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乏力有关。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应当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本文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相互联系以及我国目前现状来论述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质量、内部审计
【正文】:
一、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的相关内涵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注1)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动态过程”,不是有成文规定的一个具体制度。内部控制具有全面性、经常性、潜在性、关联性等特点。
1、全面性。內部控制是对企业組织一切业务活动的全面控制,而不是局部控制。它不仅要控制考核财务、会计、资产、人事等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还要进行各种工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并及时提出改善措施。
2、经常性。内部控制不是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它涉及各种业务的日常作业与各种管理职能的经常性检查考核。
3、潜在性。內部控制行为与日常业务的管理活动并不是明显的割裂开来,而是隐藏和融汇在其中。不论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执行何种业务,均有潜在的控制意识与控制行为。
4、关联性。企业的任何內部控制,彼此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一种控制行为成功与否会影响到另一种控制行为。一种控制行为的建立,又可能会导致另一种控制的加强、减弱或取消。
(二)内部控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内容是由其基本要素组成的,由于企业的类型、业务规模、经营方式不同,各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赞助委员会(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成为迄今对内部控制最全面的论述。该文件将内部控制分五个要素: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影响员工控制意识的基础,包括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员工的胜任能力、管理当局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组织结构、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来管理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为了保证管理指令得以实施而指定并执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包括业绩评价、实物控制、职责分离等。
4、信息与沟通。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企业内部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
5、监督。监督是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价的过程,即不断地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修正活动进行评价。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注2)
(三)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是对会计数据的解释。会计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经济业务信息,一类是财务信息。由于会计的特殊性,使得会计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具有社会性、客观性、全面性、可比性、目的性、时效性、连续性和可传輸性。
(四)会计信息的来源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会计信息质量2(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