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应收账款的涵义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
(二)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
(三)应收账款的利弊分析
二、案例分析
(一)四川长虹关于应收账款的现状介绍
(二)四川长虹关于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
(三)对四川长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中的商业竞争也随之加剧,中小企业为了扩大市场,赢得更多的生存发展机会不得不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赊销,应收账款也就随之而生。因而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关系重大,处理不当企业往来款项挂账过多,形成大量呆坏账,不仅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而且也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并且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才能在如此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本文开始分析了公司应收账款概念以及对企业的利弊分析,应收账款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接着概括了国内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现状,指出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账龄长、坏账率高、回收成本大等等,并对引发问题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进行了分析:竞争力大、内控不足以及风险意识低。进而本文针对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分别从企业内外部采取具体措施。最后就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失败的案例进行具体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应收账款 管理 探讨 案例
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劳务而应向顾客收取的款项,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如何监控应收账款发生以及如何处理企业的不良债权等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企业管理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应收账款的涵义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赊销产品、材料、劳务等项目而形成的应向对方收取相应款项的一种外置资产,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然而,在越趋市场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增广自己的销售渠道从而扩大销量增加收入,向顾客提供信用服务,产生了赊销。企业信用服务虽然已产生,但目前国内经济体制和管理方法上的不完善,从而容易出现主观上的失职,甚至违法违纪形成大量的呆坏账。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实现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化和保理业务,而在中国现阶段信用基础薄弱,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还未出台,管理方式的单一,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所以还不适合使用西方目前的应收账款管理方式。但就目前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逐步趋于一体化,我国市场的这种管理机制必然也趋于国际化。这就是或内目前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现状。
应收账款是指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等向有关债务人收取价款、代垫运杂费与包装费。应收账款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向流动资产,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盈利能力。
应收账款在现实中存在的最普遍的是由于应收账款主要是由于企业赊销给购货单位而形成的,所以其主要构成是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购货款。其他的还包括向购货单位收取的购买货物时,供货方代垫的包装物、运杂费;预收工程价款的结算;其他预收货款的结算;已冲减坏账准备而又收回的坏账损失;退回的但未收到的预收账款等等。
(二)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
1.根本原因
企业应收账款的形成表面上是由于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价项及代垫的运杂费与包装费等等一些费用。但究其实质,产生应收账款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下为了生存发展,赊销成为其非常有效的促销手段。赊销手段从最初的小额的赊购逐步发展数额巨大的赊购,最终赊销成为一种市场体制,也就是信用机制。于是应收账款科目的管理在会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2.其他原因
应收账款的产生还有其他重要的内在原因:
(1)企业自身问题,由于企业对应收账款缺乏一定的管理理念,他们认为增大销售才是赢得更大的利润的唯一手段,以至于不惜更大限度的赊销。 有以下两种情况:a.内控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清。公司往往对内部员工业绩考核标准不明确,只注重销量,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却不与其业绩挂钩,可能形成大量应收账款;b.企业缺少对市场应有的风险意识。调查显示大部分无法回收的应收账款都是在交易时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知之甚少,盲目地追求市场占有率大量赊销,这就给应收账款的回收带来了风险。
