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视频课例加快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成长的步伐(一)
让视频课例加快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成长的步伐
杨军玲
[摘要]面对好多信息技术青年教师“技术一流棒,教学不咋样”的现实问题,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本文试图从本人对视频课例研究分析实践出发,通过观摩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欣赏教师的教学艺术,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模仿他们的上课思路,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让自己成才、成器,成为一名合格型教师、专家型名师。
[关键词]视频 观课 反思 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提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 对于刚从学校毕业没几年的信息技术青年教师来说,他们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他们教学经验基本为零,课堂组织能力不强,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课就是软件教程演示者,这跟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也达不到信息技术的最终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学生今后的学习,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信息技术青年教师必须要走进别人的课堂、观察别人的课堂、思考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但因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课时少,一星期最多两节课,老师少,一个学校最多也就五六个,每个教师还有不同的分工,有负责管网络维护的,有兼职电教的,有管机器维修的,静下心来研究课堂的也就寥寥无几了,去外面听课的机会就更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教师要听老教师的课很难,要听含金量高的好课更是难上加难,而网上提供的优秀的视频实录,大部分是优秀教师参加大型比赛的(如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2007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比赛实录,2006年浙江省高中课堂教学评比),都是响当当的好课,可以为我们排忧解难,它再现了真实的课堂,完整的表现出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上课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观摩视频实录、分析课堂片断、反思个人教学之短、改进自己的教学也就成了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二、观摩、学习名家之作
观课、听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听课,我们可以学会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设计课堂,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如何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听课中积累的经验可以大大缩短教师成长的时间,防止新教师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我们学校青蓝工程规定,刚毕业的教师每周至少听师傅3节课,目的无非就是让新教师学学老教师是如何驾驭课堂的,是如何展开教学的,是如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然后在此基础上模仿,加工,反思,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青年老师如何观课呢?
1、观者的准备工作
作为一名观者,要以学习的态度去听,自己的课堂语言不够简练,就留意别人的教学语言艺术,自己上课学生兴趣不高,就重点看别人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自己不会设计课堂,就看看别人是如何设计整个课堂的。总之,要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听,带着问题去听,奔着学习的态度去听。
作为一名观者,在听课之前,要熟悉教材内容,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重难点,了解教学三维目标,简单构思自己的教学设想,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通过和上课教师的教学对比,知已短,学所长,避免听课的盲目性。
作为一名观者,要听好课,听课笔记本,教材是必须要准备的。听课本上着重记录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记录学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记录课堂中成功之笔和失败之笔,课堂反思,优化建议等。
作为一名观者,要以学生、教师双重角色来听课。当以学生的身份来听课时,我们就要放下自己的优越心态,按学生的接受水平,规规矩矩,全神贯注,身临其境的去听课。进入角色身份时,就是要从学情出发,根据授课内容进行设计设想,同自己的设计进行比较,知己缩短,学其所长。
总之,留心天下皆学问。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了解教者和学生情况,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2、观课观什么
第一,观、听老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是如何引入的,问题是如何设置的,探究是如何开展的,重点是如何把握的,难点是如何突破的,教学三维目标是如何达成的。下面我就以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的周建刚老师在2007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比赛中获一等奖的课《各种各样的标志》谈谈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老师第一次来湖州玩,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几个好玩的地方?
生:博物馆 农庄 图书馆
师:其实绍兴和湖州都是很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从绍兴和湖州拍来的一些照片,大家猜猜是什么照片?
生:。。。。。
师:展示图片,猜一猜交通标志。
这就是周老师的新课引入部分,课前交流铺垫很自然,以猜一猜交通标志为引子,
即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几个较难认识的标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周老师的“小小安全员”环节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消防标志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学习内容。
下面是周老师的小小安全员环节:
师:昨天我在我们的校园转了一圈,发现我们的校园很美丽,设施很完善,但是周老师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打开小小安全员文件,我们校园的消防设施和其它设施标志不是很清楚或者是没有标。
师:你能不能通过刚才的消防网标志给它们加上相应的标志。怎么样把网上的图片放到word里面。
生:图片另存为
生:复制——粘贴,图片环绕方式。
周老师后面的“小小设计师”更是这节课的亮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的练习,不仅是对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好的情感体验。”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标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打开平面图,同学们看看这张平面图上都有什么?
