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3-
引言························································-3-
第一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会计······· ············ · -3-
第一节 通货膨胀···················· · ·-3-
第二节 通货膨胀会计································ ··· ··-3-
第二章 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 ·· -3-
第一节 通货膨胀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4-
第二节 通货膨胀动摇了“货币计量——币值稳定”的会计基本假设·-4-
第三节 通货膨胀冲击了“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的有效性·····-4-
第四节 通货膨胀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成本原则”提出了质疑··-4-
第五节 通货膨胀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目标难以实现·····-5-
第三章 通货膨胀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 · ·· -5-
第四章 影响通货膨胀第一节 会计模式选择的因素··· ·· ·-5-
第二节 成本效益原则··············· ···· ·6-·
第三节 获得会计资料的难易程度·········· ····-·6-
第四节 国家相关政策················ ····-6·
第五节 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 ··· -6-
第五章 通货膨胀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 ·· · · .-6-
第一节 会计数据失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被扭曲······· -7·
第二节 投入成本的情况不能得到正确反映··········· -7·
第三节 资本销蚀的情况无法反 ··············· -7·
第六章 目前世界上可供选择的通货膨胀会计计量模式··· ·-7-·
第一节 历史成本 名义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 ·-8-
第二节 历史成本 不变购买了货币计量模式·········· ·-8-
第三节 现时成本 名义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 ·8-
第四节 现时成本 不变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 -8-
第七章 通货膨胀对会计报表的冲击····· ·· ·· ·-8
第一节 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8·
第二节 对利润表的影响·············· ·····-8·
总结······················· ·····-9-
参考文献····················· ····-9·
【内容摘要】
目前,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性的经济问题,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如何应对并消除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该文研究了建立通货膨胀会计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推行通货膨胀会计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对于推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分析当前通货膨胀存在的会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会计的发展现状;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原则,会计报表的冲击;受通货膨胀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最后,在分析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影响的基础上,能够指出我国企业受到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完善我国通货膨胀的会计问题。
[关键词] 通货膨胀 / 会计问题 /货币 /会计模式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并且对资源的需求十分旺盛。然而这其中,政府对社会公共设施的巨额投资。例如,国内房价迅速上升,基础材料价格上涨,高铁项目的建设与开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国内资源价格上涨,部分则向国际购买,国际大量采购则推动国际资源价格上涨。资产价格的上涨又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危险,加入WTO不久,参与到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必然带来影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速,2008年美国次
贷危机扫荡全球,引发国际间的金融危机,虽然金融危机已经得到有效的遏造成无法避免的通货膨胀。
第一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会计
第一节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经济体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物价水平的
移动。而在货币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
所得增加,购买力上升,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该理论被总结为一个非常著
名的方程:MV=PT。[2] 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为货币,在经济体间之相对价值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使用国内的价值,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第二节 通货膨胀会计(inflation accounting):是在通货胀涨条件下,根据一般物价指数或现时成本数据,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加以调整,借以反映和消除物价上涨因素对传统会计报表影响。或彻底改变某些传统会计原则,从而更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第二章 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
第一节 通货膨胀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冲击了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的假设是货币币值稳定。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相同的货币量在不同的时点代表不同的购买力,使会计信息丧失了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其次,通货膨胀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即冲击了历史成本原则和稳健性原则。通货膨胀使现实的商品改变了其本身所代表的价值,是企业账面价值一致以历史成本加以反映,因而计算出来的财产转移价值不符合实际转入产品中去的数额,结算出来的实存物品的价值与企业实存物品代表的现行价值不符。通货膨胀使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失去了客观性和可靠性,使得相关资产购买力变动额是为购买力利得或损失。最后,通货膨胀对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也有一定影响。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运用传统会计方法只能是现实收入与历史成本配比,即销售收入是以现实价格入账,而营业费用,如折旧费 材料费等则是以历史成本计价,二者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差异,实质上是没有可比性的,额以二者相比计算所得税的损益必然与实际损益出现差异,这个差异即历史成本与现实成本的差异。如此也就不能真实 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第二节 通货膨胀动摇了“货币计量——币值稳定”的会计基本假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以稳定的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来衡量会计主体的一切经济业务。稳定的货币价值便于人们利用会计报表来解决何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作出恰当的经营决策。但是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也有交换价值,表现为一个单位的货币所能换取的商品或劳务数量,即其购买力。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得货币的价值经常处于的幅度的变动中,币值不稳,动摇了货币计量的基础,使得单位货币变成一个弹性很大的尺度,用它来衡量资产价值,自然得不出准确答案。所以我国持续增长的通货膨胀正冲击着这一会计假设的客观实在性。
第三节 通货膨胀冲击了“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的有效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 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企业的收益就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然而,通货膨胀条件下,引起较高的收入与较低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使企业资产价值低估,费用水平偏低;收入与费用配比后确定的企业收益虚增,造成虚假利润。
第四节 通货膨胀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成本原则”提出了质疑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在物价稳定时,这种计价原则在理论和实务上都确实可行,而且以此为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真实可靠。但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资产价值不断变化,而“历史成本原则”计价只是依据原始凭证登记账簿,而不管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而导致账面资产 费用及收益的数额与实际水平相差甚远,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五节 通货膨胀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目标难以实现
