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转型中的问题研究(三)
综合配套,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纳税、治税环境。国际经验表明,良好的纳税、治税环境是实施增值税最有效的保障。应加强宣传舆论和监督工作,进一步做好征纳双方办税人员的业务培训,协同解决地区性的税收竞争和打击跨地区的偷骗税活动。
六、增值税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原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的这一原则是指导今后稳步推进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二)保证税收总量逐年增长的原则。税收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反映,同样,税收总量逐年增长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当前,为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形势,保证国家税收总量逐年增长、维护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尤其重要。 (三)改革渐进式的原则。渐进式改革体现积极、稳妥的改革思路,是各方面经济改革分步实施、配套互动、保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改革就是要调整旧税制中不合理的经济关系,促使经济健康发展,在行业间、地区间体现“公平”税负是设计新税制必须遵循的原则。 (五)税制运行“简化”原则。“简税制”不仅体现在税收体制本身上,还应在设计新税制的具体操作、运行上体现“简化”,减少改革成本。 (六)坚持增值税“中性”原则。在市场经济下,增值税的普遍课征要求淡化人为的产业、区域差异,特别在设计新税制时,坚持增值税“中性”原则,就能兼顾各类增值税纳税人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易于形成多层级的税收增长点。 (七)税制改革与宏观经济改革配套的原则。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经济的命脉,税收改革会影响经济的方方面面,将税制改革视做宏观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并置于其中通盘考虑,使税制改革与宏观经济改革相配套,促进经济实现稳定、协调发展。 (八)着眼于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面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高不下、宏观经济有过热趋向和增值税改革会刺激对机器设备投入的双重局面,着眼于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企业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促使宏观经济提高投资效率,是增值税改革应着重考虑的方面。
七、实现增值税成功转型的几点对策
(一)渐进式实施增值税的转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路子无非有两条:一是一步到位,即在全国全面铺开,这种方式如前所述压力太大,无法实施;二是分区域、分行业稳步渐进的方式展开,笔者认为这种方式较为可行,具体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分行业推行。即按照行业的技术等级将企业划分为上、中、下游产业,分步实施转型。首先让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率先转型,中下游产业依次逐步跟进。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第一,用空间换取了时间,缓解了财政减收的压力;第二,避免了一哄而起的无序局面,有利于提高我国要素商品的整体科技水平。二是逐步转型。即允许企业抵扣当年新增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部分所含的进项税金,但新增房屋、建筑物所含的进项税金暂时不得抵扣。据2001年数据测算,这样做将减少增值税收入290亿元,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较小。
(二)扩大税基。扩大税基是指扩大增值税的纳税范围,即将电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及其他服务行业等现在征收营业税的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统一征收增值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增值税的征收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如法国、荷兰、丹麦、西班牙、秘鲁和阿根廷等,有些甚至将房屋与建筑物等不动产纳入征收范围。
(三)新增固定资产新办法,存量固定资产老办法。即对存量固定资产采用生产增值税,对新增固定资产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时机成熟,再全面推行消费型增值税。这样既可减轻财政收入的压力,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予抵扣的弊端,是增值税软转型的一种权宜之计。
(四)妥善处理无形资产的抵扣问题。消费型增值税应将转让无形资产纳入增值税的课征范围,以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和促进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转让无形资产的课征,可按课征收率计算其应纳税额,而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可按基本税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无形资产的开发所耗用的外购材料很少,如果按基本税率征收,税负太重,不利于无形资产的开发;如果按实际征收额抵扣,可能会削弱企业购买无形资产的积极性,不利于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无形资产不是普通的商品,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专利,要求国家专利局办理的专利证书。因此,纳税人想利用无形资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实现偷逃税的可能性很小。这样虽然形成征扣倒挂,减少了财政收入,但对于鼓励和扶植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是值得的。对于自我研制、自己使用的无形资产则不予征税,这既能鼓励企业创新,又可以简化税收征管。
(五)重新认定纳税人标准,统一发票管理。增值税成功的国家都将纳税人制度设计为“一般”与“特殊”两种类型,“一般”是指绝大部分,“特殊”是指极少部分。我国应吸收相关国家经验,重新调整纳税人划分标准,扩大一般纳税人范围,提高一般纳税人占全部纳税人的比重,使纳税人结构呈正常分布状态,以保证增值税拥有必要规模的一般纳税主体,确保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广泛延伸、内在机制有效运行,以利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统一使用、管理,凸现增值税固有的功能。
总之,实现增值税的成功转型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大事,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存在着许许多多问题,在问题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这项艰巨的任务才会完成。
增值税转型中的问题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