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引言2
1.1 证劵投资背景2
1.2 证劵投资的风险管理3
第二章、风险管理理论综述4
2.1 风险的基本概念4
2.2 风险管理概述5
2.3 现代风险管理的意义5
第三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中存在的风险因素7
3.1基金持股同质现象严重,集中持股比例较大,同时逐渐形成内部控制7
3.2 基金业风险管理根基不稳7
3.3 基金业风险监管效能不高8
第四章、加强我国证券投资风险管理的建议10
4.1 建立风险管理程序10
4.2 证劵市场风险管理的实体措施11
4.3 进一步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12
参考文献13
摘要
本文通过证券投资背景、风险的基本概念、风险管理的意义阐释证券市场风险管理的措施。
关键字:证券、投资、风险管理
第一章、引言
1.1 证劵投资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证劵按市场投资主体以个人投资为主,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例太小,造成证劵市场投资主体比例极不协调,大多数投资在这因为缺少专业的投资知识使得投资行为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一方面在容易导致证劵市场波动的同时也容易使得少数研究者通过大量的资金以及信息优势对于市场进行控制,从而根本上扰乱证劵市场的秩序,损害中小型投资者的利益。根据我国市场的规定,我国综合性的证劵公司所有的业务主要有:经纪业务、承销业务、自营业务、兼并收购、基金管理以及咨询服务。其中经纪业务和基金管理乃是证劵公司发展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从国外的成熟性金融市场来看,机构投资者是证劵市场最为主要的力量,对于证劵市场的建立于成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早年,我国就已经建立对于证劵投资机构的管理作为建立证劵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11月,国务院证劵委员会办不了《证劵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证劵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1998年3月国内第一家封闭式基金宣告成立,证劵投资基金成为了全新的规范式的投资机构处于证劵市场上。2003年10月,我国的《投资基金法》正式出台,成为我国证劵投资基金发展的基础。
我国现阶段市场的主力分为两种——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我国封闭式基金最早出现于1998年。2000年随着中国证劵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于开放式基金的相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对于开放式基金进行筹备工作。2002年,华安创新、南方稳健成长、华夏成长三支开放式基金成立;2002年银丰基金作为我国现阶段最后一个封闭基金成立;2003年我国第一支准货币市场基金华安现金富利基金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基金品种已经从单纯的股票型、债券型转化为以货币市场为基础的基金。2007年,受到股票市场的影响,我国基金市场也成为飞速发展的一部分,根据2007年末的同归,我国一共批准成立58家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发行一共363分,发行基金在外的数额一共有22323.20亿,基金资产的规模从2002年的1266亿元发展到32754.03亿元。34个封闭式基金占总资产的百分之七左右,329个开放式基金占市场的百分之九十三左右。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力。
1.2 证劵投资的风险管理
证劵公司的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对证劵投资过程进行风险监控的预警系统,不管是作为直接经营证劵业务的专业机构或者是对于证劵业务有所接触的个人,面对的不仅仅是高波动性而且又变化多端的金融市场,而且还是高风险的投资工具。只有在寻求收益的同时严格控制好投资的风险,并且维持住客户对公司的信心才能够维持证劵投资者的信心,风险管理主要是面对证劵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实行监控,从而根据预先确定的风险控制参数对异常的状况进行报警。风险从本质上可以分为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外部风险是证劵市场本身所产生的风险,并不因证劵投资者的主管意愿进行转移,并且极其难以控制。
对于证劵投资来说,证劵投资的风险指的是基金管理人在进行证劵投资时由于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利益流失的可能性。证劵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集合性的投资工具,尽管有着规模经济条件下的专家理财,也有着以个人为专业技术的个人型理财。虽然专家型理财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是在基金投资的过程中依然要面临着各种风险。在任何一个基金的募集公告中,绝对都不会承诺会出现一定盈利的现象,这也从一定的侧面提醒证劵投资者证劵投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风险,需要谨慎的处理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
风险对于证劵来说,是证劵市场上最有特色也是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证劵投资乃是证劵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证劵投资的特性决定着其所处的环境必然会造成各个环节需要面临极大的风险。如何正确的理解风险的概念以及对风险的控制乃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章、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2.1 风险的基本概念
