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低估负债
低估负债可从形式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对外筹措资金。比如企业在争取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时,为了提高信用级别,就有低估负债来降低财务风险的欲望。典型做法是:将负债隐藏在关联企业、对或有负债不加披露,等等。
总之,财务报表的粉饰动机决定了财务报表的粉饰类型。例如以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和仕途晋升等为目标的财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利润均衡化,以及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的形式出现。而以减少纳税、推卸责任等为目标财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小化、以及低估资产和高估负债的形式出现。就粉饰财务报表对与企业相关利润主体经济利益的影响来看,危害最大的财务报表粉饰是利润最大化或虚盈实亏,以及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的类型。
三、 被粉饰财务报表的识别和粉饰金额的剔除
为了识别被粉饰财务报表并估计粉饰金额和进行调整,必须深入分析各种具体的粉饰手段。由于在粉饰财务报表的各种类型中,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主体经济利益影响最大的是虚增利润、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因此,我们重点分析虚增利润的识别和调整方法。
(一)资产重组操纵利润的识别及调整
资产重组本是通过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战略转移的一种方法,但因资产重组需要将企业某些以历史成本记账的资产转换为现时价值,所以,给原资产升值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导致资产重组被广泛滥用。近年来,不少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将原以历史成本法记账的资产转化为现时价值,从而产生出巨额利润。这种方法特别在上市公司中被广泛用于利润操纵。典型做法是:凭借关联交易,用上市公司的劣质或闲置资产,以大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与其国有控股母公司的优置资产相交换或干脆出售,从而获取巨额利润。这种资产置换如果公正,那么只是将企业本已持有的利得转换为本期利润;如果不公正,则是将关联交易母公司方的利润转移到子公司。当然母公司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不外乎是想保住上市公司这个壳资源,为日后从股市上筹措资金打好基础。
识别这种操纵利润的方法并不难,可从损益表的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利润等项目及其明细表中查出虚增的利润金额,也可以从资产负债表有关长期资产项目及其明细表,查出其置换资产的交易和金额,还可以从财务报表附注的说明中,了解资产置换的其他情况。掌握了这些信息,就可调减这部分人为虚增的利润和相应的净资产。
例如:某上市公司2003年度实现利润总额20000万元,其中本年度将账面50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作价18000万元卖给母公司,并以账面净值为4000万元的股权作价8000万元从母公司换回8000万元的优质资产。这两笔资产重组产生的利润合计数为17000万元[(18000+8000)-(5000+4000)]。由于这17000万元的利润是利润操纵的结果,因此,需要从企业利润总额20000万元中扣除。扣除之后,企业真实利润总额仅为3000万元,而资产负债表因企业确实获得了价值为26000万元(18000+8000)的资产,故不需要调减资产价值。
(二)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识别及调整
利用关联交易将关联交易一方的利润转移至另一方,从而使其利润增加。这种操纵利润常见于国内企业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其目的在于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从股市上筹措资金。这与跨国公司通行的利用关联交易,将高税区的利润转移至低税区以降低税负,或将资金从外汇管制严的地区转移至外汇管制松的地区,以逃避外汇管制等做法正好相反。
利用关联交易虚增利润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可利用产品和原材料的转移价格调节收入和成本,可利用资产重组定价获取资产增值收益,利用高回报率的委托经营方式虚增业绩,利用利率差异降低财务费用,利用管理费收支、共同费用分摊等方式调节利润等等。
上述调节利润的方法,除转移价格和管理(共同)费用分摊之外,其余所产生的利润基本上都体现在“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财务费用”等具体项目之中,其识别相对容易,首先,要计算各项目中关联交易产生的盈利分别占项目总额的百分比,和这些项目占利润总额的百分比,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对关联企业的依赖程度;其次,要分析这些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和公正性;最后,将非必要和欠公正的关联交易所产生的利润,从企业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反映这些项目的正常状况。目前,中国证监会已经将关联方通过价格、代管收入等交易进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该类虚增利润的情况。
(三)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的识别及调整
