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页:资产的定义、分类及确认条件
第二页:负债的定义、确认条件及特征
第三页: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特征及分析
第四页:收入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分析
第五页: 费用的定义、分类及分析
第六页:利润的定义及分析
第七页: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的联系
第八页:中外会计要素的比较
第九页:结束语
第十页:参考文献
内 容 摘 要
会计要素是会计基本理论之一,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我国新旧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定义有很大差异,对会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使会计要素更好的指导会计实务,使交易和事项能够被准确的确认和计量,更加准确的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会计要素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本。我国在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六大会计要素。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保留了六大会计要素在借鉴IASC《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基准上,对其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下面就对其各要素进行比较与分析。
会计要素的比较与分析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新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按是否具有实物形态,资产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自有资产和租入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又可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如果一项资源,过去已经被确认为资产,但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则不可继续确认为资产。例如盘亏的资产、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资产,需要在账面上予以转销,增加费用或者支出。如果一项资源,预计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为取得该资源所发生的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在符合相关条件下就可以资本化,计入资产成本。例如,自行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进入开发过程中的研究开发费用,符合条件时,就可确认为无形资产。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a)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从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到,能否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确认为资产。例如:奇强饲料有限公司主营蛋鸡饲料,德胜养鸡合作社向该公司赊够一批价值10万元的饲料,从而该公司对该客户就形成了10万元应收账款,由于奇强饲料有限公司收到该款项与销售实现之间有一段时间差,而且收款不在销售出该批饲料的同一时点,因此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奇强饲料有限公司不能确认何时能收回该批饲料款,该公司就应当将该应收账款确认为一项资产。如果奇强饲料有限公司由于德胜养鸡合作社倒闭或破产无力支付只收回8万元的饲料款,剩余的2万元的饲料款就形成了奇强饲料有限公司的呆账、死账,就不能确认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减少资产的价值。
(b)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财务会计系统是一个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系统。其中计量起着枢纽作用,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在实务中,企业取得的许多资产都是发生了实际成本的,比如奇强饲料有限公司从市场上购回一批碎料机、传送机等机器设备。从市场售货员开出的购买小票上显示这批机器的价值是100万元,这批机器就是奇强饲料有限公司的资产。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新准则把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一般按其偿还速度或偿还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责两类:一是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时指将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利息、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二是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2)负债的确认条件:
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
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到,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实务,履行义务所需要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
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
(3)负债的主要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这里所指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是推定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在料形成应付账款法律意义上需要强制执行,例如奇强饲料有限公司向生态粮油有限公司购买了一批价值20万元的玉米、豆粕等所需原材料尚未付款,这笔款项就形成了奇强饲料有限公司的应付账款。为了支付生态粮油公司这笔货款奇强饲料有限公司向银行贷款25万元(归回期两年),这25万元就形成了奇强饲料有限公司的长期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奇强饲料有限公司偿还银行25万元贷款时可以到期以现金形式偿还本金和利息或到偿还期时该公司濒临破产或倒闭无法拿不出这么多的现金就可以拿该公司的厂房、机器设备抵押贷款。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4:负债以法律、有关制度条例或合同为依据。
例如:生态粮油有限公司2015年1月向商业银行借款1500万元,即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负债,生态粮油有限公司同时还与商业银行达成了5个月后(即2015年6月)借入2000万元的借款意向书,该交易就不属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不能确认为公司的负债。
5: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6:负债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偿还日期,或者债权人和偿还日期可以合理估计。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六条对所有者权益定义是: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物资,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比如奇强饲料有限和生态粮油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立新绿源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奇强饲料有限公司和生态粮油有限公司持股分别为50%和50%,这200万元就是叫做新绿源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收资本。一年以后新绿源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为了扩大经营规模,经批准,该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到300万元,就引入了宏凯食品有限公司的投资者的加入,按照投资协议宏凯食品有限公司需投入110万元,同时享有新绿源能责任有限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新绿源能源责任有限公司已收到宏凯食品有限公司的现金投资,那么其中100万元就是新绿源能源责任有限工资的实收资本,另外的10万元属于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留存收益是指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净利润经分配后留存在公司的利润,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有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称为盈余公积,未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称为未分配利润。