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1.以非国有为主,产权多元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由于国家资本在非重点领域的退出,中国企业产权由二元(全民和集体所有)转为多元化,即既有国有、集体、私人、外资等独立产权的企业,又有各种产权相互组合的企业。由于资本、技术等限制决定了非国有资本以中小企业为主。以中小工业企业为例,非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占总数的85.15%、61.5%和77.2%。
2.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资金或技术含量较低
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1;资金就业率之比为0.48:0.66: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3.以跟风和依附为主,竞争能力低
这些企业都是无核心竞争力,属于跟风行业,也称之为傍“大款”企业,即为奇瑞、海螺、新兴铸管等大型企业周围,就依附大量搞配套加工配套的中小企业,这些加工集群无独立的生命周期,大多数为大企业“代工”,竞争能力低。
4.以传统管理手段为主,缺少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落后是一种普遍现象,我国企业整体管理和技术水平都不高,其中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更低。目前我国的大部份中小企业在管理上还处于管理、经验管理阶段,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落后突出地表现在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低、产品雷同、缺乏售后服务、无核心竞争力等问题上,在竞争方面大都仅采取竞相压价的手段。要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光靠企业自身是不行的,需要靠社会、靠政府大力帮助。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分析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亚太经合组织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户数占各自企业总量的97%-99.7%,就业占55%-78%,GDP比重占50%以上,出口总量占40%-60%。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国经济的脊梁”。从我国情况看,目前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再深入看,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活市场竞争和促进经济增长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形态,而完全竞争的条件之一是市场存在众多的企业。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从我国情况看,正是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才保证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1979-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9.5%的增长速度,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
2.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经济周期冲击
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企业趋向于以资本代替劳动,而中小企业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要吸纳者。据我国劳动部2006年底对全国66个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65.2%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此外,中小企业还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在经济周期冲击中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英国的研究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衰退时,小企业创造了35万个就业机会,而大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则减少了68.2万个。
3. 收入增长缓慢是困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问题
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市场就难以启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受到制约。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提供给农民的工资收入由1996年的438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200亿元,年均增长9%,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96年的29.86%上升到2002年的34.4%,其中2002年从乡镇企业增加的收入约占净增部分的50%。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渠道。截2007年末,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33亿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26.8%,大大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但近些年来由于企业竞争的激烈,使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贷款难、上市筹资难,资金供需严重脱节,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极有必要探讨在新形式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等问题,以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应对国内国际的竞争。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但融资难的情况仍然严重
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而这种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个后果—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简单讲就是市场作用对某些领域无能为力,即市场发挥作用没有达到经济效率的结果。中小企业融资为什么发生困难?市场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强者生存。然而,中小企业整体力量弱小,就不被其他市场参与者所选择。于是,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都产生了壁垒,融资难可想而知。中小企业因为资金有限,因而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经营多种产品。任何产品的需求,在市场上都不可能保证永远稳定,而中小企业只经营单一的品种,一旦产品需求量下降,业绩就会随之下降。这样一来,利润没有保障,风险特别大。银行看到这种类型的企业支付利息的来源没有根基,所以不会愿意为其提供贷款。据统计,中小企业做过资信评级的不足一半。有些小型的企业,本身思想意识中存在侥幸心理,同时对负债的运用也并不十分认真负责。甚至还有的中小企业无理拖欠各种账款或者隐逸、私分、无偿转让资金,使银行蒙受损失。这些想法与行为最终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进而影响了资金的筹集。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