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扩充。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保持持续稳健发展,许多企业把眼光放在了渗透不同行业,由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发展,培育多个经济增长点上。(如制造业企业向房地产,服务业,影视传播业等渗透)而新的资产项目建设,再生产的外延扩大,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初始资金,企业无法完全依靠自有权益得到解决,通常要借助负债来满足资金需求。
二、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
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益,同时又能引起筹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采用负债经营必须衡量由其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损失。因此,研究负债经营对企业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债经营对企业的积极作用
1、保持企业控制权。在企业面临新的筹资决策时,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势必带来股权的分散,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筹资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不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
2、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提高企业资本金收益率。在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的情况下,在安全范围内负债比例越大,企业的资本金收益率越大。以下的例证将以简要的数据来加以说明:
例:假设某企业有A,B,C三种财务方案:A方案,企业负债为0;B方案,企业负债与资本金比例为1:1;C方案;负债与资本金比例为:3:7,假定这三种方案的利息率均为10%,其他指标如下 :
方案 投资总额 投资收益率 负债额 资本金总额
A 500000 15% 0 500000
B 500000 15% 250000 250000
C 500000 15% 150000 350000
由于三种方案的负债比例不同,造成各种方案下的资本金收益率也不同,计算有关指标如下:
方案 投资收益 利息支出 资本金收益 资本金收益率
A 75000 0 75000 15%
B 75000 25000 50000 20%
C 75000 15000 60000 17.1%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B、C方案的资本金收益率大于投资率,A方案的投资收益率等于资本金收益率。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就是三种方案的负债比例不同,B、C方案由于引入了负债,产生了财务杠杆效应,所以使企业的经济收益得到了增长,其中因为B方案的负债比例大于C方案的负债比例,所以其资本金收益率大于C方案。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测算是一种理论理想模型。实际中,不能简单的理解经济性与负债额的正比关系,倘若过度地加大负债比例,致使企业长期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则其薄弱的偿债能力很可能抵挡不住负债风险带来的冲击,此时企业将会事与愿违。所以当投资收益率大于利息率时,也只有在适度范围内提高负债比例,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又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如果过度举债,超出安全范围,对企业往往是有害无益。
3、使企业获得节税收益。企业负债应按期支付利息,根据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负债利息应在税前支付。在同样经营利润的条件下,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相比,由于债务利息具有税前扣抵作用,从而使上缴的所得税减少,企业因此可获得潜在的利益。下面以简要的数据计算加以说明:
假设两种增资方式筹集的等额资金给企业带来的息税前收益(EBIT)是相同的,这样:
A、在所有者提供资金方式下:
自有资金收益率=EBIT(1+T)/(E+E1)
上式中E表示筹资前的自有资金,E1表示新增资金,T表示所得税率
B、在举债方式下:
自有资金收益率=(EBIT-I)(1-T)/E
上式中I表示举债利息。
从以上二式可以看出,两种筹资方式下,自有资金收益率均与息税前收益(EBIT)呈线性关系。我们可以图形来直观地考察二者的关系:
上图显示,当企业的息税前收益达到B点以后,举债筹资方式下的自有资金收益率比所有者提供资金的要大,即同样的息税前收益,举债筹资能带来较高的自有资金收益率,这就是财务杠杆的作用。B点对应的息税前收益即为财务杠杆发挥作用的起始点。实际经济活动中,B点的测算并不容易,也往往难以精确计算。这需要企业的决策者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找到B点的最接近值,这对于运用负债是至关重要的。 论负债经营(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