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1
“十二五”期间,我国西部地区建材家居行业发展趋势评估2
一、我国西部地区建材家居行业的发展现状……………………………………… 2
(一)主要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3
(二)主要行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3
(三)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3
(四)节能减排、综合利废成效显著…………………………………………….4
(五)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提高5
二、我国西部地区建材销售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5
(一)发展机遇6
(二)面对的挑战………………………………………………………………… 6
三、我国西部地区建材销售行业的发展分析8
(一)西部地区建材行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8
(二)西部地区建材行业的发展主要目标9
(三)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重点………………………………………………… 9
结束语11
答谢词12
参考文献13
内容摘要
“十二五”期间,为我国的下一个五年发展做出了详细的规划,然而建材家居行业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亮点。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建材工业转型升级,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为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建材、家居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就我国西部地区的建材家居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中找出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和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坚决调控政策的背景下,对我国西部地区建材销售行业的影响。然后针对以上的原因确定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西部地区建材销售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评估,案例分析。
【关键词】
建材家居行业,趋势评估,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国西部地区建材家居行业
发展趋势评估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向现代工业化发展、经济社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建材工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水泥工业、平板玻璃工业、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非金属矿工业和新型建筑材料工业等5个专项规划。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和《规划》提出的主要内容,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规划》的同时,经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了《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充分发挥作为应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和为行业、企业服务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行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我国西部地区建材家居行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带动下,建材工业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我国建材工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的同时,全行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工艺装备水平、节能减排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池窑拉丝玻璃纤维等先进工艺技术比例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全行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二氧化硫及烟气粉尘排放量持续降低;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固体废弃物利用量逐年增长;对外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是建国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发展水平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最好的一个五年期。
(一)主要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水泥产量18.8亿吨,平板玻璃产量6.6亿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80.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6亿件,其产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1.7%、10.3%、14.2%、21.3%。2010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万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9.5%;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2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44.2%。
(二)主要行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已全面掌握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大型浮法玻璃、大型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具备了成套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新型干法水泥在预分解窑节能煅烧工艺、大型原料均化、节能粉磨、自动控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从设计、装备制造到工程建设整体都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实现了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出口;建筑陶瓷和玻璃纤维的生产技术装备在部分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的研制与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12万吨超大型玻璃纤维池窑及全氧燃烧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三)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十一五”期间,水泥、平板玻璃分别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4亿吨、6000万重量箱。技术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达到81%,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浮法玻璃产量比重达到87%,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单线最大规模达到日熔化量1000吨;池窑玻璃纤维产量比重达到85%,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55%,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水泥行业前10家企业产量4.7亿吨(其中有2家企业水泥产能过亿吨),占全国水泥产量的25%,较2005年增长9.6个百分点;全国前10家平板玻璃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有8家大型建材企业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市场供需秩序有所改变,区域竞争有所规范。
产业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传统的能耗高的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是“十一五”时期建材工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水泥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建材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从2002年的43%下降为2005年的34%,2010年下降到2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建筑用石、云母和石棉制品、隔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土砂石开采、技术玻璃、水泥制品等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了传统的能耗高的行业增长速度。2010年低能耗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达到建材工业增加值总量的43%,其对建材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传统的能耗高的建材产业。