风险乃是来自于意大利语,在早期的航贸和保险业中出现的。在古老的用法中,风险表示的是主要是自然现象,乃是航海遇到礁石或者风暴等事件,被理解为客观的风险。而现代意义上的风险已经不是古典的意义,现代风险的意义已经不是“遇到的危险”,而是“遇到风险或者是遇到危险的机会”。目前,风险的概念已经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作用,普遍的认为风险是损失产生的可能。风险产生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作为客观转移的;同时,风险又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很难确切的进行规定,难以知道奉献在何时、何地、何种形式出现以及危害的程度、危害的范围如何。在长时间对风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风险的存在和产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这使得风险和非风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取得相互的转化。
在现实的生活中,风险是应用得极为广泛的概念。然而对于“风险”的严格定义,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最早提出风险的概念是从负面的概念对于风险一词进行定义,美国学者哈尼斯首先提出“风险一词在经济学或其他学术领域中并无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或者损失的可能性。”威廉•维莱特在定义风险的时候对于风险的客观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定义,“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奈特对于风险的定义将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了风险的不可确定概率是不可测定的。本世纪二战后,风险的概念将人的因素加入了风险之中,认为风险乃是乃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任何人都存在,但是不确定性乃是主观判断,并且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风险所产生的意义有着极大的不同。本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学者对于风险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将分先定义中三个因素进行定义:风险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差异;风险的可测算性;风险的客观形势。因此,对于风险的定义是:“风险乃是在特定环境中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倒置经济损失的变化。”
2.2 风险管理概述
1930年,风险管理的概念被提出来,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虽然风险管理乃是与风险有关,但是最终还是管理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风险管理指的是各个经济单位通过风险鉴别、风险评价等预测手段,并且以此进行优化各种风险的管理技术,对于风险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妥善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的。
由于风险并没有确定性的意义,风险管理也缺乏确定性意义。风险管理的定义有着“减少风险”和“企业最大利益最大化”两种观念。减少风险的风险管理定义是认为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以及控制,通过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倒置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这种定义的方式重点强调风险管理以最为经济合理的方式对于风险进行消除,并且使得各种不利后果的基调降为最低,并且指出风险管理实际包括风险衡量、风险控制、风险识别等一套系统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是管理阶层处理企业可能棉铃特定风险的一种方法和技术,并且专门提出风险管理的对象是纯粹风险而非投机性风险,现代人对于风险管理的定义已经由基本的定义涉及了整个机构之中。
2.3 现代风险管理的意义
现代风险管理学根据风险管理的出发点、目标以及运用范围等强调侧重点不同,学者对于风险管理定义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而且发展有所不同。我国对于现代风险管理的定义是:风险管理乃是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各个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以及风险评价,在这个基础上优化并且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于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并且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以此达到期望的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目标。
风险管理的分类将广义与狭义分类。广义的说,风险管理指的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个人、家庭和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从而揭示风险的产生、风险的发展规律,研究风险控制和处理的技术,以满足人们安全的需要。因此,风险管理的运用范围包括个人、家庭和组织各种风险,有如市场风险、财产风险、环境风险以及技术风险。按照主题的不同,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企业风险管理、政府风险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以及公共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纯粹风险管理和全部风险管理。纯粹风险管理强调静态风险或者内部风险,而全部风险管理对于全部的风险进行管理。纯粹风险管理人为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对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纯粹风险进行确认以及分析,并且人为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小的费用支出,使纯粹风险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全部风险说认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仅将纯粹风险的不利减轻到最小,还包括将投机风险的收益达到最大。于是防止通货膨胀、政策革新以及商品销售成为风险管理的内容。
