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做到“四化”的探究(二)
在每堂课后或者每个章节结束后,我们尽量要求学生把他们的作业或者创作作品提交上来。这时候,我们花上一节课的时间来做个公开评价是完全有必要的。在公开的场合,通过学生对他人的评价,我们可以培养他们正确认识他人,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学生自评,他们既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还可以肯定自己的进步,树立他们的信心;通过老师的点评,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老师(原来老师一直在关注他们每一个人),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过,在进行老师点评时,我们一定要因人而异,实事求是。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成绩,可能他(她)的付出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时候,我们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同学间的合作互助精神。
四、教学管理,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是指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性格特点,科学地预防和解决课堂问题,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实行人性化的课堂教学与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害学习的行为,而且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
学生真的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吗?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这个兴趣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假象。他们更感兴趣的是用计算机上网、玩游戏、聊天、看动漫、听音乐等等。而这些实际的需求又与我们的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目标性产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不妨用人性化管理试试。
如果,我们每节课都把知识点安排的满满的,长期下来,学生肯定会厌烦。如果,我们每节课都是统一要求,那些水平层次高的同学肯定有意见。如何解决?我的做法是,每节课的任务大家都要尽力去完成,完成好的同学,作业提交上来,我检查通过后,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在努力完成的同学,可以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协助尽快完成。这样一来,水平高的,他很自信,很认同你,水平层次低点的,他很努力,进步很快。长久下来,老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大体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除此之外,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也为了让他们对信息社会有更多认识,每堂课,网络都通,每个月,都会给他们一堂活动课,但这堂活动课的前提是先完成复习任务,再去自由安排。从他们的自由安排中,我又多了一次更近一步了解学生的机会。长期下来,学生会在每节课中,用心的听,努力的去做,尽力的去提高,因为他们已经明白了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新的世纪,展开新的篇章;新的课标,指引新的方向。让我们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切实做好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努力为实现信息技术的新目标而努力。
教师的教学技术只有在教学中习得,相信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老师都有做一个有心人,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多动脑筋,不断总结交流,都会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 詹国华.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 陈越,高黎新.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案例选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3] 冯平.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4] 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做到“四化”的探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