产业布局进一步改善。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转移等政策引领下,中西部地区建材工业的发展速度和主要建材产品生产能力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十一五”时期中西部地区建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7%,高于东部地区年均增长10.7个百分点。
(四)节能减排、综合利废成效显著
2010年建材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吨标煤,比2005年下降了52.6%,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烟气粉尘排放量由2005年的702万吨,降低到2010年的380万吨,比2005年减少了46%;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70万吨降低到2010年的150万吨,下降了12%。
2010年,建材工业利用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6亿吨,其中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量占到全国利用总量的30%以上,煤矸石的利用量占全国利用总量的50%以上。工业副产石膏也得到有效利用。
水泥行业余热利用技术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应用,到2010年年底,累计约有700条生产线建成余热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4800兆瓦;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技术也已得到开发应用。
水泥行业已基本掌握了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处置工业废弃物的关键技术。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等综合利用工程陆续启动。同时,以可燃性废弃物替代燃料的研究与实施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五)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建材商品出口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17.3%。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技术为依托,大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的竞争,目前已占到国际水泥工程建设市场份额的40%以上,并由此带动了成套技术装备和劳务的出口。玻璃纤维行业大企业启动实施了海外投资战略,瞄准海外市场,“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了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
二、我国西部地区建材销售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建材工业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挑战。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既有投资和消费结构调整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建材工业发展将由“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由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为建材工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增长空间。未来五年,国内投资比重将有所下降,增速也将放缓,但经济总量仍将保持适度增长,大规模基础建设仍将持续。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设施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水利、高铁、公路、港口、机场等重大项目实施,为建材工业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对建材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品种、质量、性能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广绿色建筑也促使材料向安全、环保、节能等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抗震减灾、防火保温、舒适环保等新的功能,同时在生产和使用全生命周期内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迫使建材工业加快转型升级。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型的建材工业面临着进一步降低单位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削减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多重约束,迫切要求建材工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
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建材工业核心竞争力。建材工业主要产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总体过剩,未来市场竞争势必日趋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技术、管理、品牌、资本等要素将决定建材企业能否有效应对国际化带来的严竣挑战。
(一)发展机遇
(1)以内需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必将继续推动建材需求的增长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社会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十二五”期间,全国房屋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铁路、公路、机场、水利、乡村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铁、城轨、新农村建设等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成为投资拉动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稳步推进,使得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有了更大的增长空间。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势必带动建材产品的需求结构变化和新产品开发
水泥制品、节能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电子平板显示玻璃、太阳能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新型墙体材料及复合多功能墙体、节能型门窗及屋面材料、防火抗震隔音保温材料、玻璃纤维及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及各种新材料、共同基础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材料等将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未来产品需求的绿色化、多功能化和高品质化发展趋势将更加突出,兼具绿色、节能、环保等多种功能的高品质建材产品将成为未来新的发展主体,其市场空间也将随之进一步扩大。
(3)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和我国建材行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又一空间
目前包括我国建材工业在内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尤其在一大批新兴国家仍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在既有商品市场,又有技术、装备和工程建设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在拓展对外投资、办实体、开矿业及深加工和全方位的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面对的挑战
(1)建材行业结构调整任务还很艰巨
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砖瓦等传统能耗高的产业目前仍然是构成建材工业增长的主要来源。建材工业总体上发展还极不平衡,仍然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建材工业“大而不强”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改变传统建材产品多,原材料产品多,靠窑炉工艺制造、附加值相对低和产能比例高状况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已经制约行业发展
未来国际竞争主要围绕新的技术革命,在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抢占高科技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制高点。科技进步是未来一切产业、一切领域生存发展与竞争的基础,是行业发展的根本。目前,建材行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少、技术贡献率低,由于缺乏主导方向明确、顶层设计清晰、能够围绕主要产业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开展研发的产学研联盟和行业创新体系,使得科技研发和创新在总体上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成为行业进步与发展的瓶颈。
(3)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