(2)销售业务与收到款项的时间不一致。这在现实中也非常普遍。由于企业的款项只有经过结算才能计入帐中,特别记账技术越落后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则销售企业必须承认销售业务的发生并在这段时间内默认垫支价款。
(三)应收账款的利弊分析
1.对企业的正面影响:
毋庸置疑,应收账款已成为企业促销的重要手段,是商家扩大销售渠道的重要选择。它不仅加速滞销商品的快速销售而且还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赚取更大的利润,提高市场占有率,最终帮组实现企业的目标。
2.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企业若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善,则其显露的弊端也是非常巨大的,具体表现如下所述:
(1)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消极影响。
应收账款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的销售业务的发生与款项的收回时间的间隔。尽管企业已经确认收入,但资金并未收回,而且为购货企业垫支的税款也占用了企业的现金流,久而久之,资金占用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
(2)加剧企业的资金成本。
一方面,应收账款的积累限制了企业的现金流,造成资金的资金周转困难,企业为了资金链的延续必然要贷款或融资来满足对资金的需要,这就增加了贷款或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应收账款未收回的期间,也存在它的机会成本。并且再收回应收账款时可能耗费一定的成本。
(3)夸大企业的经营成果,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下,即使货款未收到形成应收账款,只要交易已确认发生,那么就得计入收入。一方面企业在实际实务中不得不根据一定的比例提取坏账准备,另一方面应收账款作为一项收入,但并未以现金实现这个收入,企业要承担一定的国家规定的税费,比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城建税的流转税,若应收账款长期不能收回更加剧了这些资金的流出,也就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4)增加企业的经营周期
由上述分析可知,应收账款可能加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的流出,造成企业的现金暂时的短缺,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周期,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二、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市场竞争也是愈演愈烈,各企业为了自身的市场提升本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开始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赊销,应收账款也就应运而生。然而随之暴露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血的案例也给各企业敲响了警钟,以下为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在企业资产构成中的比重过大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据专业机构“中经网国家数据中心”统计分析,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也就是说,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下应收账款科目有60%的都已超过回收期限,而对于我国这种以应收账款占主导的流动资产无非是一种数字预警。
(二)应收账款的账龄长
企业为了能增加销售量也用尽了手段,不惜扩大应收账款的信用期限,导致了国内企业应收账款的平均账龄较长,从而增加了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并且增加了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
(三)坏账比率高居不下
由于应收账款的账龄较长也决定了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概率的上升,据调查,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越长,追账的成功率就越低。据专业部门的调查分析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追账成功率为93.80%,当逾期为半年时,成功率急降至57.80%,一年之后,成功率会锐减为26.6%。而当逾期两年左右时,成功率只能达到13.50%。而中国企业委托收帐时货款拖欠时间一般都在18个月左右,甚至更长,中国的应收账款的坏账率远远高于西方的发达国家。
(四)回收成本较高
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较高也是国内各专家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据专业机构统计,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收回成本占销售收入的14%,这也就意味着每收回100元的欠款却要花掉14元的成本。
(五)欠款企业的信用度较低
当今社会以和谐为主题,我们大力倡导诚信,但诚信问题在当今社会中却层出不穷,不乏有些企业存在侥幸心里,为了提高自身的资金占有率,不惜拖欠债款甚至不偿还,这也是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下面特举事例来具体说明企业应如何建立
五、案例分析
(一)四川长虹关于应收账款的现状介绍
1.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四川长虹前身为四川国营长虹机器厂,1998年经市政府批准,作为股份制试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企业变更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川长虹,当年向社会公开发行3600万元股票。四川长虹1994年3月1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股票代码为“600839”。
2.公司主要发展历程:
