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图
2.2成本与费用核算的实例说明
通过上述内容的进一步了解,本人通过自己的亲身做会计的经验来举例说明,此论文涉及木材行业建筑用模板制造业成本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来进行成本核算。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乡镇大改造,房地产建筑业一年比一年高涨,使得木材行业建筑模板厂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控制成本与费用问题是最最关键部位。
现在就让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公司各方面情况,我公司是一个规模不大的私人小公司,加上工人还有管理人员总共九十多人,我公司只设置车间管理人员来管理整个厂的运行,管理人员都是固定工资没有社保方面的待遇,一部分工人按计件结算工资,一部分工人按固定工资结算工资,我公司主要生产建筑用木模板,主要产品类型有11层板、10层板、10层板加厚、边条板,有时候按客户需要排其它层的板,例如11层板加厚或者9层板加厚。其中,不同类型的板又分红板和黑板,为什么说分红板和黑板呢?因为一块板的两个面通过化工染色处理而加以区分,我们厂生产的边条板是由一道据边的工序产生的废品,经过工人的再次加工而制造而成,边条板是所有建筑用的模板是一种最差的板,它主要用于建造地下停车场方面,因为它造价低成本低而且它只能用一次。
我厂生产模板的工序是:过胶---排板—冷压---染色(面胶)---热压---据边---磨边---喷漆,我厂的原材料主要有单板和化工这两大块,单板主要有两种厚度的板,一种是0.0017m厚,另一种是0.0022m厚,其中0.0017m厚度的单板有三种不同长和宽的单板,它们是:0.63m×0.3 m、1.27m×0.63m、0.97m×0.63m;同样0.0022m厚度的单板也有三种不同长和宽的单板,它们是:0.97m×0.48m、0.97m×0.63m、0.63m×0.3m。生产不同类型的模板就用不同厚度的长宽的单板组合在一起,单板与单板之间的组合是通过胶水粘在一起而拼凑起来的。例如11层板是用5层胶板,10层板是用4.5层胶板,边条板是用2层胶板。
为了节约成本我厂用的胶水还有面胶都是自己生产的,生产胶水主要用甲醛、尿素、三胺、聚乙烯醇等多种化工材料炼制而成,生产面胶主要用甲醛、片碱、苯酚、二乙二醇等其他材料制成,每月通过煮胶人员,统计煮多少锅多少量,然后再根据每月月底盘点化工还有胶水、面胶剩余的量就可以得出本月实际领用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每吨胶水、面胶的单价还有每块板所用的具体金额。每月化工存货按先进先出法核算,单板库存采用平均单价法进行核算,每天做好排板数量登记,月底的时候就可以总计计算工人工资。
现在请让我具体示例来进行成本与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来进行成本核算。比如我列举20××年1月份工人所排11层红板11345张、11层黑板排13807张、10层红板加厚排4991张、边条板排1915张,它们对应的入库数分别为11340张、13789张、4978张、1940张,本月领用的原材料化工如下表:
表1:化工原料1
名称
数量
金额(元)
黑尖
15桶
5700.00
松节油
15瓶
540.00
铁红漆
3桶
396.00
铁红粉
22包
3520.00
二乙二醇
208.34KG
1833.00
脱模剂
333.33KG
1233.30
面粉
291包
22295.00
耐酸大红
40KG
720.00
直接深棕
35KG
490.00
板材黑
16.67KG
300.10
苯酚
2000KG
22400.00
纯硅油
300KG
6000.00
黄色清漆
11桶
1815.00
补边胶
550KG
170.30
尿素
222.5包
20985.50
甲醛
31.2吨
57692.20
三胺
178包
36045.00
表2:化工原料2
名称
数量
金额(元)
聚乙烯醇
16包
2720
甲酸
12.5KG
82.5
氨水
340KG
340
片碱
13包
942.5
乌洛托品
1包
220
上月库存面胶
3吨
13715.1
上月库存胶水
15.63吨
40573.9
水
1.3975吨
0
本月领用的0.0017m厚度的单板合计824.9506方,金额:880633元;本月领用的0.0022m厚度的单板合计20.1299方,金额:26306元;本月领用面板:64340张,金额:167216元。本论文的所有消耗材料,都是以月为单位的消耗量,作为核算单元。
表3:低值易耗品:
名称
金额(元)
汽油
100.00
柴火
7833.00
柴油
992.00
液压油
520.00
表4:本月其它费用
名称
金额(元)
五金配件
11007.00
水电
15000.00
厂房设备租金
50000.00
管理人员工资
29282.00
营运费用
5128.00
福利费用
3577.00
办公费用
70.00
直接工人工资
72504.00
间接工人工资
7343.00
辅助生产费用
10033.00
1.原材料费用分配归集(直接材料分配归集)
(1.1)面胶成本核算
面胶是由片碱、甲醛,苯酚、二乙二醇、脱模剂、氨水、硅油、水加工制成的,如果是生产红板就加入铁红粉和直接深棕;如果是生产黑板就加入黑尖和板材黑,经过冷压出来的板就直接用面胶对板的两个面进行染色,然后再进行热压,热压是用水蒸气进行不断循环,从而使板能够染上色以至于不被褪色。费用表格如下所示:
表5:原料费用表
项目
数量
金额(元)
片碱
12.5包
906.20
甲醛
2.7吨
4992.20
苯酚
2000KG
22400.00
二乙二醇
208.34KG
1833.40
脱模剂
333.33KG
1233.30
硅油
300KG
6000.00
铁红粉
22包
3520.00
直接深棕
35KG
490.00
黑尖
15桶
5700.00
板材黑
16.67KG
300.10
水
