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研究的背景
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意义
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优缺点及运用范围
个别计价法
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发
移动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比较
1.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标准
2.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需考虑的因素
3,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存货计价方法的性质
重要性
目标性
谨慎性
客观性
对企业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提出的建议
内 容 摘 要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且在资产总额中占较大比重。企业的存货始终处于购买、消耗和出售,并且存货的品种繁多在平时的记录和确认上容易混淆出现账实不符,更可能会出现不同种类的存货之间记录有误,所以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存货计量方法。
存货计价方法多种多样,企业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利润、税费等各种会计信息的披露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计价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不足,企业应该
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
存货计价会计问题研究
前言
1.1背景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 或者为出售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 或者在生产过程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 具体来说,存货包括各种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国外学者对存货计价的研究大约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的,具有相当丰厚的底蕴,并且在存货计价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对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利润和期末存货估价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存货计价著名学者大卫·哈里斯指出,“存货核算办法的变更,对于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大、周转率较低的制造企业而言,会引起利润的不正常波动。另外,核算方法的变动,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的手段无法奏效。因此,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耗费将全部反映历史成本,剔除了人为调节因素,从而增强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使用价值”。
我国学者对我国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苏树军得“存货计价行为及其优化问题的思考”一文对国有资产流失影响甚大的得货计价的研究。韩福在“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对企业的影响”中提到先进先出法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利润影响是显著的。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我国企业存货计价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存货计价的政策提供有益的实证证据,进而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了前提。存货在大多数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处于不断购买、耗用和销售之中,因而存货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即存货计价问题)至关重要。按照国际会计惯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企业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发、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已废除)、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等。
1.2目的:
存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存货处于不断购买、耗用和销售之中,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它的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即存货计价问题)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企业年度报表中的资产价值,企业当期、后期利润,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企业经营成果的反映,企业的各项投资决策,筹资融资计划,甚至可以利用不同计价方法的选择进行税收筹划,盈余管理,从中获益。因此各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否客观、 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它所披露的各项资产的价值、利润及其他财务指标是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及是否进一步投资的关键。1.3意义:存货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发、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已取消后进先出法.本文将从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进行分析比较,为不同性质的企业选择计价方法提供依据。
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优缺点、适用范围
2.1.1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计算公式如下:
每次(批)存货发出成本=该次(批)存货发出数量X该次(批)存货的单位成本
2.1.2优缺点:
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
2.1.3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中不能互换批次适用的存货、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贵重的存活的计价。应用这种方法最多的地方是汽车代理商。因为汽车代理商首先需要严格地将进货商品成本与销售商品的收入意义对应。其次,分辨每辆汽车的商品号和与之对应的发票价格比较容易,因此确定每辆汽车的销售毛利也相对比较容易。同时,还适用于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2.2.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进的货物先发出这样一种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进的存货成本先发出或先销售,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采用先进先出法不论是实地盘存制还是永续盘存制,其计算出来的本期发出存货成本以及期末结存存货成本都是一样的。
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入的存货价值确定的,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
2.2.2优缺点
优点:
(1)在有关存货的明细账上既能登记发出数量,又能随时结转成本。
(2)将核算分散在日常进行,使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市价,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存货的资金占用情况。
缺点:
(1)在收发业务频繁,单价经常变动的情况下计价的工作量大。
(2)当物价变动幅度较大时,发出存货成本偏低,收入偏高,不能恰当配比,影响利润的准确性。
2.2.3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适用于物价基本稳定,存货收发业务频率不高的存货。
2.3.1后进先出法(现行会计准则中已取消该方法)
对成本流转的假设和先进先出法相反,假设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设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以及期末存货进行计价。
在通货膨胀时期,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当期收入与当期成本配比,从而比较准确的核算企业利润,缺点是报表的价值低于实际价值,导致未来利润会增加。
2.3.2优缺点
优点: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本期发出存货按照最近收货的单位成本计算,从而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缺点:
(1)常核算工作量大
(2)容易发生后进先出法清算
(3)容易引发不经济的购货行为
2.3.3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总的来说采用这种方法的企业较少,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采用,并且分布的行业较广,如太原化工、安源实业、天津港股份。采用后进先出发的企业一般都具有毛利率较高、资产负债率较低、存货占流动资产比重较小等特点。
2.4.1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库存原有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
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2.4.2优缺点
优点: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活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可以随时了解存货的成本情况,便于加强存货日常管
缺点: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
对收发货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2.4.3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
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5.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除以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的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
2.5.2优缺点
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缺点:平时无法从账上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2.5.3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适合各期存货成本变动不大的情况。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比较
3.1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标准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方面。在通常情况下,外购存货或自制存货与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因此产生了存货成本在库存与销售之间的分配问题。
为了恰当反映存货流转,在确定存货计价的方法时,要坚持以下标准:
第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以历史成本入账。事实上,存货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
