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应收账款概述
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四川长虹经典案例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内 容 摘 要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大都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以赊销方式实现的。然而,随着商业信用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日益严峻。许多企业因为盲目赊销,其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和坏账比例逐年升高,利润下降,甚至连年亏损,经营难以维继,最终被迫破产或被重组。大量国内外案例表明,应收账款风险吞噬企业生命力的能力是难以估量的,其后果令人触目惊心。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分析,说明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以四川长虹公司为例,对企业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信用销售,即赊销,是市场销售发展的最高形式。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信用销售形式早已存在,但建立在现代征信服务基础上的现代信用销售出现得比较晚,大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常见的信用销售主要有工业产品信用销售和零售商品信用销售,也有简单称这两种信用销售为赊销。尽管从管理角度看,管理操作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理念上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对生产加工型企业而言,信用销售是指厂家在同购货客户签订购销协议以后,客户将企业生产的产品取走,购货客户则按照购货协议规定的付款日期付款或以分期付款形式逐渐付清货款。这一销售过程表明,信用销售是企业或支持企业的银行对产品买主提供信贷的一种销售,即企业不能立即收回货款,客户短期占用销货企业资金的销售形式。信用销售过程中包含两个要素:所期望的未来付款和对客户的信任。在信用销售过程中,企业总是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因客户拖欠货款或不付款的收账风险。
一、应收账款概述
1.应收账款概念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主要包括企业出售产品、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等。一般来说,企业销售商品时,宁愿提供现金折扣以收回销售现款,而不愿意采用赊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迫使大部分企业不得不为对方提供商业信用,以赊销的形式来销售商品,并产生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管理是指从授信企业(销售商)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受信企业(购买商),债权成立开始,到款项实际收回这段时间内,采用系统的方法对应收账款进行的管理。对销售来说,只有资金的回笼,才能代表一个销售周期的结束,而资金在回流到企业前,无论其中存在任何的原因,都不能认为这一部分销售已经完成。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必然在某一时间段内产生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这些应收账款尚未收回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如果没有完善和系统的管理措施,这些应收账款就有可能出现无法按时回收的风险,从而阻碍资金在企业内部的正常流动,直接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产生。
在企业信用匮乏的今天,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现金流和资金周转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企业中,如果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未及时收款而产生的大量费用,甚至超过了坏账的数额。代表企业血液的现金流被许多逾期应收账款压占着,企业预期利润损失和贷款利息损失都是巨大的。
2.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赊销可以提高产品销量,提升市场占有率。在银根紧缩、市场疲软、资金匾乏的情况下,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在企业的新产品销售过程中,为了让新产品尽快得到市场的认可,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更有实际意义。
企业自身问题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这是形成应收账款的基本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只注重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在内的内部管理问题,同时大多数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经验上都十分的匮乏。而从外部环境来讲,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往往采用赊销的方式去争取市场份额,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在业务往来中存在着故意拖欠的情况,再加上市场信用体制不健全,致使多数企业缺乏诚信。
在通常情况下,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发生。当然,现实生活中现金销售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零售企业尤为常见,不过就一般批发和大量生产企业来讲,交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这是因为货款的结算需要时间。结算手段越是落后,所需时间就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因此引起的资金垫支。
此外,对应收账款的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缺乏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企业由于采用赊销方式盲目性的争夺市场份额,片面的追求短期性高额收入的同时,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性缺乏合理的评估,放弃对客户做深入的资信调查,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概率增大。
3.应收账款的积极作用
(1)促进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赊销实际上向顾客提供了两项交易:向顾客销售产品并且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向顾客提供资金。在银根紧缩、市场疲软、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对企业销售产品、开拓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2)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企业持有库存商品,必然追加管理费、仓储费、保险费等支出;相反,如果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需支出上述费用。因此,当企业库存商品较多时,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库存商品,节约相关开支。
(3)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商品售出以后,一旦质量发生问题,客户往往以尾款要挟售后服务。所以这也从另一方面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使客户满意,减少麻烦。
4.应收账款的负面影响
(1)降低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当企业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后,货款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销售收入入账,必然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损益,造成销售税金上缴。如果应收账款跨年度,则企业可能用流动资产垫付年度分红。企业因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款及垫付股东分红,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导致企业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正常经营,无法实现效益目标。