我国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提供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传统的会计使企业的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和利润水平等都失去了客观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第三章 通货膨胀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导致基础会计数据失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脱离实际。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货币性债权,非货币性债务一般会遭受损失,持有的实物资产,货币性债务一般会获得利益。
其次,不能反映企业资本被物价上涨吞噬的情况。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现行价值,从而低估资产,少计费用并虚计收益,并虚计的收益进行股利分配,所分配的不是收益而是部分或全部资本金。
同时,按虚计的收益计算缴纳所得税,所缴金额也非全部为所得额上的税金,而是征收了部分资金,从而削减了企业的实力。
最后,由于会计基础数据失真,导致期末编制的财务报表失真,导致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相关决策失效。比如,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根据未经调整的财务得知,更新固定资产是必要的,其所需资金是足额的。于是,企业管理层做出添购固定资产的决定,而实际执行时,往往因为实有资金不足导致决策失败,或添购固定资产后造成企业资金紧张或资金链断裂。
第四章 影响通货膨胀会计模式选择的因素
第一节 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模式的选择要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理论上越完善的会计模式成本越高。通常在选用会计模式时,要通过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综合比较成本效益,采用最优模式。
第二节 获得会计资料的难易程度
能否及时取得科学 权威的一般物价指数必备的会计资料,决定了会计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第三节 国家相关政策
通货膨胀严重的时期,国家财政往往也比较紧张,采用通货膨胀会计模式会减少企业账面利润,可能会减少税收收入。而且,不同的会计模式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国家出于保证税收的目的,必然会限制企业对会计模式的选择。
第四节 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通货膨胀会计模式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以适应较为复杂的计算和较多判断。
第五章 通货膨胀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会计是一个严密的系统。而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传统的货币计量被歪曲,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由于计量基础被动摇,因此早层会计信息会失真及严重后果。
会计数据失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被扭曲
在物价上涨时期,企业和消费者拥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会遭受购买力损失的冲击,若是持有实物资产,则会获得持产利益,持有货币性债权通常会遭受购买力损失,持有货币性债务通常会获得货币购买力利益。同时,资产被低估,费用被少计,引起收益虚增。这些情况下通货一般物价指数或是现行价格进行调整,就可以真实反映价值,但是由于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不允许,所以会造成会计数据失真。
第二节 .投入成本的情况不能得到正确反映
企业的净资产表示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净资产的确认收到资产 负债 收入 费用和收益的制约,在持续经营下,这五个项目必须要分期计量,而各会计期间的货币价值和资产价值又各自存在差异。在历史成本模式下,无论是从财务资本或是实体资本的角度,都很难正确反映投入资本的保持情况。
第三节 资本销蚀的情况无法反映
当物价普遍上涨时,由于历史成本计量资产,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实际价值,势必会发生低估资产的情况,从而少计费用,虚增收益。此时按照虚增的收益进行股利分配,资本的溢价部分就被当作是收益被分配掉啦。同理,按照虚增的收益缴纳所得税,所缴金额中也包含了部分资本。因此,企业的资本因为物价变动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消减企业实力。使得历史成本核算原则指导下,无法对物价变动做出恰当反应,从而导致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及利润难以正确计量,使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由此可见,有必要对物价变动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六章 目前世界上可供选择的通货膨胀会计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模式包括由两部分组成: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其中,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 现时成本 公允价值和可变现净值等。而计量单位主要包括不考虑货币购买力变化的计量单位,即名义货币和不变货币。在通货膨胀会计中,计量属性指历史成本和现时成本。将两种计量属性和两种计量单位相结合,就组成四种不同的会计模式。
(一)历史成本 名义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
该计量模式时现行的传统财务会计模式,它既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也不考虑计量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因而不能发表于物价变动的信息。适用于不存在通货膨胀状况的经济体中,如计划经济体制中或轻微通货膨胀条件下。
(二)历史成本 不变购买了货币计量模式
该模式又叫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它仍然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而计量单位改用购买力相等的货币单位,目的在于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因此,日常会计处理与现行会计模式的处理方法相同。
(三) 现时成本 名义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
这种会计模式是以现时成本为计量属性,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 计量 记录和报告,其目的是消除与企业有关的特定物价水平的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在此模式下,以现行成本与现时收入相配比,得出净收益。
(四)现时成本 不变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
这种会计模式时历史成本 不变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与现时成本 名义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前者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后者消除特定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而这两种物价变动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因而工作量大,实务操作难度高,成本也很高。
第七章 通货膨胀对会计报表的冲击
第一节 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资产负债表又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 负债 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 转账 分类账 试算 调整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 经营方向 防止弊端外,也可以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第二节 对利润表的影响
利润表示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例如,反映1月1日至12月31 日经营成果的利润表,由于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称动态报表。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既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因此,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 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但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通常会高估利润,导致以下后果,首先,成本补偿不足,使企业再生产能力下降。其次,承担不必要的赋税,增加企业负担。再次,利润虚增导致股东要求分配更多股利,使企业经营资金不足。
[总结]
总之,通货膨胀作为经济社会的一种不良经济现象,对于财务会计有着极大的影响。我国当前的会计理论环境下,科学的分析研究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因此,政府宏观调控,调整资产流动方向,适当减少货币发行量。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利用会计方法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是有可能的,也是必要的。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会计从业者的应对方法同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为了消除通货膨胀,每一位会计从业者都应该不断的努力学习新的会计知识,这样才有能力应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会计问题。
主要参考献
【1】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农业科技 ,2008
【2】通货膨胀对于会计信息的影响 西北大学,2008
【3】伯特·M·索洛 · 通货膨胀、失业与货币政策
【4】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5】李云宏 · 通货膨胀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分析比较
【6】郭琦 ·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研究
【7】苏梽芳· 中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研究
【8】刘元春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
【10】裴平 ·国际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