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计委派制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监督,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遏制和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针对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对会计委派制加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会计委派制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会计监督……
【正文】:
会计委派制又称会计人员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的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目前,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已在全国多个省、市稳步推行,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各项管理制度也逐步完善。几年的试点表明,会计委派制对于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会计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维护财经纪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会计委派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推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本文就此谈一谈浅见,以供商榷。
一、会计委派制产生的背景及成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带来的不足越发明显,如会计信息失真、财经制度行同虚设、纪律松弛、贪污腐败严重、国有资产流失令人触目经心,对经营者监督失控等。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影响改革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改革会计管理制度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1998年1月22日闭幕的中纪委二次全会提出:“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各地区、各部门都大胆实践,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
自1998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和部门都相继试行了会计委派制,委派方式五花八门,从各地的试点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直接委派会计人员(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或会计人员),主要是行政单位和由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如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二是对一些实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试行会计集中核算;三是零户统管制度,主要是乡(镇)政府下设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零户统管”制度;四是在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五是实行公司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六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村帐乡(镇)管(审、监)制度;七是对财政拨款的基建项目实行项目会计委派。
综观各地试行的效果来看,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推行会计委派制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的有益尝试,促进了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是解决目前会计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有效举措。它明确了委派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的职能地位,发挥了会计人员的职能作用,规范和加强了预算资金和国有资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财务管理漏洞。而且,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了会计工作规范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会计信息真实化,促进会计自身水平的提高。实行会计委派制还有利于加强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促进了依法理财水平的提高,强化了勤政廉政建设,遏制腐败现象的日益泛滥。促进了效益财政建设,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为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等。 论会计委派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