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2根据FDB地址表项进行转发,由于PC2所连接的交换机2的端口1以Untagged方式属于VLAN1,所以当数据被转发到端口1的时候交换机会去掉数据帧的标签10,这样PC2就可以正确接收该数据帧了。
5.2 组网方案实现
5.2.1 创建一个VLAN
通过以下命令可以创建一个普通VLAN或者一个Supervlan,并且进入到该VLAN接口配置模式。
interface vlan <vlanname> {[supervlan]}*1 {<2-4094>}*1
<vlanname>的说明:每个VLAN的名字可以是由以字母开头的1至30个字符组成,这些字符只能是字母、数字或者下划线“_”。空格符、逗号、引号等字符都是不合法的。同一台交换机上的VLAN名称不能重复。
VLAN的名字只是本地标志。也就是说,在一台交换机上设置的VLAN的名字只对该交换机有意义。如果两台交换机相连,其中一台交换机上VLAN的名字对另一台交换机来讲毫无意义。
VLAN ID值的说明:BigHammer6800系列交换机的VLAN ID值的范围是1-4094,我们可以手工指定该值,如果不指定,系统可以给VLAN自动分配一个ID值。
5.2.2 向VLAN中添加端口
BigHammer6808交换机的端口可以以两种形式属于某个VLAN,分别是:IEEE 802.1Q tagged 模式 和IEEE 802.1Q untagged 模式。一个端口在IEEE 802.1Q untagged 模式下只能属于一个VLAN,以IEEE 802.1Q tagged 模式可以属于多个VLAN。
普通端口必须以Untagged方式加入到VLAN中,中继端口或者安装有支持802.1Q网卡的主机端口需要配置成Tagged端口。
在VLAN接口配置模式下利用如下命令,可以完成VLAN端口的添加。
[add|delete] port <portlist> [tagged|untagged]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端口已经以Untagged方式加入到另一个VLAN中,则必须将该端口从该VLAN中删除才可以加入到新的VLAN。
5.2.3 配置IP地址
对于BigHammer6800系列交换机,要求在一台交换机中,不同VLAN必须配置成不同子网段的IP 地址。配置IP地址,利用命令:ip address <A.B.C.D/M> {[secondary]}*1,可以使用secondary参数给VLAN配置多个IP地址和子网掩码。
5.2.4 校园网VLAN规划建议
为了保证以后的管理方便,设备命名需有一定的规范性。
根据全网的命名规则,采用以下命名方法:AA-BBxyyyy-zz。其中AA表示院系名全拼的第一个字母,BB表班机名全拼的第一个字母,x表示交换机(s)或路由器(r),
yyyy表示设备型号,如BigHammer6813交换机则使用BH6813,zz表示设备序号,用01,02等表示。
例如:计算机系1班所在接入的交换机UHammer 2024命名JSJ-1BSUH2024-01。0-1:保留;2:设备网络管理;3:VOIP;4-6:保留;7:Internet出口;8:专网公众网服务器(仅校级平台使用);9:网络管理平台及工作站;10:专网内部应用服务器及开发工作站;11-4094:暂时保留
VLAN扩展规则
当用户接入单位数量超过255时,为了保证VLAN ID和地址中的y位有一个容易记忆的关联方式,VLAN ID使用300+y。IP地址使用现在保留后一段地址。如校级平台将使用10.2.y.0地址。
VLAN命名规则
V+VLAN-ID
例如:Test使用vlan 754,命名为V754。(其中754为VLAN ID)
分配原则按照一台接入设备一个VLAN,一个私有C类地址来划分。
5.2.5 路由规划
路由是三层交换机区别于二层交换机的重要概念。三层交换机实现了IP协议及相关的整个TCP/IP协议栈,可以提供三层路由转发功能,即跨越不同IP网段的IP报文转发。在这个意义上说,三层交换机的功能与IP路由器是类似的。
IP路由是IP协议三层转发的控制信息,它说明最终达到某个网段的“下一步”应转发到哪里。一条IP路由的主要内容是目的地址及掩码、下一跳地址、出接口。其中目的地址及掩码描述目的地信息,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描述在本交换机应该如何转发这类报文。
IPv4通讯可以分为单播、组播、广播三大类。通常的IP数据通讯都使用单播方式,即每个报文的接收者有一个明确的唯一的IP地址。IP组播可以支持用户将一个数据流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支持组播的网络会自动在适当的位置复制IP组播报文,而不需要数据源重复发出多份数据,这样可以显著节省网络带宽占用。而广播方式是无条件地发送给所有IP设备,所以它只少量应用在本地网段内部。
针对大学校园网网络状态,我们建议采用单播路由。在IP设备中,单播路由的获得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静态配置,由网络管理员通过命令行等手段明确定义,称为静态路由。在较复杂的网络上,静态配置负担太大,而且难以及时反映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而且尤其针对大学这样大型,这时可以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建议采用采用OSPF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通过网络设备之间的报文交互,动态地学习网络拓扑信息,自动生成路由信息。并且能够在网络拓扑变化时比较迅速地传播变动信息,更新每个设备上的路由表。
目前主流的单播路由协议有RIP V1/V2、OSPF V2、BGP4,在BigHammer、FlexHammer系列交换机上都能提供完善的支持。
OSPF是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即“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的缩写。OSPF是一类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它可以计算和设置一个自治系统中各个路由器的路由表。
OSPF是IETF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在IP网络上,OSPF通过收集和传递链路状态(Link State)来动态地发现路由。 每个支持OSPF协议的路由器都维护着一份描述整个自治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数据库(LSDB)——这一数据库是收集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广播(LSA)而得到的。 根据链路状态数据库,各路由器会构建一棵以自己为根的最短路径树(SPF Tree),这棵树给出了到自治系统中各节点的路由。
OSPF协议有如下优点:
适用范围广:从几台到上千台路由器的网络都适合运行OSPF协议。没有路由自环:由于链路状态算法自身的优势,从根本上避免了路由自环的产生。网络带宽占用小:OSPF通过定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6/8/8
校园网组网方案设计(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