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由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两大部分组成,并以决策会计为主体。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企事业的供、产、销及人、财、物均纳入相应的计划,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统配统拨”、“统购统销”和“统收统支”,企事业不过是一个放大了的“车间”而已。企事业不能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这一权力属于上级部门,决策权限依照部门的特点、特定投资项目的规模及其重要性的不同予以严格的划分,最大和最重要的投资项目由政府作出决策;其它投资项目由有关部门的部长或负责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给企事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决策便无足轻重,重要的是贯彻执行。这可能就是责任会计为什么常受到我国企事业的青睐,而决策会计却如阳春白雪少人问津的主要原因。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我国的企事业制度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企事业承包和转换经营机制三个阶段,但这几种制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使得经营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而不能重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故造成了管理会计在企事业中不能普遍应用。同时,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现在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为防止“腐败”,对于企事业单位一些常用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等也实行政府采购,采购成本往往远远高于市场价,定货模型的方法在这里根本用不着;或者执行政府定价,企事业本身根本无法进行定价分析。
2、法律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要给企事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如我国至今没有颁布《反垄断法》,不能造就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税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事业规定了差别税率,对大小规模纳税人规定了不同的增值税处理办法,这些都造成了企事业不平等的地位。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给企事业提供经营决策信息时在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另外,法律实施情况不如人意也是制约公平竞争环境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我国出台了许多法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和“权大于法”的现象经常发生。如《破产法》虽然已颁布实施了十多年,但在许多国企严重亏损的情况下,真正破产的却寥寥无几,使得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不能体现。为提高企事业经济效益的管理会计,它能否应用全凭经营者个人素质好坏。同时,在现实工作中权大于法,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非规范的会计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企事业,这使得主要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管理会计只能给企事业的决策者提供非正确的信息。可见,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执法力度不够,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事业中运用缺乏一定的保证。
3、缺乏管理会计相应的文化氛围
一种新文化的形成要经过一个漫长的与传统习惯势力抗衡的过程,而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在一定的阶段是极难改变的,如目前经营者的“长官意志”和一些消极文化思想还普遍存在,使得管理会计难以实施。虽然管理会计利用各种信息,经过各种计算分析得出最优方案提供给领导者,但在这种“长官意志”前,有否作用不敢断言。管理会计在评价业绩时要求赏罚分明,但是许多经营者深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影响,难以做到“罚”字。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事业中作用事倍功半。同时,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那是企事业领导的事。这都影响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
(二)、内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事业内部管理决策服务的,企事业的内部环境对管理会计普遍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事业的内部环境主要指企事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素质。
企事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企事业的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事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事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现阶段,多数企事业经营者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事业中的普遍应用。目前在许多企事业单位中,既没有建立管理会计组织,也没有培训相应的管理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本身也没有应用管理会计的机会与积极性。
会计人员的影响。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全国1200万会计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10%,在素质相对高一些的国有企事业及县以上集体企事业600多万会计人员中,大专文化水平以上的也只有18.2%,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14.5%。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就便他们没有精力去实践管理会计。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但大多数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严重。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事业中的普遍应用。
(三)、管理会计自身缺陷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事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国内,更来自国外。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与强大的竞争对手,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经济活动空间被拓宽,经济活动的方式也随之改变。网络化的住处技术构成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事业间的激烈竞争也将在网络上进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商业活动可在全球联网上进行,使企事业的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控制就能更精确。因此传统的存货模式受到挑战,“零存货”的概念将不仅仅只是理论,而应深入商业细胞的深处,管理会计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内容上都显得不能适应现代企事业的要求。
五、对促进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的设想
(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推广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
现阶段,中国式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很薄弱,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而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被全盘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事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首先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具体应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中国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
西方国家管理会计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企事业管理水平是相一致的。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事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企事业实际情况,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这一水平上。既要推广简便易操作的方法,如利用Excel解决企事业管理会计问题,更要把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字模型与实际相结合,使之通俗易懂,并尽力使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有机结合。
2、中国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 试论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前提(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