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5-2相关财务指标分析
由图4-5可知,长虹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逐年下降,这反映了彩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长虹彩电的业务扩张能力受到挤压。虽然等离子彩电的毛利率高于液晶电视,但由于长虹等离子电视的销售额占比还很小,还无法改变国内彩电市场格局。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加上国家宏观调控得当,以及长虹自己的努力,2009年长虹的每股收益增加。这反映了长虹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三)、Orion的财务表现
2006年,韩国Orion PDP的总资产为274.70亿韩元,净资产31.24亿韩元(按汇率1272:1折合约336万美元),资产负债率为88.63%。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成本控制得当,截至长虹并购之后的2009年6月,Orion经审计的总资产957.60亿韩元(约7528万美元),总负债429.80亿韩元(约3379万美元),净资产527.80亿韩元(约4149万美元),资产负债率下降至44.88%,其净资产增加496.56亿韩元,增加了16倍。Orion PDP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资产规模迅速扩大,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
通过对长虹与Orion的分析,长虹并购韩国Orion PDP后,虽然Orion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逐步实现了盈利。但是长虹却因并购导致了财务风险上升,并且此次并购给长虹的运营带来了新的问题(等离子屏库存压力及产能过大与规模效应所要求的扩充产能的矛盾)。长虹通过并购韩国等离子制造商Orion公司获得了等离子屏的制造技术。但是现在等离子彩电的市场销售情况不好在购买彩电时会潜意识地优先考虑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在宣传力度上弱于液晶电视。使消费者未能真正地了解等离子电视的优势。
(二)、建议
1、加强与等离子屏下游厂商的合作
仅靠长虹生产等离子电视来消化这么多的屏库存是不现实的,所以,把等离子屏销售给其他相关企业是解决库存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长虹需要寻找更多的合作厂商,加强与等离子屏下游厂商的合作。
2、借助3D电视提高等离子彩电销量
随着3D电影进入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3D彩电,而等离子电视是3D电视最合适的搭载平台。长虹应该抓住此次机遇,以3D等离子彩电为卖点,努力提高等离子彩电销量。
3、适当增加在超级终端的广告投放
现在的消费者在购买彩电时越来越理性,从他们打算购买彩电时,他们就特别关注彩电的相关信息。他们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了解彩电有关的信息,考虑彩电的性价比与自己的喜好等。特别是对于追求特定功能的特殊消费群体而言,他们会优先考虑彩电的某些功能,其次才会考虑彩电的售价及自己的经济能力。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大型电器连锁店购买电器,所以在这些大型电器连锁店投放广告非常有效。长虹等子彩电可以适当地增加在这些卖场的广告投入,举行更多针对等离子彩电的促销活动,吸引有购买欲望的消费者去了解、咨询、购买等离子彩电。
随着网购的流行,长虹除了加大对自己的网店推广宣传外,还可以适当地在国美在线、京东商城等网站投放广告,通过它们使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了解长虹等离子彩电。
4、举行有创意的促销活动
促销活动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好的促销活动能带动销量的猛增。由于各个厂商已举行多次促销活动,这对长虹彩电的市场推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虹彩电可以联合长虹手机、长虹空调、长虹洗衣机等联合举行促销活动。比如,购买某些型号的等离子彩电就送长虹手机或者空调等等。
由于竞争的激烈,降价促销会引发整个等离子彩电行业的价格战。长虹等离子彩电可以购买等离子彩电返电费补贴(返现金)的形式吸引消费者踊跃购买。还可以鼓励消费者一起购买长虹等离子彩电、长虹空调、长虹洗衣机等,然后通过套餐购买的形式在原售价的基础上再优惠一定金额,以此来提高等离子彩电的销量及长虹其他产品的销量。
六、结语
并购有风险,使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灾难;但如能善用,则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作用。长虹并购韩国Orion PDP是众多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的代表之一,到底它是成功还是失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它是成功的。但是并购给长虹带来了新的问题,长虹需要尽快处理好这些问题,否者它们会阻碍长虹的发展。
本文研究长虹并购韩国Orion PDP制造商,是在借鉴许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并购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有很多笔者的主观看法,加上受笔者理论水平限制,导致本文的研究尚存在很多不足与不完善之处,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如有疏忽或偏差,还请各位老师和读者谅解。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文献综述
关键词:跨国并购 动因分析 并购绩效
并购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合称。兼并,即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这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一家或多家企业。即吸收合并。收购是指为获取特定财产所有权而实施的行为。通过该项行为,一方获得或取得某项财产,尤其是指通过一切获取的实质的所有权。