(2)夸大经营成果。我国企业记账的基本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即发生的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账面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如果应收账款不能如期收回,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则会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企业经营风险,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3)加速现金流出。赊销虽然产生利润,但并未真正增加现金流入,相反,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因赊销增加的税金和费用,加速企业现金流出。
(4)影响营业周期。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为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之和。因此,不合理的应收账款,延长了营业周期,影响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5)增加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率,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动态情况以及应收款对方企业详情,造成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的合同、承诺、审批手续等资料的散落、遗失,使企业应收账款不能按时足额收回,造成企业财产损失。
5.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对企业来讲,应收账款是一个产销统一体。企业既想借助它来促进销售,扩大市场,增强竞争能力,又希望避免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账损失等弊端。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对立又统一的问题,是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7]。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增加的成本时,方可实施。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包括企业未来市场情况的预测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其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量,获取更大利润,相反,则应严格其信用政策,对不同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企业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坏账损失降到最低点。
二、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1.应收账款总量逐年递增
对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不仅总额巨大,并且逐年递增。在对其中191家上市公司年报中,超过60%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近15%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增加了1倍,平均年递增率为22%,而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年递增率为9%。至2004年2月我国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438亿元,同比增长26.87%;应收账款净额达到118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31%;应收账款净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3.37%。
2.逾期应收账款率居高不下
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逾期的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更大,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据统计,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的,其追账成功率在50%以下,而在我国逾期应收账款已达到60%以上。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实际已成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
3.平均坏账率偏高
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是5%—10%, 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 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 平均坏账率是0.25%—0.5%, 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 相差10多倍。与此同时, 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 而我国只有20%。2003年度在对近五十家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年审中发现,应收账款占资产的比重很大,还款期一般在60—90天之间,三年以上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占整个应收账款的10%左右。
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在国内贸易中应收账款的到位率平均不到70%,有的企业甚至不到50%,因信用问题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800 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因逃避债务、合作诈欺造成的直接损失近50%。应收账款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现金流,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应收账款的剧增致使企业账面的虚盈实亏,影响企业的利润。更有不少企业因巨额资金占压,使资金链断裂,最终难逃倒闭的厄运。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比较淡漠,管理方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比较高;超过一年的应收账款比重占整个应收账款的比重偏高;应收账款持续增加使得企业产生坏账的风险增大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三、四川长虹经典案例分析
1.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1988年6月由国营长虹机器厂独家发起并控股成立的股份制试点企业;1994年3月11 日,四川长虹在上海A股上市。作为国家“一五” 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长虹的净资产从3950万元迅猛扩张到133亿元,曾为“中国彩电大王”,“长虹”品牌也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应收款项居高不下一直是严重困扰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当初PT水仙(原600625,现已终止上市)的巨亏,一直到2003年年报ST长岭(000561)等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巨亏,无一不是和巨额的应收款项密切相关。长虹也存在着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隐患。上市之初,四川长虹的利润连年快速增长,然而在利润高速增长的背后,应收账款也迅速增加,并且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且明显低于其它3家彩电业上市公司的同期应收账款周转率。巨额应收账款的存在,大幅度减少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现金周转的困难,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分析
表1 四川长虹公司资产负债表摘要 (单位:元)
2001-12-31
2002-12-31
2003-12-31
2004-12-31
应收票据
1,104,315,618.39
1,181,412,682.64
2,522,373,167.35
674,661,153.15
