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保证钢筋笼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cm,应在钢筋笼上每4.0m绑扎一道混凝土垫块。箍筋与主筋在每个交点处均应绑扎牢固。
⑤起吊点位置设置在笼两端的1/4处,以防钢筋笼起吊变形过大。吊放钢筋笼时,注意主筋方向,钢筋笼绑扎时要在笼子同一侧涂有明显标志。钢筋笼要求垂直入孔,不得碰孔壁。
⑸、混凝土灌注
① 开始灌注前要认真清孔,沉渣厚度小于20cm。
② 整个灌注过程中应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包括灌注起止时间,停待料时间、天气及灌注中的非正常因素等,记录要完整、准确、及时。
③ 混凝土采用导管法连续灌注,避免灌注过程中对孔壁的冲刷,导管为法兰连接。导管底口与孔底距离控制在0.5m左右。
④ 灌注混凝土至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30cm,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和质量能符合设计要求。
⑤ 随混凝土灌注高度的上升,尽量连续不间断,并保证单桩灌入量。如有特殊情况受限,灌注时间间断不超过30min。
⑥ 混凝土的检测试验,每一批混凝土均需按规范出据混凝土试件报告。每个台班应制备混凝土试块1组,以供检验需要。
⑹、冠梁施工
① 将桩顶浮浆凿净,使桩头保持一个水平线。
② 桩顶钢筋伸入冠梁中的长度不小于700mm,以使冠梁浇注后与桩身浇注成为一个整体,冠梁钢筋必须绑扎牢固。。
③ 模板安装应平整、牢固、严防灌注中变形或混凝土外泄。检查合格后方可浇混凝土,浇注中应边浇边振捣。
(7)施工中注意事项
① 钢筋笼制作时注意全部环筋要求与立筋点焊,而内架立筋要与主筋满焊,钢筋连接采用竖向压力焊接,确保钢筋笼成为一个整体,保证吊装过程中不变形,不解体。
② 砼灌注时导管口与孔底距离控制在0.5m左右。第一罐砼要确保封底砼至导管口以上1m,同时上提导管时要检查,导管始终埋在砼内1m以上,以确保不断桩,并在桩顶超灌500mm以上,以保证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和质量能达到要求。
2、土钉喷锚支护
按设计要求定出钉位并进行复测,土钉施工在土体中或易于人工成孔的部位采用洛阳铲成孔,孔径为100㎜,置入Φ18螺纹钢筋,注浆材料为1:2水泥砂浆;在卵石、泥岩或洛阳铲不易成孔的部位采用打入型土钉,用冲击锚杆机将DN40锚管打入,锚管上设置出浆孔。土钉倾角为10~15°。
土钉墙施工与土方开挖相互交叉,自上而下分段、分层(步)进行。在土钉施工过程中,每层土钉施工流程是:开挖工作面 → 修整边坡 → 成孔 → 设置土钉→ 压力注浆→ 铺钢筋网 → 喷射砼面层
(1) 设置土钉或锚管
为使土钉及锚管倾角满足设计要求,应调整好导轨倾角。施工时要做好成孔记录,按土钉编号逐一记载取出的土体特征、成孔质量、问题处理等,洛阳铲成孔后应进行清孔检查,孔内局部塌孔及松土应立即处理。
锚管或土钉施工时应避开周边地下管线及其他障碍物,如遇地下障碍物致使锚管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届时视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2) 注浆
注浆采用85NS型注浆泵,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水灰比不宜超过0.4~0.45,浆液应搅拌均匀并立即使用,注浆前、中途停顿及作业完毕,必须用水冲洗管路。
注浆可采用低压(0.4-0.6MPa)注浆,水平孔采用低压或高压方法。注浆时,注浆管应插入孔底,出浆口始终处在孔中浆体的表面以内,在注浆的同时将导管匀速、缓慢拔出。待浆液回流到孔口时,用水泥袋纸等捣入孔内、再用湿粘土封堵孔口,保持压力数分钟。向孔内注浆时,应预先计算所需的浆体体积并与实际注浆量进行对比,向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
(3) 铺设面层钢筋网片
钢筋网片采用φ6.5@250×250绑扎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10mm,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支护面翻过基坑顶部部位,混凝土护顶内的钢筋宜与坡面钢筋网连接成整体,坡顶如不足1m将坡面内的钢筋网向上翻过坡顶即可。加强筋采用1Ф16横向通长设置,在土钉端头将土钉弯钩采用七字型与加强钢筋焊接,在锚管端头采用Ф16钢筋帮焊连接,加强筋的焊接长度为10d。
(4) 喷射混凝土面层
喷射混凝土面层采用HPZU-5B混凝土喷射机。喷射混凝土厚度80mm,强度等级为C20,经验配合比为:水泥:砂:石
为1:2:2,粗骨料最大粒径
不宜大于16mm,水灰比不宜
大于0.45。喷射顺序应自下
而上,喷头与受喷面距离控
制在0.8~1.5m范围内,射
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在
钢筋部位,应先喷填钢筋
后方,后喷填钢筋前方,
防止在钢筋背面出现空隙。
图5 土钉支护示意图
Figure 5: Scheme of Soil Nail Support Structure
四、 施工排水与挖土
挖土与排水,尤其排水,直接影响支护结构成功与否。故两水池挖土采用先挖6.0m并放坡道,同时进行降水,然后将东西南三面先挖2.0m宽、2.0m深的沟槽作排水沟,排水沟兼做东西两侧冠梁及南侧土钉墙工作面,边降水边施工东西两面桩顶冠梁,同时进行南侧土钉第三步土钉施工。施工完以上部分进行3-5天养护,然后在东南角开始控土,并在此做排水坑。用2台反铲挖土机同时施工,从东南向西北推,一次将土方挖到位,开挖时要随时观察边坡稳定性,并监测基坑四周地面及建、构筑物稳定性,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桩间流砂及卵石层处理:由于地下水丰富,用6台流量45m3/小时的4寸水泵同时不间断作业才能抽完,在东侧开挖后部分流砂、卵石随着地下水涌出,造成桩间成为空洞,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处理方法如下:停止挖土,用50mm厚300mm宽、1500mm长的木板先横于两桩间,然后用透水性较好碎石袋子填满洞穴,使地下水涌出,而砂、石等不再涌出,直至流出的是清水,保证了边坡安全。
采用以上技术施工,两水池已经回填完成,四周建筑物和道路未发生任何问题,不仅保证了工期,还节省费用81.27万元,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 96:97)
[3] 刘建杭、侯学渊主编. 基坑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 宋福渊,等.近距离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北京:工业建筑杂志社,2007.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