第三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虽然我国基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基金还有很多的问题,从而造成存在许多风险因素。其中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基金持股同质现象严重,集中持股比例较大;基金管理体系不稳,基金市场存在缺陷;基金监管效果较差,无法达到监管目的,以下就对我国现阶段证劵投资基金业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叙述。
3.1基金持股同质现象严重,集中持股比例较大,同时逐渐形成内部控制
内部治理存在缺陷,形成制度性风险源,损伤了基金的风险管理制度优势。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结构普遍存在“一股独大”问题,基金管理公司决策高层和管理高层来源于或受聘于公司股东,其股东背景容易出现 “内部人控制”倾向,在基金投资者成为弱势群体和基金持有人的约束严重软化情况下,实际上基金管理公司行为的利益考虑当然地将公司股东利益置于最优先地位,偏离了证券投资基金兼顾基金投资者与基金公司股东二元利益平行的设计初衷。
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独立董事和监事由大股东和高管提名选任,薪酬由董事会决定,这种利益关联格局很难保证其独立性。
基金经理权限过大而缺乏有效制衡。有的基金经理甚至将投资建议、评估投资建议、构建投资组合、下达投资指令与执行投资指令等职能集于一身,这种把控制决策和操作失误风险寄托于对基金经理人的充分信任和道德判断的幼稚做法显然没有制度、规则和机制的约束更有效、更先进。
3.2 基金业风险管理根基不稳
证券市场市场化发育程度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使基金管理机构的风险管理处于根基不稳的不利处境。我国现有的基金产品多为股票型基金,投资对象结构布局也多集中于股票,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位一开始即把支持国企改革作为基点的历史局限,导致证券市场实际上成为了国企筹资解困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市场化功能被置于次要地位,使得投资行为预期极不稳定,助长了市场投机风盛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成为长期以来不能很好解决的市场之痛。
证券市场承载过多的政府意图、行政意志等非市场化的功能和任务,证券市场“政策市”的色彩挥之不去。证券市场不仅要承接数量庞大的国企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的扩容黑洞,又要面对大量非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这必然助长投资行为的短期化,加大市场价格的波动频率和幅度,增加了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投资者普遍缺乏专业素养和监管滞后,众多不规范投资者和投资行为的存在以及由此衍生的羊群效应,叠加并放大了市场风险,而监督层并未细分市场风险源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结果是严重牺牲了市场的效率和功能,限制了市场竞争和活力,造就了市场对政府政策投入的过度依赖与股市长期以来“不牛则熊”极端走势的市场格局,对于追求长期收益的基金来说不利于有效开展资产风险管理。
市场交易制度不够完善,风险管理手段严重不足。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投资品种单一,基金的投资组合品种选择范围狭窄,通过构建多元化资产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存在困难,而同时指数期货、无风险套利等规避系统风险的交易手段尚不具备,基金管理机构既不能根据市场趋势在做多与做空之间顺势转化,又不能运用其他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这降低了基金抵御风险能力,加剧了股市的波动。
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集中在收益性上,忽视了从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综合角度展开评价,使基金出现了单一片面追逐净值的倾向,从而产生过度投机行为。
3.3 基金业风险监管效能不高
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生态不佳,监管效能不高,致使基金业运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和问题,不利于基金管理机构建设有足够功效和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不完备,基金在实际运作中存在风险生存的制度漏洞。尽管作为纲领性大法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业已颁布,还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和变革快速,更需要对基金业的监管动作向前移位,加大事前监督力度。
相关的投资比例限制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如不同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在利益冲动下,通过幕后的默契和联手可以操控单只股票绝大多数的流通筹码,在短期利益驱使下个别基金投资在个股上过度集中极易诱发流动性风险。
在证券投资基金运作实践中,缺乏独立、公正和权威的第三方责任审计和问责制度,而基金管理人掌握着基金的实际控制权,仅依靠基金管理人的自律不足以有效制约基金管理人严格遵守基金契约。
虽然基金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基本分离,但基金持有人没有适当和相应的诉讼、追偿权利,持有人大会功能形同虚设,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不拥有实质性话语权,而且由于基金托管人一般由基金管理人选择,基金资产托管协议由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签订,基金托管人演变成基金管理人的代理人,这种错位导致基金托管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放弃了托管监督和委托管理责任,形成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事实上的利益趋同,基金持 有人利益往往不能放在最优先位置,极易诱发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
