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三、会计人员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内 容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中高级会计人才,而且为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在培养会计人才方面,往往只注重进行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导致许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制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呼吁社会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本文以会计职业道德为出发点,结合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会计人员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说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问题。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中高级会计人才,而且为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在培养会计人才方面,往往只注重进行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导致许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制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会计法》的实施,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目前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来看,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将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
这些道德标准是财经法规、财会政策制度所不能替代的。非法行为肯定不道德,但合法行为也可能存在着不道德问题。而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求实讲真”四个字。
所谓“求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字求实,即从定量角度准确、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财务收支和经营成果;二是工作务实,这个要求可以引导出许多具体的道德规范及表现形式。如工作作风的严谨扎实、工作质量的精益求精、技术方法的开拓创新等等。
所谓“讲真”,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敢讲真话,即要求会计职业人员不畏权势,不为利诱,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真实地记录会计事项,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二是追求真理,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客观地反映会计事项,得出会计信息,更重要地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作为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及社会公众进行经济决策参考的依据。这就要求会计职业人员不断地坚持真理,敢于与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爱岗敬业。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熟悉法规。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同时还要进行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制观念。
3、依法办事。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规、法律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另一方面,依法办事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4、客观公正。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微观决策,而且关系到宏观决策。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也同样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
5、搞好服务。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做好这部分工作对所在单位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会计工作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因此,会计人员应当积极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会计工作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有机会了解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有可能了解或者掌握重要商业机密。这些机密一旦泄露给竞争对手,会给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的损害,这对被泄密的单位既不公正又很不利。泄露本单位的商业机密也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违法行为。因此,作为会计人员,应当确立泄密失德的观点,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严守秘密,不得为一己私利而泄露机密。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与社会事业越发展,财会工作越重要,在一些不健康的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突出表现为会计资料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发生信用危机等,这些都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企业的经济预测和决策;会计秩序的混乱,会扰乱经济秩序,危及经济安全,助长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还会带来极大的社会危害。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它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规定了会计从业人员在履行公职中应当怎么样或不应当怎么样。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是财经法规、财会制度所不能替代的。当前,人们痛恨虚情假义,倡导诚信,呼吁从业人员遵循职业道德,但仍存在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诸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急需克服的顽症。会计职业道德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会计信息的过失性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因为责任心、技能、心理素质均包括在职业道德中;故意性失真中,除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感及业务经办人提供虚假原始凭证外,其余就都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了。目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尚难承受其相应职务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界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的薄弱增加了企业的会计风险。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会计界突出表现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
三、会计人员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会计人员出现职业道德缺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利益驱动,诚信缺失。会计人员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违反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2、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
3、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追根究底,会计人员出现职业道德缺失主要是由于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无法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财会人员法制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漠或受本位主义或小集团不正当利益的驱使。故意弄虚作假,不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抵制不正之风,畏惧强权。这一方面实际上讲的就是,财会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存在于各行各业之中,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会计管理在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中,既是经济管理的支柱,宏观调控的基础,经营管理的中枢,又是经济信息的主要源泉。会计管理在经营过程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应地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进一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它是会计业务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唤醒会计人员的职业良心,培养会计人员心灵深处的道德意识,加强职业道德的约束力。这就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所在。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虽然解决会计造假不能仅仅靠会计个人力量。但是会计造假主要发生在会计工作中,主要是会计行为,在解决会计造假中,会计人员必然是主要力量。只要会计人员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严守职业道德,就能遏止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现象,因此在目前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会计人员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执业的基本知识固然很重要,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管理工作好坏的关键。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行业才会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对会计行业的看法才能改变,会计的形象才会改善,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行业良好发展的根本。
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界已提出各种对策,如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会计监督,实施会计委派制,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等。但还应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准,各种措施一起实施才能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净化会计行为环境。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如果在一个道德意识淡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味的会计职业道德。净化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到的,要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质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应自觉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
2、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努力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这是财务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同时还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财会人员不能只埋头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要掌握时代的脉搏,把自己的工作自觉融人改革的大潮,不要迷失方向。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才能在工作中坚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依法办事,依法理财。
3、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建立和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法治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和促进作用。法制就是必须建立健全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并严格执行。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法规、规章、制度,基本保证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我国的法规、制度建设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健全和完善。近年来,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信息失真等问题,虽然与法律约束力不够有一定关系,但执法力度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大会计工作执法力度,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必须依法处罚。
4、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健全选拔机制。任何财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进行收支与核算。在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确定以后,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是决定因素。因此,要选择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具有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考核制度,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目前,我国的会计队伍不论是在职业道德方面还是在业务素质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在职业道德方面,一些会计人员违法乱纪、弄虚作假,造成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混乱,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在业务素质方面,队伍知识老化,高素质人才缺乏 ,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所以,从长远来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将会计职业道德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心的觉悟和坚定的信念,努力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是孤立的,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建设息息相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实际上向整个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环境的基本要求。只有净化社会环境,法治与德治同抓,才能提高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刘富乾,《浅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王合喜,董红星,《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财会月刊,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