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沥青混合料路面反射裂缝防治技术(三)
旧路面检测→病害治理→施工放样→洒布粘层油→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质量检验→施工放样→摊铺改性沥青面层→碾压成型→冷却→开放交通
4.3沥青面层反射裂缝基本治理方法
4.3.1缝宽<1.5mm时,可暂不作处理。
4.3.2缝宽≥1.5mm时,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对其进行清理、修补、灌缝、封闭。灌缝前,须将缝内垃圾等清理干净,并保持缝内干燥;安排熟练的技术工人负责灌缝,确保灌缝质量符合要求。
4.3.3反射裂缝较宽或较严重的部位,按确定的范围将该面层切割、铣刨掉,清理干净后,洒布粘层油,加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等防裂材料,然后铺筑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
4.4反射裂缝防治技术的应用
4.4.1采用SMA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加入纤维素等添加剂)作为沥青混合料路面面层,提高面层抗低温开裂能力,提高面层耐久性和抗永久变形能力,提高面层抗雨雪水损害能力,改善面层高温稳定性等。
4.4.2优化沥青路面设计参数与材料做法,优化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改进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提高沥青路面结构层抗剪和抗变形能力,减缓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
4.4.3在基层和加铺层下部设置加筋防裂材料(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等),使其与沥青面层形成一种复合嵌锁结构,提高其压实度、整体性和承载能力,减少变形,增强面层稳定性。
5一点体会
5.1通过新建和改建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的施工实践,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只是有多有少和早晚而已。要彻底消除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是不经济的、不现实的。目前所采用的反射裂缝防治技术主要目的是推迟反射裂缝产生的时间,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5.2旧水泥路面改造中,对断裂、破碎、脱空板及面板接缝的处理质量是制约加铺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关键。针对“白+黑”路面改造,应对原路面质量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分析,确定质量关键控制点,按照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编制“白+黑”路面改造施工方案,经评审、报批后认真实施。
5.3应用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等土工织物作为预防路面反射裂缝的技术措施,起到了加筋补强作用。前期投资成本虽然有所增加,但长远看来,它可以保持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延长道路的养护周期,节省了大量的道路修缮费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效益。
5.4推广和应用SMA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混合料(掺纤维素等添加剂),代替普通沥青混合料,进一步研发路用土工合成加筋材料并应用于道路工程,在今后一定时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其施工技术与工艺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5.5遵循“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执行质量责任制,科学运用质量管理技术,识别、确定质量控制关键点,编制质量计划,运用PDCA方法,开展“三阶段”与“三工序”质量控制活动,做好施工质量预防与治理、检查与验收工作,持续改进,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路基路面施工百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年第一版)
浅析沥青混合料路面反射裂缝防治技术(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