基金管理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不尽完善,管理费计提办法弊端较多,不利于刺激基金管理公司提升资产运行效率,降低资产风险水平。
第四章、加强我国证券投资风险管理的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过程存在的诸多弊端,必须从制度安排、监管方式、市场结构等若干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证券投资基金业加强风险管理的动力和压力,全面提升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以促进证券投资基金业稳健发展。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4.1 建立风险管理程序
风险管理程序指的是将程序管理风险将管理科学定义为预测和计划、组织和智慧以及协调与控制。作为证劵投资也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程序。
首先,建立证劵投资的风险管理的程序首先应该确立风险管理的目标。在基金业者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将风险成本降低。在证劵投资发生之前,风险管理的目标应该是避免或者减少损失的发生,进而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降低到最低水平。在证劵投资过程中,若风险出现了应该尽力弥补风险,使得风险尽量减少,并且使得投资获得足够的支持,并且取得回报。证劵公司的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可以包括:减少投资压力、维持交易稳固的局面、保证证劵公司。
其次,通过科学的方式识别风险。采用系统以及科学的方式,尽可能的准确的识别出证劵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这个是证劵投资中证劵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证劵投资中所面临的风险包括证劵市场的风险与证劵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主要采取事故分析法对于证劵市场中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证劵市场的风险主要靠现代的科技以及经验主义对证劵市场的风险与引起损失的事故进行研究,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进行探究。而证劵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指的是一般风险,这种风险与一般企业相同,一般通过采用环境分析法、生产流程分析、财务分析、事故分析,对于风险进行鉴别。
第三,对于证劵投资风险进行损失。在识别了证劵市场与证劵公司中所出现的风险,需要对于证劵市场的风险损失进行衡量。估算证劵市场风险损失要求通过运用概率以及数据统计的方式对于证劵市场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后果以及性质进行准确的估计。
第四,选择实施适应风险管理的方案。对于证劵市场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以及估算之后,就应该立刻确立应对方式并且加以实施。证劵风险管理的对策一般是通过控制方式和财务方式两种方案。在证劵市场中风险控制方法是针对证劵市场出现的风险,运用控制的方式减少或者消除风险损失。主要手段是通过风险分散的方式对于证劵中存在高度风险进行控制。财务控制方式是运用经济的方式处理已经产生的损失,对于产生损失通过财务限制的方式进行分先行管理。
第五,检查和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对于证劵市场出现风险后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的实用性和收益性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估。这是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在风险管理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证劵投资中通过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风险保障,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 证劵市场风险管理的实体措施
证劵市场的风险管理除了有程序管理之外还应该有一定的实体措施,保证证劵市场中投资的实体措施,这样才能刚柔并济,从而达到对于证劵市场风险管理的一致性。
首先,对于证劵投资从业人员进行提高。如果是证劵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扎实的证劵只是和职业操守,并且对于从业人员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证劵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应该从聘用、业绩考核等等方式进行严格的限定。
其次,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市场化改革,营造市场运行新生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市场大环境。认真落实“国九条”,积极实施“全流通”战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改变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状况,以有利于基金管理机构坚持崇尚充分研究和清晰价值判断以及“稳定持仓、长期投资”的理性投资理念,引导市场投资理念逐步走向成熟,降低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再次,从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推动沪深股市与国际市场接轨和促进市场走向成熟着眼,在尽快推出我国统一指数基础上适时推出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交易,一方面通过基金实施套期保值动作和在做多与做空之间顺势转化,提高基金资产管理效率,增加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达到活跃和繁荣市场、降低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效果,以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增加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手段,增强应对系统风险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资产风险管理水平。