1994年以社会公众股4,997.37万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截止2000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为贰拾壹亿陆仟肆佰贰拾壹万元 ;
1995年8月,在第50届国际统计大会上被授予 “中国最大彩电生产基地”和“中国彩电大王”殊荣;
公司龙头产品“长虹”牌系列彩电荣获了我国国家权威机构对电视机颁发的所有荣誉。
3.四川长虹经营范围:
视频产品、视听产品、空调产品、电池系列产品、网络产品、激光读写系列产品、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摄录一体机、电子医疗产品、电力设备、安防技术产品、机械产品、数码相机、通讯及计算机产品、化工产品的制造、销售、公路运输,包装产品及技术服务,电子产品及零配件的维修、销售,房屋租赁,转口贸易,电子商务,高科技风险投资及国家允许的其他投资业务。
4.应收账款状况:
上市之初,四川长虹的利润连年快速增长,然而在利润高速增长的背后,应收账款也迅速增加,并且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从1998年开始,彩电行业竞争愈演愈烈,而且彩电的价格战也是不断上演,使得彩电业的利润很快被稀释掉,而且市场上已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此时四川长虹的经营业绩开始直线下降,1998年、1999年、200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5.3亿元和2.7亿元。为遏制经营业绩的下滑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股价下跌,2001年2月,原长虹集团总经理倪润峰选择了走海外扩张之路,力求成为“全球彩电霸主”,欲为四川长虹寻找一个新的利润来源。数次赴美考察后,四川长虹与美国Apex Digital Inc公司进行了商谈。四川长虹自2001年7月开始将彩电发向海外,由Apex公司在美国直接提货。然而彩电发出去了,货款却未收回。按照出口合同,接货后90天内Apex公司就应该付款,否则长虹方面就有权拒绝发货。然而,四川长虹一方面提出对账的要求,一方面继续发货,直到2004年初,四川长虹又发出了3000多万美元的货给Apex。而且,在四川长虹的海外销售额中, Apex公司作为四川长虹对美出口最大的经销商,一直占有较高的比例。
表1四川长虹2001-2004年海外销售情况(单位:亿元)
期间(年)
主营业务
海外销售额
Apex回款金额
Apex销售金额
Apex应收账款余额
Apex销售额占海外销售额比例
应收Apex销售余款占当年海外销售额比例
2001
95.15
3.47
3.47
2002
125.85
55.41
50.65
15.75
38.29
91.41%
69.10%
2003
141.33
50.38
35.18
29
44.51
69.83%
88.34%
2004
115.38
28.71
2.95
9.04
38.37
10.28%
133.65%
注:2005年长虹的主营业务为15,061,115,479.15,但这种利润的增加仅是账面上的而非实际实现的,其中应收账款就占了其37.5%.
表2:下表为四川长虹“对外开放”(2001年)以来的账龄分析:
账龄
金额
年末数比例(%)
坏账准备
1年以内
1,904,857,319.41
33.81
--
1-2年
298,304,242.09
5.03
198,119,970.75
2-3年
3,409,488,939.24
60.52
2,336,664,898.66
3-4年
12,928,115.26
0.23
6,464,057.63
4-5年
3,170,734.30
0.06
2,536,587.44
5年以上
4,601,857.05
0.08
4,601,857.05
合计
5,633,351,207.35
100.00
2,548,387,371.53
终于,2005年4月,四川长虹披露的年报报出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2004全年亏损36.81亿,每股收益-1.701元。截至2004年底,公司对Apex公司所欠货款按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约25.97亿元,该项会计估计变更对2004年利润总额的影响数约22.36亿元。同时,截至年报披露日,公司逾期未收回的理财本金和收益累计为1.83亿元。截至2006年4月22日,长虹发布信息披露,已于2006年4月11日与美国Apex公司及季龙粉三方签署协议,约定Apex公司承担对长虹的1.7亿美元(约13.6亿元)债务。资料显示,截止2005年末,四川长虹应收Apex公司的货款为4.576亿美元,累计计提坏账准备3.138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Apex公司偿还了长虹1.7亿美元的债务,那么在财务上,长虹将会增加约13.6亿现金流入,同时公司还能冲掉已计提的坏账准备,此部分保守估计超过2亿元,意味着长虹的每股收益将增加0.11元。这对于夕日龙头企业的发展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推进。此外,长虹集团以其持有的公司2.66亿股股份,抵偿其已形成的对公司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资金占用利息11.95亿元。Apex事件让四川长虹经历了上市以来的36.81亿元的首次巨亏。
(二)四川长虹关于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四川长虹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四川长虹的最大债务公司的美国APEX公司,他是成立于1997年,是由美国三联公司,原镇江江奎公司和香港大洋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公司由季龙粉与徐安克共同创建,季龙粉为董事长,主要销售Apex品牌的DVD等电器,该公司起步阶段发展迅速,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超越了索尼和松下等知名品牌,成为美国DVD市场的新霸主。但是Apex公司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表面虽然辉煌,实际经营上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首先,它的信誉是在小额的交易中建立的,其次,与货物供应方的交易方式主要是赊购,APEX公司在国内拖欠了多家DVD制造商上千万美元的货款。
由以上分析课的四川长虹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公司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没有严谨研究营销策略。从表1可以看出,四川长虹在国外市场上的应收账款与销售的比例在高速上涨,从2002年的69.10%到2004年的133.5%。为了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市场,盲目赊销,一至于此应收账款金额高居不下,不仅大量无效占用资金而且严重影响自己的使用效率,造成资金的成本增加。