资产是指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由于会计中普遍使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损益,因此,将一些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等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而这些项目严格地说是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不是企业真实的资产,只是一种虚拟资产。这种虚拟资产的存在,就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个费用和损失的“蓄水池”。企业可以通过递延摊销、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来增加利润,即通过增加不良资产来虚增利润。制造虚盈实亏的借口比较多,如: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批示等等。
采用这类方法虚增利润,其共同特点是:虚拟资产的多记少摊。识别方法也相对简单,应重点检查各类虚拟资产项目的明细表,以及注意财务报表附注中关于虚拟资产确认和摊销的会计政策,特别注意本年度增加较大和未予正常摊销的项目,如发现有人为操纵行为,应予调整。
(四)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识别及调整
按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利息费用,在固定资产尚未投入使用之前,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即应予以资本化。利息资本化是为了满足收入与成本相配比原则的需要,但在实务中,不少企业将它作为一种操纵利润的手段。
用利息资本化方法调节利润比较隐蔽,因为不管自有资金还是借入资金,一旦投入使用后就难以区分清楚,这就给企业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大开方便之门,使企业很容易将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从而达到减少本期财务费用、增加本期利润的目的。要识别这种隐秘性利润操纵比较困难,具体识别方法主要是:分析在建工程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而言,利息支出资本化的比例应基本与该比例相当。如果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大于在建工程项目的平均余额与规定利息率之积,那么可以肯定存在操纵利润的行为,应予以调整。
(五)应收及应付款调节利润的识别及调整
企业应收、应付款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销售货物和采购货物相关的应收、应付款项,包括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另一类是与销售货物和采购货物无关的应收、应付款项,包括其他应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设置与销售和采购相关的应收、应付款项,是为了满足权责发生制条件下的计算和反映相应债权、债务往来的需要;设置与销售和采购无关的应收、应付款项,是为了反映与销售和采购无关的非经常地或小额的债权、债务往来的需要。由于这些项目的存在,给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分析调整。
把应收账款作为调节营业收入的工具早被广泛滥用。如在本年年底虚开发票,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到次年又以诸如质量不合格等名义将其冲回,使本年营业收入虚增。当然,如果是为了隐藏部分收入,则可利用推迟开票,将营业收入藏于预收账款之中。除此之外,高龄应收账款是最可能发生潜亏的资产项目,不少企业明知某些高龄应收账款已成坏账,但为了虚增利润就是不予冲销。识别这类操纵相对容易:第一,敢于怀疑年底突发性产生的与应收账款对应的营业收入。比如某企业全年营业收入为20000万元,除12月份之外,各月都比较平均,1-11月份累计营业收入为15000万元,而12月份一个月营业收入高达5000万元,且有3000万元是通过应收账款产生的。对此,可以认定企业有利润操纵行为,应将3000万元的营业收入予以剔除。即使次年这一笔3000万元的营业收入没有开红票冲回,这样剔除也是应该的。因为它可能导致次年营业收入减少,是将次年的营业收入前置于本年。第二,大胆剔除高龄应收账款。按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帐龄为三年及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应作为坏账处理,故应将已达到上述标准但未列入坏账的应收账款作为不良资产加以剔除。如某企业本年度利润总额为10000万元,但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列有账龄在三年及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3000万元,那么将其剔除后,实际利润则只有7000万元。
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余额不应过大,如出现余额过大甚至超过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余额的异常情况时,就应注意识别是否有操纵利润的情况。通过其他应收款虚增利润的常见方法主要是:将已损失的资产转入其中,使亏损不体现。或利用其他应付款隐藏利润的常见方法主要是:将已实现的收益转入其中,使之不列入损益表中。识别这类操纵仍然是从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明细表入手,将属于异常情况的金额从中剔除。
如某公司原有一笔债权500万元,债务合同规定该债权的年利率为8%,期限为一年,但从借债至今的五年中,债务人从未支付利息也没偿还本金,经查实债务人已经破产,债权已不可能收回,损失已成事实。可是,该公司在其他应收账款中的这笔债务从500万元上升为700万元[500*(1+8%*5)]。显然,该公司有操纵利润的行为,这笔700万元的不良债务应予冲销。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分析6(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