在国家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节能减排方面,建材行业既承担着共同推进社会进步的紧迫责任,又存在着自身生产力的发挥受节能减排的约束限制,也存在因排放超量而导致纳税增加和环保处罚的风险。因此,建材行业必须主动地提升生产工艺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善于运用政策机制,包括主动与节能和环保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合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节能减排的攻坚与实施。
(4)市场配置资源水平与生产过程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升
建材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仍表现出资源相对分散、缺乏有效组合与配置,产品同质化,资源组合与利用水平相对低,生产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流程缺少创新与优化等问题。加之一些企业经营仍然粗放,成本缺乏规范,利润缺乏稳定,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总体上仍比较低,使其与建材系统大企业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因此,怎样在全行业树立资源配置意识,建立起各自的优化资源配置体系与方法,是推进建材行业实现科学发展面临的又一个现实挑战。
(5)增强与上下游关联部门的协调、互动、联手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历史形成的部门分工,使行业上下游之间本来不可分割的产业链受体制影响往往造成相互制约;由于相关联的部分产品标准和设计应用标准与施工规范不协调,产品质量提高与建筑寿命延长的进程不一致,新品种不断增加与建筑设计施工采用材料的变更进程不同步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建材产品提升质量与水平、扩大新产品市场应用的瓶颈。因此,强化和建设系统等关联部门的协调、互动与联手合作,建立共同发展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协同建筑设计标准、产品使用标准和施工规范规程等,将是建材行业扩展产品应用领域,增加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三、我国西部地区建材销售行业的发展分析 (一)西部地区建材行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建筑业需求和拓展为导向。要以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服务建筑业发展为主要方向,加快发展加工制品业,积极开发满足建筑业发展的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和生态城市建设所需的材料和制品,并主动开发与拓展建筑业未来的需求。
坚持结构调整双向并举的调整目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鼓励节能环保、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材料发展,促进产业低碳节能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比例;推进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提高行业总体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坚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走低碳、环保、绿色发展道路。对已有生产能力要通过技术改造、更新装备、强化管理,使其总体达到国家节能减排的标准和要求;对新建设的生产能力,要提高准入门槛和标准,率先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
坚持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支撑。既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科技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又要在广泛推广使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重视技术革新和各种生产工艺的小改小革,以多层次的技术进步使建材工业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发展。
坚持推进资源合理配置与效能。要根据社会进步对资源、能源、环境科学利用与治理,建立以企业为基础的科学的优化资源配置体系,选择正确配置路径,优化配置方式,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利用效率,同时要统筹和协调地区之间、大企业之间的资源合理利用,防止同质化与重复现象,把优化产业布局和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有机统一起来。
(二)西部地区建材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二五”是建材工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向现代化发展,经济社会向两型方向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第三阶段进程的重要五年规划期。到“十二五”末,建材工业将在技术进步、产业规模与结构、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初步实现“由大变强”的阶段目标。
综合经济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
主要产业技术进步目标:到“十二五”末,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要超越与引领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浮法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池窑玻璃纤维等主要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赶上或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结构调整目标: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淘汰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落后产能的任务;低能耗新兴产业和制品加工业等产品的累计工业增加值在全行业的比重超过一半;加快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行业的兼并重组进程,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三)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重点
(1)提高生产节能水平
推广先进节能技术与装备,加快对现有生产线实施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强化能耗管理,全面提高建材产品生产的能效水平。
(2)实施清洁生产
推广应用高效除尘技术,进一步降低建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烟粉尘排放量。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降低噪声污染的技术。加强生产过程中粉尘无组织排放的控制,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
(3)发展循环经济
以水泥、墙体材料、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石材等行业为重点,继续鼓励企业对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碎石粉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水泥企业利用废弃物、生物质燃料替代原燃料,推广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工业废弃物。推广应用包括纯低温余热发电在内的建材工业窑炉余热梯级利用技术。
结束语
“十二五”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建材工业继往开来、努力攀登新的发展台阶的关键时期,全行业一定要改革创新,奋发努力,牢牢把握发展方向,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再绘一幅崭新的建材工业发展蓝图。
答谢词
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毛建光教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对我的悉心指导,他严谨精细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孜孜不倦的工作热忱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我将铭记在心!
感谢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老师对我成长的关心和帮助!
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关爱使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力;是他们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最后感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我提供查找资料的场所和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文生;;我国建筑业循环经济研究观点述评[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5期
[2]仇保兴;;南方建筑节能的特点与重点[J];建设科技;2011年02期
[3]顾念祖;张子馨;;浅谈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A];江苏省制冷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魏建峰;李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浅谈[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