应收账款(原值)
2,880,707,599.02
4,223,555,448.68
5,083,511,493.8
4,785,351,273.67
其他应收款(原值)
1,470,937,717.25
387,737,783.21
256,989,623.96
288,170,932.09
坏账准备
0
13,924,842.44
103,534,169.31
2,611,155,059.34
应收账款净额
2,880,707,599.02
4,220,208,975.03
4,985,133,465.38
2,180,287,847.44
其他应收款净额
1,470,937,717.25
377,159,414.42
251,833,483.07
282,079,298.98
流动资产合计
14,246,648,967.86
15,259,091,036.6
17,573,409,806.62
11,911,822,014.1
资产总计
17,637,511,664.68
18,670,367,252.39
21,400,202,746.57
15,649,029,806.38
负债合计
4,885,314,786.5
5,733,597,954.95
8,175,309,901.55
6,064,191,932.36
未分配利润
1,682,257,520.94
1,821,229,842.86
2,011,958,355.81
-1,697,893,095.28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474,135.61
-564,559.32
股东权益合计
12,741,313,930.51
12,926,246,501.69
13,168,033,372.79
9,455,322,684.82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17,637,511,664.68
18,670,367,252.39
21,400,202,746.57
15,649,029,806.38
表2 四川长虹电器有限公司利润分配表摘要 (单位:元)
2001-12-31
2002-12-31
2003-12-31
2004-12-31
营业收入
9,514,618,511.62
12,585,184,715.4
14,133,195,502.38
11,538,698,111.04
折扣与折让
0
0
0
0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9,514,618,511.62
12,585,184,715.4
14,133,195,502.38
11,538,698,111.04
减:营业成本
8,321,104,995.35
10,710,749,849.73
12,082,643,144.1
9,886,619,828.08
营业税金及附加
57,918,168
25,989,916.64
6,959,120.92
18,357,941.44
主营业务利润
1,135,595,348.27
1,848,444,949.03
2,043,593,237.36
1,633,720,341.52
利润总额
111,607,618.22
206,633,006
302,700,541.34
-3,672,382,717.56
表1、表2分别是四川长虹公司2001-2004年的资产负债表摘要和利润分配表摘要。从资产负债表摘要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川长虹公司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呈逐年递增趋势。虽然2004年有所下降,但根据年报所述这是提取大额减值准备所致。从表1、表2我们可以得到有关应收账款周转率数据见表3。
表3 有关应收账款周转率数据表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
27.68
28.93
40.17
应收账款占资产比重(%)
22.62
23.75
30.58
应收账款周转率
2.68
2.70
2.33
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
134.33
133.33
154.51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由2002年的27.68%上升到04年的40.17%,上升了12.49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占资产的比重由2002年的22.62%上升到04年的30.58%,上升了7.96个百分点。这两项指标都表明公司的业务有一定程度扩张,导致应收账款增加。
另外,再来看看其他两个重要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四川长虹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02年的2.68下降为04年的2.33,表明该公司1年内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从2002年的2.68次下降为2004年的2.33次。说明四川长虹公司货款回收速度变慢,应收账款变现能力下降。同样的结果我们也可从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这一指标得出。长虹公司从赊销产品到收回账款的平均天数由2002年的134.33天增加到2004年的154.51天。
2004年,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提到:“由于公司经营状况和经营环境的变化,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和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公司董事会决定按照现行会计政策及谨慎性原则,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短期投资减值准备。2004年度公司也因此而出现了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此外,从表4中我们也可清楚了解到2004年度,四川长虹公司面临了巨额的亏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中国国产彩电行业的龙头企业的业绩在2004年出现如此惊人的亏损,这些亏损是否是在2004年度才发生的,从对其亏损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答案。
表4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分析 (单位:元)
项目名称
期末数
期初数
增减额
增减幅度(%)
总资产
15,649,029,806.38
21,364,288,907.96
-5,715,259,101.58
-26.75
主营业务利润
1,633,720,341.52
2,043,593,237.36
-409,872,895.84
-20.06
净利润
-3,681,120,380.21
205,738,036.39
-3,886,858,416.60
-1,889.23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943,689,685.99
116,488,433.34
827,201,252.65
710.11
股东权益
9,455,322,684.82
13,132,119,534.18
-3,676,796,849.36
-28.00
3.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亏损原因分析
(1)市场环境因素
四川长虹公司为了扩充生产规模,试图占据市场1/4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彩电售价。于是,引发了一场彩电价格竞争。之后由于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等原因,彩电价格战愈演愈烈,使得彩电业的利润很快被稀释掉,而且市场上已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彩电业便陷人了价格战的泥潭。
一方面,面对越来越小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合资品牌拓展市场。有资料显示,2000年合资品牌彩电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回升到30%,销售额超过了50%。本土化的技术研发与转移、人才战略以及市场网络建设,让合资品牌占据了市场主动。四川长虹的经营业绩开始直线下降,在2001年之前的几年,利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为遏制经营业绩的下滑,寻找一个新的利润来源,似乎势在必行。
(2)遭遇Apex陷阱
2001年2月,长虹开始选择了走海外扩张之路,与美国Apex Digital Inc公司进行了合作。四川长虹自2001年7月开始将彩电发向海外,由Apex公司在美国直接提货。然而彩电发出去了,货款却未收回。在四川长虹的海外销售额中,Apex公司作为四川长虹对美出口最大的经销商,一直占有较高的比例,来自Apex的长期拖欠款使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连续几年创出新高。应收账款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例也与年俱增。大量的应收账款集中于一家经销商,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已经开始显现。
(3)遭遇反倾销调查