2.在营销方面缺乏应有的谨慎性原则,对赊销顾客的信用度调查了解不够。为了扩展市场,在未全面了解顾客的同时就将大量商品赊销出去,明显费明智之举。
3.应收账款的账龄拉的太长。从表2中可以看出,应收账款的账龄超过2年的占所有应收账款的百分之六十多。而应收账款的账龄越大, 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现实表明,应收账款的账龄超过2年的,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 反映在利润质量上就是公司收现能力下降, 会削弱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易引发财务危机。
4.不排除美国APEX公司利用各种手段隐瞒其真实信用,对四川长虹实施欺诈以获得其大量的资金使用权。将赊销去的商品卖了作其他经营的启动资金,借鸡生蛋。
(三)对于四川长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是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才导致了四川长虹面临险境,尽管四川长虹最后做出了很多挽回措施,比如收购美国APEX公司,但其损失最终也无法弥补。
借鉴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问题,个人参考总结出一下措施:
1.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不仅领导者要具有这种理念,还要将正确的理念贯穿到企业上上下下每一位员工身上,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提升整个的经营能力。
2.像四川彩虹这样的资金往来重大的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对重大资金往来的客户的信用进行更为细致更为全面的评估。如调查与四川彩虹业务往来最大的美国APEX公司,要了解该公司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往记录、企业信誉等各项指标,是否和其他企业有拖欠款项的不良记录,可根据以上指标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并记录其的信用档案。根据信用等级度确定赊销额大小,对信用等级较低者尽量避免赊销,实行现金销售。
3.四川长虹当初对美国的APEX公司的欠款就是一再的采用放纵的态度从而滋养了对方侥幸心理,不汲取教训反而继续业务上的往来以至于后来的大量呆坏账。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制定应收账款最佳征收政策。对于APEX公司等信用度较低的客户,应采用积极、强硬的态度。
4.四川长虹应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对企业员工实行绩效评估能大大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创造销售业绩;防止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销售业绩而盲目赊销,企业应严格实行货款的回收责任与销售结合起来,同一笔应收账款的形成与应收账款的回收由同一人负责,谁赊销谁收款。
5.对于已形成的应收账款企业可以尝试将其投入市场进行融资。进行融资的应收账款降低了企业手头的流动资产持有量从而减少机会成本,并且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以弥补坏账损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的随能给企业带来一系列好处,但若管理不善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严重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但我相信只要切实做到以上一系列强化应收账款业务管理的控制措施,一定会使上市公司包括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和流动资金的比重、以及坏账损失率降下来,公司的效益将会不断提高,以更好的收益回报广大投资者。
以上为个人对应收账款方面的认识与了解。
参考文献
[1]张传明.《企业财务管理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3)
[2]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3)
[4]卢昌崇.《管理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3)
[5]王棣华.《财务管理案例分析》[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6)
[7]耿丽.《关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10)
[8]张晓芳.《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4)
[9]史书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5)
[10]陈英新.《应收账款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财会通讯,2007(1)
[11]廖荣华.《应收账款管理与信用政策选择》[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12]刘慧立.浅谈应收帐款的管理[J] ,中国科技财富,2010(4)
[13]李敏.《谈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融资问题》[J],商业经济, 2011(3)
[14]张世彦.《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防范应收账款风险》[J],中国商界, 2011(2)
[15]桑一.《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有效措施浅析》[J],财经界,2012(1)
[16]邓志斌.《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1)
[17]刘响.《浅谈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7)
[18]李勇,梁宏.《浅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J],《财经界》,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