例如华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为0,2014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2014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万元,宣告发放现金股利80万元,2014年年末该公司结转实现的净利润200万元,账务处理为:借:本年利润—200万元,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0万元。经股东大会批准,华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按2014年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就为20万元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不具有偿还性。所有者权益不像负债需要到期偿还,除非企业减资、清算,除此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的投资。
企业破产清算时,负债有限偿还。只有在企业破产清算时,企业清偿全部负债后若有剩余资产,才能向所有者分配剩余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如果企业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将为负数,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人将血本无归。
可分享企业利润。所有者凭借所拥有的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债权人则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
四:收入
收入是构成会计报表的一大基本要素,是形成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对于收入的定义,会计界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将收入定义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式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按其性质分为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商品销售收入是企业收入的基本内容,如奇强饲料有限公司销售饲料,德胜养鸡合作社销售鸡蛋、生态粮油有限公司销售玉米菜籽油等;提供劳务收入是服务性企业收入基本内容,这一收入类型的公司有齐天火锅、春秋旅行社、美好时光KTV、小李心理咨询室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主要有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现金股利收入等。收入按其经营业务的主次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企业在主要业务范围内的获利能力。比如奇强饲料有限公司销售一批饲料给德胜养鸡合作社,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售价为6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02000元,饲料已经发出,这项销售业务中600000元就确认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反映企业在非主营业务范围内经营活动的成果。就如奇强饲料有限公司销售一批玉米、豆粕等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售价10000元,增值税税额1700元,款项已收现,这10000元就是该公司的其他业务收入。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说明企业的经营方向发生了变化。企业有必要改变战略决策。其次,要区分其他业务收入和利得。利得是企业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这一点与利得很相似。所以在会计实务中判断一项交易或事项是利得还是收入是正确计量收入、准确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前提。
收入的确认条件: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够货方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以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相关的、已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一定会计期间会计主体经济利益的减少是损益表的要素之一。企业发生费用的形式是,由于资产流出企业、企业损耗或负债增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但有例外,例如企业所有者抽回投资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虽然会引起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并使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属于企业发生费用的经济业务。
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成本费用和期间费用。成本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奇强饲料有限公司生产饲料需要购买玉米、豆粕、维生素所发生的费用就属于该公司生产饲料的主营业务成本,还有生产期间所用的电费、水费;期间费用是指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奇强饲料有限公司每月发放的职工工资、每年发放的年终奖及伙食补贴或派人到总公司开会产生的差旅费等应计入管理费用。该公司在商业银行每季度收到的利息收入直接计入财务费用。奇强饲料有限公司包装饲料所用的饲料袋费用和把饲料运送到养鸡户家中所产生的运输费用属于销售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为: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和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和其他费用。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哪些生产费用、金额是多少,以便分析企业各个时期各种费用占整个费用的比重,进而分析企业各时期各要素费用支出的水平,有利于考核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从而更好的控制成本支出,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
费用内容的相关性是指费用的内容必须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相关联,必须与企业所发生的具体经济事项相联系,企业发生的费用有许多内容是相同的,如大部分企业都有差旅费、应酬费、通讯费、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等费用的发生,但由于行业不同、企业的规模不同,或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生的费用性质内容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如食品企业有卫生监督费、食品检测费、检验检疫费;化工企业有环境检测费、排污检测费;进出口企业有报关费;准备上市的企业有上市包装辅导费;取得或准备相关认证标准的企业有某项资格认证费;房地产开发企业有销售代理费等;发生经济纠纷且处于诉讼中或诉讼完结的企业会发生诉讼费用、律师费用。这些费用都与其主营或者行业特点或者企业所发生的某项晋级事项有必然联系,这就是费用内容的相关性。
六:利润
利润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值、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它是衡量和评价企业一定时期所实现的成果的重要指标。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金额-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益)。奇强饲料有限公司2014年发生营业收入1000万元,营业成本600万元,销售费用20万元,管理费用5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投资收益40万元,资产减值损失70万元(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万元(收益),营业外收入25万元,营业外支出15万元,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该公司的营业利润为1000-600-20-50-10+40-70+80=370(万元),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由此算出该公司的利润总额=370+25-15=380(万元)。利润是由财务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收益的确认是严格遵守会计制度确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成本和费用的确认是严格遵循与收入配比原则。为了是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期末的财务状况和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企业可以在遵循一致性及可比性原则的前提下自由选择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为收入减去费用成本后的差额。