1.3975吨
上月库存面胶
3吨
13715.10
本月库存面胶
-0.00
-0.00
合计
11.15334吨
61090.30
备注:红板黑板边条板的数量按入库数来计算成本,边条板的面是红色,32017是由红板黑板边条板入库合计得出来的。
通过此表数据可知:红板黑板共同用的化工有:片碱、甲醛、苯酚、二乙二醇、水、硅油、脱模剂、上月库存面胶为以上这几种,红板黑板共用化工金额=51080.2\32017=1.5954元\张;红板自己所用的化工是铁红粉和直接深棕合计金额是4010元,红板的总数量=11340+4978+1940=18258张,由此每张红板自己所用金额=4010\18258=0.2196元,同理黑板自己所用化工是黑尖和板材黑合计金额是6000.1元,黑板的总数量=13789张,由此每张黑板自己所用金额=6000.1\ 137890=0.4351元;因此红板领用面胶金额=1.5954+0.2196=1.815元\张,黑板领用面胶金额=1.5954+0.4351=2.0305元\张。
(1.2)胶水成本核算
胶水是由甲醛、尿素、三胺、聚乙烯醇、片碱、氨水、甲酸、乌洛托品这些化工制成,当工人进行单板过胶时再添加面粉和耐酸大红进行搅拌,然后才能过胶,这里的耐酸大红的作用是区别于胶板和单板,原料费用表如下所示:
表6:原料费用表
项目
数量
金额(元)
甲醛
28.5吨
52700
尿素
222包
20939
三胺
178包
36045
聚乙烯醇
15包
2550
片碱
0.5包
36.3
氨水
340KG
340
甲酸
12.5KG
82.5
乌洛托品
1包
220
面粉
291包
22295
耐酸大红
40KG
720
上月库存胶水
15.63KG
40573.9
本月库存胶水
-0
-0
合计
67.6225吨
176501.7
胶水每吨=176501.7\67.6225=2610.1元,要想知道每块板每层胶水是多少金额,首先我们要按入库的模板数进行计算总层数胶板,因为从题目一开始就给出了,各种模板的入库数量,再此就不再列出,同时刚开始题目给出了11层板的胶板有5层,10层板的胶板4.5层,边条板的胶板2层,由此可得出胶板总层数=11340×5+13789×5+4978×4.5+1910×2=151866层,所以每层胶板的金额=176501.7\151866=1.1622元,因此黑11层胶水金额=5×1.1622=5.811元\张,同理红11层胶水金额=5.811元\张,红10层加厚板胶水金额=5.2299元\张,边条板胶水金额2.3244元\张,通过以上数据还可以计算出每层胶板的胶量,再此就省略。
(1.3)补边胶的成本核算
补边胶是在一道磨边的工序才用到,它主要用于对模板进行裂缝修补,补边胶是用尿素、聚乙烯醇和水加工而成,领用补边胶金额=170.3元计算方面跟胶水方法一样,再此计算就省略,红黑板还要边条所用的补边用量都是相同的,再此简化:红11层、黑11层、红10层加厚、边条板补边胶金额=170.3\32017=0.0053元\张。
(1.4)喷漆领用化工的成本核算
喷漆领用的化工是按生产的是红板还是黑板,如果是黑板它的边就是喷红边,红边化工是铁红漆;如果是红板它的边就是喷清边,清边化工是松节油和黄色清漆混合起来使用,我厂的边条板都是喷红边,在题目刚开始时候已经给出化工用量还有金额了,铁红漆金额=396元,松节油金额=540元,黄色清漆金额=1815元,红板黑板按入库数来计算,由此可知:黑11层板、边条板喷漆领用化工金额=396\15699=0.0252元\张;红11层板、红10层板加厚喷漆领用化工金额=2355\16318=0.1443元\张。
(1.5)单板原材料分配归集核算
由题目给出本月领用0.0017m厚的单板824.9506方金额是880633元;领用0.0022m厚的单板20.1299方金额是26306元,所以:0.0017m厚的单板=880633\824.9506=1067.4979元\方;0.0022m厚的单板=26306\20.1299 =1306. 8123元\方,我厂生产模板的规格长和宽是1.89m和0.97m,11层单板去掉2层面板还要9层是用0.0017m的单板组合起来的,同理10层加厚板去掉2层面板领用1层0.0022m的单板领用7层0.0017m的单板才组合成一张板,边条板领用2层0.0017m的单板,由此可知每张黑11层板领用的单板数量=9×1.89×0.97×0.0017=0.0280方;每张红11层板领用的单板数量=0.0280方;每张红10层加厚板领用单板的数量=7×1.89×0.97×0.0017+1×1.89×0.97×0.0022=0.0258方;每张边条板领用单板数量=2×1.89×0.97×0.0017=0.0062方;所以黑11层板领用单板的金额=0.0280×1067.4979=29.8899元\张,同理红11层板领用单板金额=29.8899元\张,红10层加厚板领用单板金额=0.0218×1067.4979+0.0040×1306.8123=28.4987元\张,边条板领用单板金额=0.0062×1067.4979=6.6185元\张。
(1.6)原材料面板成本核算
由题目给出领用面板64340张,金额167216元,所用每张面板金额=167216\64340=2.5989元\张,因为一张板用两张面板,所以黑11层板领用面板金额=5.1978元\张,红11层板领用面板金额=5.1978元\张,红10层加厚板领用面板金额=5.1978元\张,边条板领用面板金额=5.1978元\张。
2.低值易耗品归集与分配
由题目给出了各自领用的金额,再此简单计算,红11层、黑11层、红10层加厚、边条板领用的低值易耗品都是相同的,所以红11层、黑11层、红10层加厚、边条板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分摊金额=9445\32017=0.2950元\张。
3.直接人工归集与分配
我厂排板单价分三种单价,第一种是10层板不管是加厚还是不加厚单价为1.2元\张,第二种是11层板不管是加厚还是不加厚单价为1.3元\张,边条板排板3.1元\张,过胶单价是0.15元\张,冷压、染色(面胶)、热压这三道工序合并起来简称压机单价0.48元\张,据边单价0.12元\张,磨边和喷漆简称喷漆单价0.12元\张,边条板这道工序比较复杂排板单价3.1元\张,综上所述可得红11层板直接人工费=过胶+排板+压机+据边+喷漆=0.15+1.3+0.48+ 0.12+0.12=2.17元\张,同理,黑11层板直接人工费=2.17元\张,红10层加厚板直接人工费=2.07元\张,边条板直接人工费=3.97元\张。