在对美国代理商APEX公司的应收账款还在继续增长时,还引起了美国政府对我国彩电业的反倾销调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CRT彩电做出倾销裁定,长虹的最终倾销税率确定为26.37%,是应诉企业中最高的,这样的税率水平基本已经堵死了长虹彩电对美出目的大门。美国市场是长虹赖以生存的重要市场,进军美国市场失利对长虹的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是难以挽回的。
4.对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四川长虹之所以在此次巨额应收账款的“黑洞”中损失惨重,与其激进的策略有关,但也暴露出其应收账款管理上的缺陷。
(1)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制定合理的计提坏账准备标准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信用评估,确定能够授予客户的最高信用额度。客观地从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等方面系统地作好客户的信用评估。加强对客户信用情况的监控。特别是对将要出现信用危机的企业的应收账款应重点监控,必要时派出专人追款,并提请有关部门帮助追款,销售部门停止发货等,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长虹出售给了Apex公司大量的产品,却在美国连个常设的办事机构都没有。对有大规模业务合作的公司最好在其驻地设立常设办事机构,既方便沟通联系同时也利于及时收集掌握客户的相关信息。如果应收账款能够授予客户的最高信用额度而客户没有及时付款,就必须催促客户付款并停止供货。
据四川长虹公司历年发布的年报显示,1999至2002年度长虹计提坏账准备比例较低,不足万分之八。而大量计提坏账准备则会使公司的净利润大幅减少,甚至出现较大亏损。而与四川长虹同属电子行业且主营业务相同的海信电器的坏账准备比例在百分之五以上。通过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四川长虹计提的应收账款比例明显偏低。据国外专门负责收款的机构的研究表明,账款逾期时间与平均收款成功率成反比。按长虹的标准,计提坏账准备明显不足,由此给该公司带来的风险是相当大的。可根据对客户的信誉状况、资产状况、经营状况、应收账款金额大小等综合评估决定计提坏账准备比例。
(2)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分析
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赊销进行管理,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对不同信用等级客户给予不同的销售政策;对资信差的客户一律采用现款交易,对资信一般或资信较好、但尚未进一步证实的客户可以采用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对资信好、实力强,有前景的客户,可以采用分期付款和赊销方式,但在付款期限和累积金额应有明确规定;坚持清旧款发新货的原则,无论何种客户,当其提前付款或现金交易时,可考虑给予现金折扣等优惠,鼓励客户及时付款。内部审计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玩忽职守、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寄售”是长虹常用的销售方式,这种先供货,后付款的交易模式,大大增加了应收账款风险。四川长虹在决定到海外拓展市场时,如果公司内部有一套成熟的信用管理体系,也许就不会选择Apex公司,也就不至于陷入应收账款的巨额黑洞中。
(3)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
从赊销过程一开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前,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从而确保客户正常支付货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的发生率。在工作中财务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要互相配合,分清各自在跟踪服务中的职责,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促进企业销售的目的。很显然,四川长虹在这方面做得是不够的,虽在美国设立了一个联络点,但这个联络点却不负责Apex项目的监管,只负责接待。
以上只是一些浅陋的意见。事实上,Apex事件后,长虹在财务管理上进行了反思和新实践。实施了设立统一结算中心、引入信用管理系统、应收账款分级授权等措施。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应收账款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很多企业只重视销售,殊不知事前的盲目销售会导致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加大,同时带来事后追讨成本的加大,四川长虹的坎坷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一般知识、产生的原因,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归纳、总结。随后对四川长虹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
实际上,应收账款管理在中国还只是萌芽,有许多研究可以做。即便是在信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可以通过对信用调查的利用,找出解决目前的困扰经济界的问题。例如对公司付款记录的调查,可以揭示出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问题,有利于外部审计师对企业的固有风险进行更好的评价,而且由于付款记录来自于被审计企业外部,审计证据有更强的可靠性,对减轻外部审计师的责任也有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甚至己经成我国企业当前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 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对于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
由于本人考虑问题的深度有限,以及对于公司具体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较少,行文或多或少的存在欠缺和不足之处,研究方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针对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部分,仅止于改进及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建议,而针对企业需要的应收账款的融资方法未作更多探讨。
参 考 文 献
1、季江萍:“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基于Y公司的案例研究”,上海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2、杨玲:“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年05期
3、刘秋红:“我国外贸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刘东山:“简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中国商界》,2010年10期
5、王鸿艳、李兆连:“对当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陈志清:“推进客户信用评级制度 提升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J],《金融经济》,2008年12期
7、李小霞:“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8、宋立娟:“企业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财经界》,2007年10期
9、王东菊、苏国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与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27期
10、石洪华:“应收账款实务管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1、俞兆芳:“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12期
12、王棣华,刘建丽:“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案例分析”[J],《航天工业管理》2008年02期
13、王明德:“四川长虹:撇账不彻底存货是隐患”[J],《电器》,2005年02期
14、金玲:“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以四川长虹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12期
15、秦红耀:“从四川长虹巨亏看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J],《陕西省行政学学报》,2006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