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因素
三、投资与财务管理的目标
四、筹资与财务管理的目标
五、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与财务管理的目标
内 容 摘 要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最理想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为它考虑了企业投入的资本以及其时间性和风险性。
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和风险,而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和风险,又是由企业的投资项目和资本结构决定的,财务管理正是通过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来提高报酬率和降低风险,以实现其目的。因此,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首先必须考虑对该目标的这些影响因素,在决策时不能只考虑每股盈余,需要权衡风险和报酬,要同时考虑负债和留存收益两方面对企业投资报酬率的影响以及对其风险的影响,确定其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无论是在投资还是在筹资方面,都对财务管理的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选择投资时,企业必须从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树立长远的投资战略,选择好投资项目,管理和使用好资金,特别是应收帐款、存货等流动资产,投资尽量多元化、分散化,形成最隹投资组合,风险和报酬兼顾,才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其次是做好筹资工作,制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资金结构,使其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并管理好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等负债,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产生最隹效益。
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方面,既要处理好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又要处理好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对经营者既要进行监督,又要实行激励,使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好经营,在增加其自身利益的同时增加股东财富;对债权人投入的资金,要进行合规、有效地利用,既保障债权人权益,又稳定企业的负债,才能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只有在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后,在投资、筹资和企业管理经营这些方面都做好了,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 目标 影响因素 投资管理 筹资管理 经营管理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取利润,企业的这些目标要求财务管理完成筹措资金并有效地投放和使用资金的任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份,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企业财务目标具有体制性特征,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经济模式和企业所采用的组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财务目标的取向。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润最大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所创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的差额,是按照收入与配比原则加以计算的,它不仅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创造剩余产品的多少,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因此,以利润最大化为理财目标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这里的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首先,它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今年获取20万元利润与明年获取20万元利润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其次,它没有反映所获得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在获利相同的情况下,投入资本越少的其利润率就越高,不考虑投入资本就难以判断其效益的好坏;再次,它也没有考虑风险因素,比如两企业本年同样获利50万元,一个企业获利已全部转化为现金,另一个企业的利润却大部份是应收帐款,有可能发生损失,若不考虑风险大小,就难以判断哪一个更好。
(二)、每股盈余最大化。每股盈余是净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所有者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其投资目标是获取资本收益,体现为净利润与出资额或股份数的对比关系,即每股盈余。每股盈余最大化,既考虑了企业取得利润的多少,又考虑了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比较,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但是,它也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同样不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者创办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里的财富体现在企业中就是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它不是企业帐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企业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它是以投资者预期投资时间为起点,将未来收入按预期投资时间的同一口径进行折现,未来收入的多少按可能实现的概率进行计算的,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因此,这种计算方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企业的收益越多、实现收益的时间越近、所得报酬越是确定,则企业的价值或股东的财富就越大。就股份公司而言,股价以每股的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预期每股盈余的影响,能反映每股盈余的大小和取得时间,它也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能反映出每股盈余的风险,因此,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是体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佳指标,反映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能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能体现资金的投入与收益的关系,能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使企业克服短期行为,保持可持续发展,所以,它是现代企业最理想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因素
