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减少通货膨胀的风险。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帐面价值为标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样,企业实际偿还款项的真实价值低于其所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
5、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企业借入资金,不论盈亏均应按期偿还本息,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较小。同时,企业除还本付息外,不再承担其他经济责任,不像发行股票那样,在税后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股利,而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是在税前成本中列支的,可起到抵免所得税的作用。因此,比较而言,债务的资金成本一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除此以外,负债经营的积极作用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使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实现技术革新,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占领市场,可使因资金不足而处于停顿的企业恢复运转等,只是此类经济性难以直接量化,但它却是企业进行负债经营的重要出发点
(二)负债经营对于企业的消极影响
尽管负债经营具有以上的优势,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无限制的负债经营。负债经营同时也存在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资本结构不合理的企业,不合理的负债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经营失败。负债经营对于企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财务杠杆效应”对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负面影响。如前所述,“财务杠杆效应”能有效地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但风险与收益是并存地,财务杠杆效应如同一把双刃剑,杠杆效应同样可能带来权益资本收益地大幅度下滑。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的利息负担,在企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时,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将。
2、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对于负债筹资,企业负有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义务。如果企业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者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或者企业短期资金动作不当等等,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上述的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降,而且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不但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而且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甚至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破产倒闭之灾。企业负债经营的消极作用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收益的不确定性。前述企业负债经营的经济性时,同时提出了其前提条件,既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要大于利息率或息税前收益要达到一定值。但企业的实际收益要受到价格、销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大小往往难以确定。这样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和息税前收益能否满足条件也是难以确定的,当这两项达不到要求时,财务杠杆将产生不利于企业的作用,就会降低企业资本金收益率。这是负债经营风险的一个方面。
2、市场因素的多变性。应该承认,当今企业所面临的是一个需求变幻不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在这因素多变的市场里,企业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产品滞销、积压,实际利润下降,这使得企业不能按预期的时间或数量收回投入的资金,结果就可能产生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的负债风险。
3、与负债本身相关因素的不合理性。企业负债经营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如不注意与负债本身相关的因素,必然会加大风险的产生。比如,负债规模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入不敷出;财务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企业难以承受偿债高峰的冲击,远期资金流量无法满足近期债务偿付;资金成本不合理,可能使企业无利可图,等等。
三、 适度负债的要求
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是客观的,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负债经营的收益总是与负债经营的风险相权衡。负债经营固然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并不是钱借得越多越好,借钱本身存在着质的要求和量的界限。如果盲目举债,超过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而无力偿还到期本息时,既影响企业信誉和形象,又会阻碍正常经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规避可能的风险,保持负债的适度合理是负债经营的关键,值得企业认真探索。
适度负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度的负债规模。控制举债规模的目的,是将借款规模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使负债与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相适应,防止债台高筑。另外,还要两眼向内,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力,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力争较大的投资收益。根据企业年度负债总额盈亏平衡原理,企业在年销售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而销售利润率不能提高甚至下降时,增加借款额度必然会导致企业实际利润的减少或加速下降,甚至出现利润亏损。企业如果要通过增加举债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销售利润率 ,若没有这个条件,则企业不可过多举债。由此可知,控制举债规模对规避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是以山东秦池酒厂为例,1996年该企业以数亿元的负债资金,在央视媒体进行广告投入,在当时对产品销售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增长的销售收入与巨额的债务负担相比,其对企业的经济贡献很难得到体现。对于一家县级企业,数亿元的负债规模显然超过了适度的范围,巨大的负债风险(支付利息和本金)将使其难以抵挡。秦池酒厂很快衰落了,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过于沉重的债务负担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2、科学的负债结构。负债分为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两种,它们的利息率高低不同。流动负债一般偿还期短,财务风险也大,如果在所借资金尚未完成经营周转时就需偿还,则会使企业出现财务危机。长期负债在到期间可完成若干次经营周转,其所创造的资金效益,使企业的净现金流量足以清偿债务,可较好地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但其资金成本较高。而短期负债则具有资金成本较低、弹性较大,易于按企业资金需要状况调整负债结构等优点,企业应根据这些特点,合理确定长、短期不同负债的配置结构,使债务资金适用其所,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效益。企业举债力争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尽力使债源平衡,防止还债高峰过早到来,集中到来。
3、合理的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的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用。资金成本合理,包括其本身大小的合理和不同资金成本的配置合理。企业当然希望资金成本越低越好,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能只从某种资金成本低的渠道筹集资金。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同资金成本的合理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必须比较各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并结合各投资项目的收益率,经过计算和预测,将其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4、有效的财务杠杆。为了取得负债的适宜程度,利用财务杠杆进行定量测量,从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安全性。
从财务杠杆的计算公式:EBIT/(EBIT-I)可以看出,财务杠杆越高,说明企业利息支出过高,债务负担过重,财务风险大,一旦企业不能保持较高的资金收益率,就会导致入不敷出。反之,财务杠杆过低,虽然安全性大,但此时企业没有充分发挥财务杠杆对企业经营的调节作用,没有充分利用可以借入的企业有能力负担的债务资金。如果企业销售收入水平和利润水平较高,则可适当增加负债。
5、稳健的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是直接关系到企业举债筹资是否成功的关键,甚至更关系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偿债能力的强弱是考量负债是否适度的关键指标,负债经营只有与企业本身的偿债能力相适应,才能避免财务风险。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和分析自身偿债能力,适时调节负债度。偿债能力的测试和衡量,可以用以下几个主要指标进行评价:
(1)流动比率。指标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是用来测试企业的支付能力,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认为保持在2:1以上者是理想的、健全的。换言之,企业应保持2元的流动资产来偿付1元的债务,才能确保债权人的权益安全。如果流动资产大部分是现金或企业业务是以现金为取向的,流动比率即使低于2:1,也通常被认为是健康的。但低于1:1(指经常性的)则是不恰当的。如果低于1:1,不仅流动负债无力按时清偿,而且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需要也难以得到保障。但从理财的角度看,过高的流动比率也不是好现象。流动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若资金过多地滞留在流动资产形态上,就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2)速动比率。指标公式: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要求速动比率维持在1:1以上,资本金利润率高、资金周转快、现金交易业务量大、应收款不多的企业,低于1:1也无大碍,但不可经常性过低。另外,还要注意应收款和有价证券的质量,看其是否能够快速变现用于清偿到期债务。
(3)资产负债率。指标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用来衡量企业综合偿债能力,这个指标值越小,企业综合偿债能力愈高,反之则愈低。该指标值大于1:1时,一般来说,企业已资不抵债了。由此可知,资本金与负债总额的比例愈大,资产负债率就愈小,企业综合偿债能力愈大。因此企业在制订筹资策略时要适当控制资本金与负债的比例,过大了不利于多渠道筹集资金,过小了债务负担过重,偿债能力太小,财务风险大。
四、负债经营风险的控制策略 论负债经营(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