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平时实际发生的对外交易计算而得的。企业每发生一笔对外交易就加以记录,每笔经济业务在记录时都涉及定时和计价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某一特定时期的费用成本与有关收入进行恰当配比,以便及时计算利润。企业在计算会计利润时,要运用诸如应计原则、实现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基本原则。按照这些基本原则计算而得的会计利润可以反映出多种会计信息,如销售收入、费用成本、销售利润,营业利润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预测企业未来的损益,都有较大的帮助。鉴于此,除非面临大幅度的个别或一般物价水准变动,各国会计普遍采用会计利润概念,中国也是如此。
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
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六要素而言,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的,共同组成财务报表体系。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直接要素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损益表中经营成果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负债表中三要素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改革前,我国长期没有会计要素的划分,作为建立资金平衡表的会计等式则为“资产占有=资金来源”。这个会计等式不仅形式上过于笼统、抽象,词义也过于含混。“资金占用”不等同于“资产”,它不能反应“资产”的完整定义。“资产”一词既通俗易懂,又便于统驭各项具体资产。以往,上一层次的概念使用“资金占用”,而下一层次的概念却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专用资产等具体资产;现在,改用资产来概括更为恰当,“资金来源”的概念更为混淆,实际它相当于广义的权益。债权人权益对企业来说是负债,负债需要到期偿还本息;而所有者权益是一项永久性投资,它享有分配利润的权益。划清这两种权益有利于明确不同权益拥有者所占份额的比重和所处的地位。
损益表三要素形成的会计等式:利润=收入-费用
连接以上两大会计等式的则是会计期间的净收益(利润)。如果将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要素作为一组(A组),将与损益表相关的要素作为另一组(B组),则其互为因果关系是十分明显的。比如。企业发生收入时,一方引起收入的增加,另一方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两组同时有所变动。当企业发生费用支出时,一方引起费用的增加,另一方引起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两组亦同时有所变动。这一变动表现为B组要素是“因”,而A组要素则为“果”。此外,每当期末结账时,必须将B组的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得出差额即利润;而利润经过分配后,其中的一部分留存收益还有转入A组的所有者权益。
中外会计要素的比较: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论财务会计概念》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确认的会计要素如下表所示:
中国与国外会计要素的比较
中国
美国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资产
资产
资产
负债
负债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权益
权益
收入
业主投资
营业收入
费用
派给业主款
(包括利得)
利润
营业收入
费用
费用
(包括损失)
综合收益
利得
损失
通过对比可知美国规定了较多的会计要素,它将“利得”和“损失”分别列为独立的会计要素,并将“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从“权益”要素中独立出来分别列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不把“利润”作为独立要素。出现这些不同是由制定准则时各自不同的考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张非常项目与正常经营中发生的业务和事项同样重要,因此静利得和损失作为单独的项目;将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单列是因为美国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权益业务和事项不仅数量多而且复杂,分别列可以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我国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时根据经济特征将会计对象归纳为尽可能少的几类,以便分别为他们制定确认、计量、报告的准则。利得和损失无非是计算利润或净收益时营业收入和费用的增减项目。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则显然是权益要素的子目,可以分别视为投资引起的权益增加以及分配给业主款项而引起的权益的减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营业收入和费用匹配的结果是利润或净收益,因而不把利润列为一个独立的要素
尽管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的会计要素存在差异,但所以这些会计要素均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一类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及分配的要素。两类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和权益因另一类型要素变动而发生变动,而且任何时候都是后者累计结果。就每一类型要素而言,其各自内部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会计等式反映了这一联系,就“资产=负债+权益”而言,如果没有相应的其他资产的减少(增加)或相应的负债或权益的增加(减少),资产的增加(减少)就不会发生。就“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而言,业主投资和业主所得款与收益一起影响一定时期期末的权益数额.
会计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把有关企业经营和理财活动的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不同的文化、经济、法律和政治环境就会发生不同的会计制度,每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实务都是经济、历史、制度和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会计要素是人们对会计要素是人们对会计或会计报表所考察和反映的内容进行适当分类所赋予的称谓,它的划分和设立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它设立的差异也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这种组合几乎都不可能相同,因而差异是必然的。我们应当把吸收和借鉴国外会计中一切好个经验作为重要目的之一,通过比较帮助我们“吸其精华,去之糟粕”来促进我国的会计改革,使我国的各向资源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黄珍文《财务会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唐国琼《会计学原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4《中国注册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于晓雷《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指南与讲解》机械工业出版社
6:葛家甜《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7:庄恩岳《中外会计准则》中国审计出版社
8:《企业会计制度》 经济科学出版社
9:《初级会计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
10:汤云为《会计要素与财务报告》大连出版社
11:刘曙光《管理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