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职能,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职能又反过来影响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公司管理当局的可控因素看,股价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而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又是由企业的投资项目和资本结构决定的,财务管理正是通过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来提高报酬率和降低风险,以实现其目的。因此,这四个因素影响企业的价值。
(一)、投资报酬率。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投资报酬率可以增加股东财富。比如,某公司有2万股普通股,投资总额10万元,去年税后净利润2万元,每股盈余1元,投资报酬率为20%。假设你持有该公司1,000股,分到红利1,000元。该公司今年计划增加一个投资项目,有两个投资项目可选择,一个是:投资额10万元,以增加发行2万股普通股筹资,预计年末税后净利润3万元,则每股盈余0.75元,投资报酬率为15%,你可分到红利750元;另一个是:投资额10万元,以向银行借款筹资,预计年末税后净利润2.5万元,则每股盈余1.25元,投资报酬率为25%,你可分到红利1,250元。由此可见,股东财富的大小主要由投资报酬率决定,而不是盈利总额。
(二)、风险。任何决策都是面向未来的,或多或小都有风险,在决策时不能只考虑每股盈余,需要权衡风险和报酬,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比如,你持股的公司有两个投资的机会,第一个方案可使每股盈余增加1元,其风险很小;第二个方案可使每股盈余增加2元,但风险要大一些,若方案失败则每股盈余还会下降。你该如何选择呢?这时,要看第二个方案的风险有多大,如果成功的概率大于50%,则该方案是可取的,否则不可取。因此,财务决策不能不考虑风险,在承担较高风险时要能获取较高的报酬,这样的方案才是可取的。
(三)、投资项目。一般来说,被企业采纳的投资项目,都会增加企业的报酬,否则企业就没有必要为它投资。与此同时,任何项目都会有风险,区别只在于风险大小不同。对于保守型的决策者来说,他们一般会选择风险较小的投资项目,力求稳妥经营,与其对应的报酬一般也要低一些;对于中间型的决策者来说,他们一般会选择风险和报酬都比较适中的投资项目,既讲究报酬,又考虑风险;对于激进型的决策者来说,他们一般会选择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力求高的投资报酬率,虽然报酬率高,比较诱人,但他们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失败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因此,企业对投资项目的选择,会改变其报酬率和风险,并影响其股票的价格。
(四)、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比例关系。企业要投资新的项目,就要考虑其资金来源,筹划好资金,才能让新项目投入运转,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和负债的增加。在以增加负债来筹资时,在企业借债的利息率低于其投资的预期报酬率时,可以提高其预期每股盈余,但也会同时扩大预期每股盈余的风险,若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实际报酬率低于借债利息率,则负债不但不会提高每股盈余,反而会使每股盈余减少,并增加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在以增加所有者权益来筹资时,增加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增发新股,这种方式限制条件较多,需要企业有较好的效益,并且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在有保留盈余的情况下,股东一般不会选择此方式;另一种是保留盈余,企业每年的净利润都会拿出一部份来发放给股东,一部份留下来作企业的资金使用,形成企业的保留盈余,以便使企业不需增发新股和借债就能筹到资金。股东既希望分红,又希望多留保留盈余使每股盈余在未来不断增长,加大保留盈余会提高未来的报酬率,但再投资的风险比立即分红的风险要大。因此,企业在如何确定其资本结构时,要同时考虑负债和留存收益两方面对企业投资报酬率的影响以及对其风险的影响。
三、投资与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只有经营才能产生效益,才能创造价值。但是经营什么呢?要如何经营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呢?这就是企业的投资问题。企业无论是在成立之初还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之中,都要进行投资,都面临投资项目的选择,企业必须从全面的、长远的角度考虑,选准主营投资方向,不论是投资于新增项目还是更新改造项目,都要考虑该投资能否提高企业的效益,能否为股东创造更大的财富,同时,尽量做到多向经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在经营中充分利用企业的各项资金,让阶段性闲余资金投资于证券等生息资产,才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一)、树立长远投资战略。企业发展如帝国兴衰,不断产生,不断兴盛,又不断消亡。但是,现实中也有许多诸如花旗银行、通用电气等历百年而不衰的企业。纵观中外企业兴衰发展的历史,一个普遍的事实是:大凡急功近利、过分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生命周期都比较短;而那些志存高远、注重追求长期利益的企业,大都实现了基业长青。因此,一个企业要长久发展,就必须正确地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要学会在短期的繁荣与长远的存活中求取平衡。若投资只图短期利益,即使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但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股东就会对这样的投资项目持怀疑态度,股价一般不会上涨,有时还有可能下跌。就拿本地某企业来说,其主营业务是粗锌冶炼,所使用的原材料是锌矿和煤,煤的用量非常大,因本地煤的产量比较大,因此选择在本地冶炼,成本最低,效益最好。但冶炼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非常严重,不到两年,就被本地政府强制取缔。这样的企业,不考虑其可持续发展,只图眼前利益,就无法长期生存和发展。