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要全面结合“新兴加转轨”的不成熟市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特征的实际状况,从单一的收益性考量转向对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综合评估,评价体系要有利于引导基金重视风险管理和提高风险管理质量,改变单一、片面追求净值的倾向。
最后,完善基金管理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从而消除制度性风险源。
在基金管理公司筹建进行审批过程中,要求关注股东的出资的结构状况,并且严格的审核股东的记录。对于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以及基金管理机构高层不仅仅代表股东利益,更要维护基金持有人权益,实现基金管理公司二元利润平衡性的格局,打破独立董事、检察院以及旅行的职责独立性、公正性以及监察员一律由监管层直盯盯有专业的水准以及专业的认识,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机构。
针对目前基金中遇到的权限过大的问题,从实践角度出发,从道德风险出发,基金管理的制度层面做到基金的投资建议、投资建议评估与建构投资组合、执行投资指令的投资过程关键环节做出明确的人员区分和区隔。在研究人员定量和定性的技术手段,充分尊重统计的规则,对于价值高或者低的产品进行筛选,从而提出具体的投资建议。基金经理需要利用现代投资管理技术对投资建议,向交易人员下达投资指令,从而建议完备的机制有利于基金强化风险管理。
4.3 进一步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
对于证劵投资业的监管主要通过对于法律的合法合规式经营,促使基金管理机构有足够的功效和长效的风险管理。对于监管层和实行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监管层要抓住《基金法》颁布和实施的有利时机,提高行业成本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同时提高《基金法》在实施的操作性,特别是要加强现场的监督,并且对于违规行为要能够及时以及高效,加强法律和法规的强制约束力。
从有效性的角度提高资产的流动,防止出现操控市场的行为,并且在监督办法方面更为具体的明确基金投资比例的限制,特别是通过对于基金管理人的基金持有公司发行的股票不能超过流通价值的百分之十。
证监会应该对于大部分的证劵从业资格人员以及会计师、审计师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合作,对于基金的合法性、资金流动性以及资产优良性进行审查,建立较为公正和权威的制度,从而提高证劵投资的合法经营意识。完善基金管理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栏,提高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竞争性。若基金在收益、资产流动性上存在限期内不能改变的问题和状况就必须终止运作,以强化基金管理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
参考文献
[1] 邹云玲.我国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台风灾害债券的设计!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6.
[2] Louber H,Kellezi E,Gilli M.Using Catastrophe-linked Securities to Diversity Insuranee Risk:Afinancia Analysis of Cat Bonds [J].Journal of Insuranee Issues,1999(2):125一146.
[3] Lee J P,Yu M T.Valuation of eatastrophe reinsurance with eatastrophe bonds[J]. IME2007 (41):264-278
[4] Froot K A,Connell P J.On the prieing of intermediated risks:theory and applieation to eatastrophe reinsuranee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ee,2008 (l): 69-85.
[5] 卢仿先,刘莉.浅谈保险风险证券化[s].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奋49.
[6] 杨文生,王艳.我国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可行性研究[s].金融会计,2007(7):5今60.
[7] 何树红,陈浩,杨世稳.巨灾风险分散模式研究[s].经济问题探索,2010(1):100-104.
[8]陈浪南、屈文洲.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4):26—34.
[9]刘志阳. 国外行为金融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 2002,(3).
[10]李静萍.行为金融理论:一个新的分析思路[J].经济问题,2004,(1).
[11]陈红.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5,(4).
[12]何剑、刘少渡. 行为金融:理论及其中国实践[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7).
[13]胡乃红. 证券投资学[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
[14]Hersh,Shefria,Melr,Statman. Behavior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Theory[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4,29(3):323—349.
[15]魏世振、韩玉启.基于信噪比的投资组合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2):8—13.
[16]阮涛、林少官. CAPM模型对上海股票市场的检验[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0,19(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