间接工人工资有据大板、挑面板,因为我厂用的一种材料1.27×0.63×0.0017的单板通过工人锯开可以产生两种规格的单板那就是:0.3×0.63×0.0017,0.97×0.63×0.0017,所用的面板需要工人挑选出来,排板人员才能使用,从题目给出间接工人工资7343元,所以各种板平均分摊的金额相同,所以红11层板、黑11层板、红10层加厚板、边条板间接人工费=7343\32017=0.2293元\张。
4.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我厂煮胶水和烧锅炉人员,装车人员为生产提供辅助生产成本,题目列出辅助生产费用金额=10033元,红板、黑板、边条板领用分摊的辅助生产费用是相同的,所以红11层、黑11层、红10加厚、边条板领用分摊辅助生产费用=10033\ 32017=0.3134元\张 。
5.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题目给出本月修理机器用的五金配件11007元,水电费15000元,厂房设备租金50000元,我厂是由于租入设备不存在机器的折旧费用,以上这些费用分摊到每块板的成本=76007\32017=2.3740元\张。
我厂因为规模小,不存在销售费用开支,只有车间管理人员管理整个厂,不在设置其他管理部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固定,题目给出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9282元,营运费用=5128元,福利费用=3577元,办公费用=70元,这些管理费用间接归集到制造费用里面,这些费用分摊到每块板的金额=37997\32017=1.1886元\张,所以红11层、黑11层、红10加厚、边条板领用分摊间接制造费用金额=1.1886元\张。
6.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核算
由于我厂经常生产的模板报废少,就如这个月排板总计数32058张板,入库数32017张板,我们在计算好的成品模板时已经把报废的板的成本已经分摊到质量合格成品板的成本里面了。
7.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归集与分配
我公司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归集与分配问题。通过上面所有数据可得出具体每块成品板的实际成本,所以红11层成品模板成本=面胶金额+胶水金额+补边胶金额+喷漆化工金额+领用单板原材料金额+面板金额+低值易耗品金额+直接人工费+间接人工费+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分摊金额+管理费用分摊金额=1.815+5.811+0.0053+0.1443+29.8899+5.1978+0.2950+2.17+0.2293+0.3134+2.3740+1.1886=49.4336元\张;同理,黑11层成品模板成本=2.0305+5.811+ 0.0053+0.0252+29.8899+5.1978+0.2950+2.17+0.2293+0.3134+2.3740+1.1886=49.53元\张;红10层加厚成品模板成本=1.815+5.2299+0.0053+0.1443+ 28.4987+5.1978+0.2950+2.07+0.2293+0.3134+2.3740+1.1886=47.3613元\张;边条板成品模板成本=1.815+2.3244+0.0053+0.0252+6.6185+5.1978+0.2950 +3.98+0.2293+0.3134+2.3740+1.1886=24.3665元\张。
通过一系列计算得出了成品板的成本就可以更好的控制成本,通过对比控制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管理企业的成本与费用。
第3章 成本与费用控制
3.1 成本与费用的控制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与国际同行竞争也不再隔山隔海,如何发展和壮大自己,是我国许多企业正在探索的问题。一些企业已走出国门,在与世界商业巨子站在同一舞台的同时,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国门打开了,也给我们引进了许多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这些理论是否适合中国这片土壤,能否在中国生根发芽,还值得我们去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尤其是对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方面理论的认识。对于企业来讲,究竟什么是其在市场中存在的基础?企业要想发展什么才是关键部位?近年来,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加快新产品在市场的投放速度,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做大量的工作,努力降低成本,为企业谋求发展。
企业界要参与市场竞争,必须严格控制成本。那么,当前国内企业界成本偏高的突出原因何在?通过成本与费用实例分析,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原因[6-10]:
首先,忽视投资效益,低效甚至无效投入的增加是成本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管理不善,使得产品偏高,浪费严重。因管理不善,造成各类成本费用上升的情况,在目前企业里到处可见。例如,因不注重科学技术在生产工艺上的应用,导致工程事故接二连三,质量难以保证,加大了工程成本;因采购忽视比质比价,购进质次价高的原材料,加大了制造成本等等,因此我们要加强管理,控制好成本。
再次,成本管理的重点不同。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重点在表面分析和行政管理上,在一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与费用上,如制造过程中原材料价格降低、行政管理中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等,面对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不易被“看见”的成本降低,我国企业很少考虑,如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等,这也是成本偏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最后,管理者对成本的认识不到位,例如有些企业力求降低消耗和裁减冗员,尽力降低第一线工人的工资,认为成本得到了控制,他们却不知由此引发员工和人事的动荡,最后损失还不是企业,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控制成本。
一般来讲,成本控制的主要过程是先确定成本目标,再确定成本的定额和标准,然后揭示成本差异,最后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标准的预算比较,计算出节约或超支,根据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控制的方法是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形成成本的诸多因素所进行的规划和限制,其目的是把有关环境的诸项消耗控制在预定范围内,结合当前企业管理实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加强企业的成本与费用控制的具体措施[6-10]:
(1)成本管理需要思想革新。当前很多企业都存在诸多毛病,传统的算账,报账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只计算财务成本,不计算管理成本;只重视事后算账,不重视事前预测和决策;只采用手工操作,不考虑先进的管理手段,这就需要在成本管理观念上革新,要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和开拓观念等新的观念。
(2)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这是管理现代化的保证。没有组织上的保证,企业就很难把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好,就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成本管理组织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同时,还有按照成本管理的职能,建立科学的成本指标体系,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决策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和成本考核体系。
(3)实行经营决策责任制,控制决策成本和无效成本。投资是一项重大决策,决策失误是造成资金浪费、成本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坚持决策的效益原则、可行性原则、多方案优选原则,实行项目决策责任制管理,坚决遏制集体决策、集体负责、最后谁都不负责的现象。在产量决策方面,企业要树立“无效低效投资增加负债、增添成本,高效投资促进发展”的观念,对那些需要大量资金、需要较高成本代价才能拿到的产能和产量,要适当削减,坚决关掉一批无效生产。通过减产和改善经营结构,切实把低效无效的产量降下来,以实现减亏的目标。
(4)减少人员,增加效率,控制人工成本。目前部分企业工作量不足,人员过剩,使人工成本上升。由此,企业必须做好减员增效工作,让富余人员通过转岗培训进入内部劳务市场,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同时,要撤并一些过剩的生产作业队伍,减少管理费用和后勤服务机构经费支出。
(5)加强资产管理,控制固定成本。长期以来,一提到成本控制,人们往往着眼于压缩日常零星开支、修旧利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浮动成本,而对固定资产成本重视不够,结果事倍功半。企业要由偏重可变成本控制进一步延伸到固定成本控制上来,利用存量资产重组的时机,放弃部分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的产权,减少不是生产用、无需用资产占用的资金,盘活资产,实现节约固定成本和缓解成本压力的目的,把死钱变为活钱。
(6)全员成本否决,扭住降低成本部放松。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工作,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控制成本。目前的成本控制还有待完善,降低成本要由过去的以物为本转为以人为本,着力全员发动、全员参与,把降低成本活动贯穿于群众性的自主管理活动中。成本指标要同经济责任制挂钩,要同职工工资晋升,立功受奖,干部业绩考核相结合,让职工直接感受市场竞争有压力,有财可理,人人把住成本关,全面把住成本关,这样成本管理工作才能有希望做好,成本与费用控制才能上一个台阶。