(二)、审慎选择投资项目。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进行卓有成效的市场开拓,这家企业就很难站稳脚跟;如果不能紧紧把握住发展中的每一次机遇,扎扎实实地走好发展中的每一步,这家企业就会很被动,并逐步丧失竞争力,最终败下阵来。在机会到来时,企业首先必须权衡自己的筹资能力和投资能力,对计划投资的项目进行分析比较,看看新投资的项目能否增加股东的财富,以此来作为投资项目的取舍依据。比如,某公司有10万股普通股,投资总额100万元,去年税后净利润20万元,每股盈余2元。假设你持有该公司1万股,分到红利2万元。该公司现有一个投资机会,投资额50万元,以增加发行5万股普通股筹资,则:如果预计年末税后净利润大于30万元,则你分到红利会比上年多,在决策时,你就会同意该投资方案,就要抓住这个投资机会;如果预计年末税后净利润小于30万元,则你分到红利会比上年少,在决策时,你就不会同意该投资方案,就要放弃这个投资机会,另外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
(三)、投资要多元化、分散化。有句俗话叫做“不能栓在一棵树上吊死”,搞企业也一样,不能只做单项经营,风险太大,必须选择多主体投资,使投资的总体风险水平降低,不会因其中某一投资项目的失误或该投资项目的不景气而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益。比如:红塔集团是主营烟草的企业,它同时又兼并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其他企业,又在滇西搞水利开发,发展多元经营,它的经营风险就比专营烟草的风险要小得多,抗风险能力增强,嬴得了股东的信任,企业的价值增大。
(四)、合理有效地使用好资金。在企业的正常经营中,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好资金,可以使企业获得最隹效益,增加股东财富。长期资产大多在投资时就一次性投入,很少发生变化,这里所说的主要是指管理使用好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存货等。只有银行存款有一点利息,其他都是无息资产,占用越大,企业资金的使用率就越低,因此应尽量控制流动资产的占用量。但它们是企业经营的必须占用,不可能做得到越少越好,只能相对控制,加上生产和销售的阶段性特点,受季节性影响,这几项资产此起彼伏、忽高忽低,比较难于管理。现金和银行存款以保证日常支付为基础,在超额过多时,应把一部份闲余资金投资于流动性较高又有一定收益的证券,既提高了企业的收益水平,在需要时也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使用;随着竞争的加剧,赊销逐渐成为销售的主要方式之一,应收帐款的管理越来越重要,要权衡折扣成本、收帐成本、应收帐款资金占用成本等几方面的因素,使综合成本达到最小的管理方法就是最隹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对存货的管理,首先要把住原材料的进货渠道,保质保量,减少浪费,尽量赊购,推迟付款,其次是精打细算,加速周转,尽量少储存存货,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做到有效使用资金。
四、筹资与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对筹资的基本要求是,根据企业投资规模的大小和对资金需要量的要求,筹集到成本最低的资金。不同时期企业的的资金需求量并不是一个常数,企业财务人员要认真分析研究生产、经营状况,采用一定的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因资金筹集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可以防止资金筹集过多,造成资金闲置。在确定了筹资规模后,就要注意负债资金的双重特点,适当利用负债资金可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但当企业负债比例太高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为此,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资金结构,为企业创造最隹效益。
(一)、合理确定资金结构。企业筹资方式虽然很多,但总的来看分为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因此资金结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负债资金的比例问题,即负债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企业利用债务筹资的利息率一般均低于股息率,而且债务利息从税前扣除,可少交所得税,使得债务资金成本明显低于权益资金成本,因此,在一定程度内增加债务,就可以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减少债务,则会使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上升。但是企业增加负债后,就增加了定期还本付息的固定费用的负担,就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别是负债比重较大时,财务风险就特别大,在经营或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息税前利润下降,企业在支付该固定费用后,普通股每股利润会下降得更快,使股东财富蒙受损失。所以,企业必须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资金结构,在把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使其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产生最隹效益。
(二)、负债的管理。企业的负债方式很多,主要的有: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又以前两种为主要方式,后两种一般很少发生。企业在向银行借款时,应与银行协定一个信贷额度,灵活使用,在需要时立即借入,在有闲余资金时立即归还,这样就能减少企业的利息负担,增加企业利润。比如,本地某合资公司,以收购马铃薯来加工淀粉,该公司受季节性影响很大,每年八月至次年二月进行生产加工,三至七月停产,公司在淡季时只需流动资金800万元左右,在旺季的最高峰需要流动资金3000多万元,其流动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靠银行借款,若按一般企业的管理模式,其银行借款都是按年持续地整笔借进整笔归还,该企业它就不这样做,而是先计划好自己各个时段上所需资金,以最大缺口作为信贷额度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在需要多少借款时就向银行借多少,待销售资金开始回拢时,有多少还多少,而不是等到凑齐全部资金时再归还。这样就能尽量少支付利息,节约资金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企业在利用商业信用融资时,因该筹资方式比较便利,成本又低,限制条件又少,在不影响企业信誉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特别是在流动资金短期波动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均可以此方式来解决,既能减小财务风险,又不影响生产经营,对于企业经营、稳定股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与财务管理的目标