生:医院
生:学校
生:银行
生:肯德基
师:请同学们以合作的方式给这张平面图设计合理的标志。
周老师在标志的分类整理难点突破上,通过老师有条理的认识各类标志,对学生下一步进行标志分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让学生在老师已有的标志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即对学生分类整理提供了一个基点,又不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纵观周老师的这节大型公开课,给人感觉课上得很朴实,很实在,但并不简单,它在朴实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朴实中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朴实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朴实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正是这节朴实的课让学生学的快乐,让学生终生难忘,让我记忆犹新,让我学得很多很多。
第二,观、听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参与课堂的人数多少,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长短,师生互动的频率密度,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下面我就以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中,来自安徽的董苏老师上的八年级《制作海报主体》为例,谈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节课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董老师是这样写的: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在运动会海报背景中添加主题人物形象,学习使用Photoshop“魔棒”工具从素材图片中抠取所需图案,并将选取出来的部分与其他图像进行简单合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图像合成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图像编辑和处理能力,但比较缺乏主题创作的意识和能力,具体到这节课来说就是对于怎样突出展现海报主题还不够明确,因此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做”,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董老师的引入是通过十一黄金旅游拍照留念的话题进行自然展开的,让学生欣赏老师的各风景地留念照片,学生发现了有的照片是合成的,这样就很自然的很贴切的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2)、学习在听课中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创新园环节中,为了要做一副好的奥运会宣传海报,学生们在认真分析每一幅素材图片的优劣,确定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以更好的展示奥运精神。
(3)、学生在听课中认真思考、积极动手。
学生在第二环节探索新知中即利用两张素材制作运动会海报中,都非常认真的积极进行动手操作,有的学生认真操作,有的学生在和边上同学讨论,有的同学请教老师,有的同学抬头看老师的操作提示,全班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上课中了。
学生在第三环节创新园中,放眼望去,每一位同学都低着头忙着挑背景图片,主题图片,一个个忙的不亦悦乎。
(4)、学生在听课中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在引入部分,学生提出了老师的照片是利用技术合成的;在探索新知环节,学生指出同学作品的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创新园环节中,董老师展示了一下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作品,选背景和主题图片要表达什么样的意义,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聆听。
3、观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观、听完一节课,如果不及时进行一番思考和整理,就等于没听。听完一节课,我们要跟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看看名家的课亮点在哪儿,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名家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机会的话可以和执教者本人进行交流,或者在自己的班级上照猫画虎一般,看效果如何,他的教学风格你那些可以借鉴,执教者课外功夫如何,课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教学基本功如何。课听的多了,反思得多了,积累的经验多了,模仿的多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就会进步了,课堂的调控能力就会加强,教学理念就会提升了,教学困顿也会慢慢解决了。
三、观摩反思自己的课
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我说:以视频录像为镜,可以知不足。青年教师观摩自己的视频课跟看破经典书籍一样,要多看几遍,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每一遍都要认真观赏、仔细揣摩、及时反思,以寻找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成为一名名师。记得享有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优秀教师、嘉兴市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桐乡市第二届“英才奖”等诸多荣誉称号的现嘉兴市教育研究院学科处吴磊峰副处长(前桐乡市茅盾中学)在我校为青年教师做讲座时,他说自己并不是很聪明,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名师,自己一开始上课跟好多老师一样也有很多的问题,课堂设计、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教态、板书等都有一定的缺点,但是他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面对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每一堂课当成公开课来上,通过录音、录像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正、反思,课上得越来越好,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成为了一名名师。
1、教师仪表
“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得体的仪表。教师的仪表包括衣着,打扮,谈吐,体态等肢体活动。体态中面部表情更为重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因此老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仪表、态度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楷模,它会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衣着大方、谈吐文明、面带微笑的老师总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他的课也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堂效率肯定也是最高的;一个穿着随便、出口成脏、凶巴巴的老师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是不受尊重的,他的课学生也就不会怎么喜欢,教学质量也就没有了保证。总之,美好的仪态有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在没有对自己的课进行录像之前,在没有观赏自己的录像之前,我看不到自己的教学仪态,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总认为我的仪态应该用“大方”二字概括。但当第一次的录像视频被我打开之后,我吓了一跳,整个课堂我的眉头紧皱、神情严肃,高跟鞋声音很响,看到这样的老师,学生也就没有了笑容。第二次的录像神情是好了,但身子总是向前挺着,无意中会斜靠着桌子,整个人显得很没精神,上课太随意。
让视频课例加快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成长的步伐(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