跨国并购是指企业产权交易跨越国家(也包括独立的关税贸易区)的界限而实施的并购行为。即当企业并购行为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独立的关税贸易区)时,便成为了跨国并购。
四、当代跨国并购的新特点、趋势及动因
(一)、当代跨国并购的新特点
李梅(2010)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实例研究》一文中提出,当代企业跨国并购的新特点是以下几点。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跨国并购涉及到的产业由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
并购方式以横向并购与混合并购为主。
发达国家在跨国并购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在跨国并购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大宗并购事件依然频频出现。
(二)、当代跨国并购的新特点的原因
李梅(2010)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实例研究》一文中提出,当代跨国并购出现新特征的原因是以下几点。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竞争国际化、全球化。
各个国家的默许与支持。
(三)、当代跨国并购的趋势
李梅(2010)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实例研究》一文中提出,跨国并购从2005年开始趋于活跃。因为跨国并购的动因仍然存在。
其中特殊动因包括以下几点。
获取目标企业的先进技术。
避开贸易壁垒,获取目标企业区位优势。
获得目标企业特殊资产,尤其是目标企业的资源。
国家的推动,政策的扶持。
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方式和效应
黄中文(2008)在《海外并购》一书中提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纵向海外并购、横向海外并购与混合海外并购。
敌意并购和善意并购。
股票并购和现金并购。
杠杆收购和非杠杆收购。
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综述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对象选择
黄中文(2008)在《海外并购》一文中提出,并购方怎样选择并购对象,被并购方对并购对象的选择。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程序
黄中文(2008)在《海外并购》一文中提出,海外并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海外并购的基本程序是怎么样的,其流程是什么。
(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黄中文(2008)在《海外并购》一文中提出,中国企业在并购前,需要调查研究目标企业的以下基本情况。
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治环境。
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法律环境。
目标企业估价的风险。
融资的风险。
外汇风险。
反并购风险。
七、结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外许多企业纷纷陷入困境,不得不“转攻为守”,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新的投资领域,扩大经营规模提供了很好的时机。中国企业纷纷抓住机会,并购海外企业,掀起了“走出去”热潮。机遇与挑战是同时存在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的经验尚浅,对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目标企业文化并不了解,并购后企业应该如何整合。因此,在海外并购方面,中国企业将会遇到更多的障碍与困难。中国企业该何去何从?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建议中国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目标企业的选择、并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并购的整合问题等等。
参考文献
[1]王巍:《中国并购报告(2009)》,人民金融出版社,2009。
[2]李梅:《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实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廖运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黄中文:《海外并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5]胡海峰:《公司并购理论与实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6]李曜:《公司并购与重组导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陈小洪:《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人民出版社,2006。
[8]朱灵:《世界500强企业CEO谈中国攻略》,新世界出版社,2008。
[9]弓奇:《进攻跨国公司》,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
[10]陈晓萍:《跨文化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杨灿英:《涉外企业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2]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行业发展报告(2004)---家用电器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3]王德复:《新兴经济学:观念、制度与发展—韩国经济起飞实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14]王卫东:《兼并美国》,中信出版社,2007。
[15]髙鹤:《最新经典并购案例评鉴》,中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