(7)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降低成本费用:一是对手工工作的替代,能更加准确 ,高效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例如引入财务软件代替手工记账;二是能尽早获得准确详实的信息,及时做出准确预测,正确决策,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防范由于信息原因造成的预测不准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三是利用信息手段改变传统业务流程方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8)制定成本费用控制标准。按照先进合理简便易行,可考核与企业本期内应当完成的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以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成本费用作为成本费用控制的标准,或者以本行业其他企业的先进指标作为标准,或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在本期所应完成的各项计划指标来确定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控制标准相对稳定,只有在标准与实际相差较大时,才进行修改。
(9)推行作业成本法,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与核算的结合。企业应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逐步完善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重点是制定生产成本费用的核算细则。生产成本费用核算可逐步推行作业成本法,使作业成本核算原理尽可能地适用于所有成本费用发生的各方面。
(10)找出影响企业成本最灵敏因素并加以重点控制。根据本企业的成本费用发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成本费用分析模型,对影响企业成本费用的各种因素分别赋予一定的变动百分比,由此计算分析得到影响成本费用的最灵敏因素,即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因素。
(11)理性选择业务实施模式。企业的业务通常可分为主要业务和次要业务,每一项业务的又可分解为若干项活动。对于所承接的业务,有的企业完全具备自主实施的条件;有的企业则不完全具备自主方式的条件,需要通过新增投入有关设备设施,引进有关人力资源才能完成。对于所承接的不具备条件自主实施的业务活动,可根据该项业务或活动的性质和重要性,通过对比分析采取完善条件自主实施模式与采取业务外包模式的成本费用,理性地选择合适的实施模式,不必一定要选择全部自主实施的模式。
总 结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通过降低成本与费用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为了达到目的,就得正确理解好它们的概念,通常来说成本与费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究竟应该使用费用的广义概念还是狭义概念,有相应的取舍标准。当我们正确理解它们的概念,我们才能正确的对成本与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也就是成本核算,在成本核算之前,我们需要理顺好思路,按着基本流程图去核算,为了进行成本核算,就需要列举实例把直接材料,低值易耗品,直接人工,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进行正确的归集与分配,通过成本核算来知道成品的具体成本,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管理者就会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成本,一般来说成本控制的主要过程是先确定成本目标,再确定成本的定额和标准,然后揭示成本差异,最后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标准的预算比较计算出节约或超支,根据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参考文献
[1]《初级会计实务教科书》,中国财经出版社,2013年,162-292
[2]《初级会计实务辅导书》,中国财经出版社,2013年160-405
[3] 黄启国,《成本会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贺志东,《如何做好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5] 张育波,《成本核算与福尔用控制及管理实务全书》,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2年
[6] 罗剑,试论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中国农业会计,2008-01
[7] 杨嵘映东,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浅析,集团经济研究,2007-08下旬刊
[8] 刘明洪了,卢杰梅,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探讨,市场论坛,2006年第2期
[9] 齐全新,成本费用控制之我见,市场研究,2004年第10期
[10] 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