, 监督经营者的财务活动,对企业的长远计划和财务战略负责;经营者要具体组织、指挥财务运作,协调各种关系, 保证财务计划的贯彻落实,对短期计划和日常财务决策负责。因而从两者的不同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是合理的;(5)无论从哪一角度的研究,财务职能都应体现出即分析过去财务活动结果,又能监控现在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协调财务关系,并能规划未来财务活动三个方面。
因此个人认为:财务职能应集中表现为资金筹措职能、资金运用职能、增殖价值分配职能以及经营分析职能等,企业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都必须以财务职能为基础,并通过财务职能做出最终的评价。
五、关于研究企业财务职能的一些看法
个人认为就财务职能理论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一)关于财务职能转变。财务职能理论要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更新。当前,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已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对财务职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传统职能理论已不能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应包括:新形势对企业运作模式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对企业财务部门和人员工作模式的影响,新形势对企业财务的进一步要求,财务职能转变的发展趋势等。可以从传统财务职能在新形势下所体现出来的弊端及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模式的转变等角度来研究。
(二)关于财务主体的财务职能研究。将财务职能按财务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来分别研究,有利于区分不同财务主体的不同财务目标,从而权责明晰,有利于提高效率。但目前学者们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有多种不同的观点。研究的内容应主要是对所有者和经营者财务职能的界定上。可以从他们的不同目标及在企业中的责任等角度来研究。
(三)关于财务职能概念的界定及其与财务管理内容、方法等概念的关系。前面也提到,在财务职能的不同理论中,存在着不同概念间的混淆。因而有必要对这些概念的外延做一定的规范,从而有利于避免不同理论点的内容交叉,使财务职能理论最终有较集中的论述。
结论
在我们过去长久思维中认为财务部门只是核算、记账、做报表,这种观念已经在很多的企业变得越来越无法生存下去。在整个公司战略发展中财务作为关键的环节已经发挥越来越更为重要的作用。财务已经从原来的数据汇总、整理和记录转变为公司战略支持者、决策者和公司变革的积极推进者和主导力量。技术的转变我们易于进行,但思维的转变或表现在工作方式方面的转变将成为一个长久的和持续的话题。
参 考 文 献
1、吴水澎,《略论财务的本质及其他》,1987年
2、刘贵生、熊哲玲,《试论财务管理方法产生的客观依据》,1988年
3、刘恩禄、汤谷良,《高级财务学》, 1991年
4、耿汉斌、谷行素,《社会主义财务理论研究》,1991年
5、李京文、钟昌标、葛新权著,《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
6、普华永道著,王立彦等译,《首席财务官:公司未来的建筑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7、陈增寿,《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经济问题》,2003年
8、姜虹,《基于价值的管理与财务职能的转变》,《商业研究》,2004年第1期
9、余海宗 袁洋,《财务职能理论发展综述》,《财会月刊》,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