股东和债权人都为企业提供了财务资源,但是他们处在企业之外,只有经营者即管理当局在企业进而直接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关系。企业是所有者即股东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股东的目标,股东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为实现他们的目标而努力,但经营者和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也不是为了“股东财富最大化”,与股东的目标也不一致。因此,企业必须把这三方面的关系和矛盾协调好,才能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一)、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股东的目标是企业财富最大化,千方百计地要求经营者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而经营者也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其具体行为目标与委托人不一致,他们要增加报酬,提高自身的荣誉和社会地位,要增加闲暇时间,要干较少、较轻的工作。经营者努力工作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报酬,他们的行为和结果之间有不确定性,经营者总是力图避免这种风险,希望付出一份劳动便得到一份报酬。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不会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他们没有必要去为提高股价而冒险,股价上涨的好处将归于股东,如若失败,他们的“身价”将下跌,他们不愿做什么错事,只是不十分卖力,以增加自己的闲暇时间。这样做,不构成法律和行政责任问题,只是道德问题,股东很难追究他们的责任。在实际经营中,经营者还会进行豪华装修,买高档汽车等,以工作需要的名义乱花股东的钱,或者以其经营之便利,蓄意压低股票价格,以自己或自己的关系人的名义买进,导致股东财富受损失,而经营者却从中渔利。
股东为了控制经营者为其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财富,就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但是,股东是分散的,很多是远离经营者的,得不到充分的信息,经营者比股东有更大的管理优势,比股东更清楚什么是对企业更有利的行动方案,因此,股东无法做到自己亲自监督,只能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而且往往仅审计财务报表,不可能做到事事监督,因为全面审查所有管理行为和管理人的成本太大。但是,监督仅仅是限制经营者“不能做什么”,还不能使他们“怎么做”,为了鼓励他们采取符合企业最大利益的行动,尽力地为股东创造财富,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激励,比较有效的办法是使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比如,企业盈余提高或者是股价提高后,给经营者以现金、股票奖励,适当的奖励报酬可激励经营者去努力工作,为股东创造更大的利益,但奖励报酬过高又会造成成本过大,又不能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
(二)、股东与债权人的关系。当公司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后,两者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债权人把资金交给企业,其目标是到期时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息收入;公司借款的目的是用它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虽然债权人也事先考虑了其借出资金的风险性,但借款合同一旦成为事实,资金到了企业,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权,股东为了取得较高的收益,在未经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把借入资金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要高的新项目。若高风险的项目做成功了,超额的利润归股东独吞,若项目失败了,公司无力偿债,债权人与股东将共同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因为尽管按《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人优先于股东分配破产财产,但多数情况下,破产财产不足以偿债。另外,股东为了提高公司的利润,也会在未征得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迫使管理当局发行新债,使公司负债比率加大,产权比率加大,破产风险加大,若企业破产,新旧债权人要共同分配破产财产,致使旧债的价值下降,使旧债权人蒙受损失。为此,债权人通常会在借款合同中加入一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资金用途、规定不得发行新债等,在借款后,若发现公司未按规定使用借款或有违约行为,债权人就会采取行动,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因此,股东必须处理好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用好借入资金,才能使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总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能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能体现资金的投入与收益的关系,它是现代企业最理想的财务管理目标。要实现此目标,企业首先必须权衡自己的筹资能力和投资项目,树立长远的投资战略,选择好投资项目,管理和使用好资金,充分考虑投资报酬率和风险,才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其次是做好筹资工作,规划好自己经营所需资金,确定出最优资金结构,选择适当的股利政策和负债结构,管理好负债,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才能使企业的资本成本达到最优化,产生最隹效益。最后要处理好股东与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既要进行监督,又要实行激励,使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好经营,增加股东财富。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好了,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一、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二、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三、苏伟伦主编,《财务主管轻松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
四、王德敏 王淑敏主编,《财务管理》,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
五、姚正林主编,《公司理财》,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