第二: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采用先进先出发时,期末存货均按后期进价计算,比较接近编表日重置成本,使资产计价较为合理。
第三:坚持谨慎性原则。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因此,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已废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谨慎做法,从而体现了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制的谨慎原则的暂时做法。
同时,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还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3.2.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需考虑的因素
3.2.1存货的特点及其管理要求
对于不能互相替换的存货项目以及为特定项目生产和存放的存货,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如果存在大量可以替换的存货项目时,采用个别计价法将不胜其繁,此时,必须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已废除)、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之间作出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存货的实物管理可能是“先进先出”,因此,采用“先进先出法”比较符合存货的实际情况。
3.2.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业绩评价的影响
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一般是“先进先出”的,如采用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已废除)核算,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不仅如此,后进先出法虽然能够减少所得税,但同时会导致较低的净收益,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影响以净收益为基础的各种奖励和报酬。因此,从内部管理及业绩评价的角度出发,采用先进先出法比采用后迸先出法更为合理。此外,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经营业绩的比较时,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也将影响业绩评价的正确性。
3.2.3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企业的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进法(新准则已废除)会导致较低的期末存货、销售毛利、所得税和净收益额;而采用先进先出法其结果恰好相反。如果物价持续下跌,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不论物价如何变动,采用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的结果,总是介于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之间。但是,上述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一般财务影响又会因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其所处的不同时期而产生差异。例如:周转很快、存货积压很少,则后进先出法的优势也不会充分显示。
3.3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3.3.1适用企业不同
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人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项目,因为对于大部分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来说,同种存货之间没有质的差异,采用这种方法就失去了意义。
先进先出法假定存货按先进先出的顺序流转,对于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影响较大或存货容易腐败变质的企业可采用这种方法。
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已废除)适用于不动用基本存量的存货流转。
移动加权平均法适用于永续盘存制。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定期盘存制下储存在同一地点、性能、形态相同的大量存货.。
3.3.2使用目的不同
个别计价法通过个别配比,使收益计量更加准确,但在实际运用中有可能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便利,如当同质的商品具有不同成本时管理人员容易选择较低成本的存货以增加利润或选择较高成本的存货以降低利润.只有那些具有可识别的特征而且数量不多,单位价格又相当高的商品,企业中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购入批次少、容易识别、单位价值较高的贵重物资采用该法。
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并且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如果营业不佳,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
先进先出法以历史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侧重于资产计价。
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已废除)以现行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侧重于收益计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也使用平均价格计价但偏重最近的进货。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使用单一价格,既不侧重资产计价,也不侧重收益计价。
3.3.3相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
个别计价法将特定成本与特定收人相配比,其期初和期末存货资产账面价值取决于存货的实物流转情况;使用平均成本法会使每一购货价格都影响到存货价值和销售成本,但它既反映不出当期成本与当期收人之间的合理配比关系,也反映不出按现时成本对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进行的计价,而是用平均价格反映存货资产账面价值。
先进先出法在使用中表现为最先售出或使用的存货是库存最久的存货,而里存的存货却是最近购买的,所以它能够以最接近现实成本的价格反映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存货价值,其接近程度依赖于价格变动的速度和存货周转速度,当存货周转速度较快时存货的价值将反映为现实价格。
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已废除)与先进先出法刚好相反,最先售出或使用的存货是最近购买的存货,而置存的存货却是库存最久的,所以它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存货价值是最早的成本。
综上所述,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各种计价方法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影响表现为:当物价上涨时平均成本法和先进先出法计量的存货账面价值均随物价上涨而增加,随物价下跌而减少;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计量的存货账面价值随物价变动不如其他方法明显。
3.3.4对当期应纳税额的影响不同
由于各种方法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不同,进而对当期应纳税额的影响亦不同,个别计价法对当期应纳税额并无特别的影响。
采用先进先出法,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当期收益较高则当期应纳税额较高。
采用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已废除),当价格不断升高时,收益较低故当期应纳税额也较低,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可产生一项永久性的所得税递延,从而使得这种方法得到广泛运用。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移动加权平均法,当价格不断升高时收益降低,当期应纳税额较低,但其降低幅度小于后进先出法。
3.3.5对损益的影响不同
个别计价法是将特定成本与特定收人相配比,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取决于存货的实物流转。
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表现为最近的成本,而发出存货为历史成本,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当期收益较高。
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已废除)期末存货以历史成本计价,发出存货为现实成本,当价格不断升高时,收益较低。
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移动加权平均法以平均价格计价,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平均价格随之升高,导致收益降低。
存货计价方法的性质
4.1重要性
各种计价方法均有优点和不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基础的水平,从符合企业工作的重要性出发,选择一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利大弊小的存货计价方法。
4.2目标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的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在选择企业存货计价方法时,应当从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出发,选择使用于企业存货计价方法,而不是以企业的短期行为轻率抉择。
4.3谨慎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励和复杂,为保证企业生产的持续稳健进行,企业应选择合适企业的较为稳健的存货计价方法。
4.4客观性
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应注意不同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应选择一种能较为客观的反应。
对企业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提出的建议
企业要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比较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国家实行的相关政策要求,市场大环境的要求,经济发展的要求,存货管理的要求,税收筹划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存货计价方法,合理的使企业减轻税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价不断上涨,企业选择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对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转成本都是比较折中的。在物价上涨的时候,这种方法下的存货的发出成本的成本计算结果比市价低,但是先进先出法相对高一些,这样便不会过低估计发出存货的成本,而且比先进先出法会少缴纳企业所得税,减轻企业负担。
存货计价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改变,如果确实需要改变计价方法,应在下一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备案。参 考 文 献
[1] 张志凤 《初级会计实务》 2014
[2] 余海宗 《财务会计》
[3]刘慧茹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4]陈美丽、郑秀 《浅谈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和选择》
[5]王艳梅、赵秀云、王素敏《小议存货的计价方法》
[6]王佳林 《存货计价理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