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闹堂生的产生及应对策略(二)
面对放在面前的计算机,对于一个一周一次的操作机会,学生的专注听讲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做到精讲,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精力就会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了。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巧妙的设置课堂前奏。比如告诉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有以下三种方案:第一,讲一节课,不操作;第二,讲 30 分钟,操作 15 分钟;第三,讲 15 分钟,操作 30 分钟。大家希望采取哪种方案啊?学生会说第三种方案。这时抓住机会巧妙安排:大家要想让老师采取第三种方案,必须集中精力听课,否则就采取第二种方案,甚至第三种方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将非常集中。
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了,学生练习的时间多了,大家都关注于完成学习任务了,闹堂生出现的现象也就少了。而教师要做的,是课堂的巡视,更多地关注一些学习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
三、巧妙引导,发挥闹堂生优势
由于学生之间有差异,一些听课认真、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课堂知识,能自由操作很快完成任务,而有些学生接受起来却很困难。完成任务的学生表现出无所事事或偷偷地玩游戏,而另外一些学生却因为老师辅导不过来而得不到好的练习,甚至于干脆也玩了,这时闹堂生逐渐增多,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针对那些任务完成快的学生,请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小老师们很乐意地帮助老师去辅导那些没完成任务的学生,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光荣,认为自己可以做老师的好助手,在帮助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耐心。而那些没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很愿意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因为他们也希望自己快点完成任务也可以做老师的好助手,整节课的纪律得到了改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对于闹堂生,一味地压,只是权宜之计,相反,处理不好反而弄巧成拙;发挥闹堂生的优势,让他们在团队中,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学会自我管束,才是长远之计。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根据班级特征,把学生分成几组,把这些闹堂学生分配到各组,能力强的还让他担任组长。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时,我采用个人得分与小组得分结合制,这样,既发挥了这些学生能力,使他们获得帮助别人的快乐,满足了想得到别人夸奖的心理,又利用小组、同学的力量,压制了他们的闹堂行为,减轻了教师既要维持课堂纪律又要指导学困生的教学负担。
四、分层作业,体现学生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及转学等因素,导致同一个班中学生对电脑的了解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往往是同一个任务,一些学生很快地完成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却还没有一点头绪;当你刚想这边指导一下学习有疑难的学生时,那边快的同学就喊了“老师,我好了,快给我来打个分啊。”“老师,下面干什么啊?”。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能力的差异一目了然。没做完的同学着急得很,而先完成任务的学生也不能干坐着啊,让他们玩游戏或者自由操作吧,会使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后就可以玩其它的,而不追求任务完成的效果怎样。显然,这样会阻碍学生的发展,降低学习效果。可见,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想办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我们可以将任务分成三大块:基本任务、提高性任务和开放性任务。基本任务立足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较小,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提高性任务是在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拓展和加深,它提出部分具体要求,但无具体样例,主要是面向有余力的学生,促进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开放性任务在前两者基础上只要给出要求、内容、形式,完成由学生自由去组织安排,能完成的怎样就怎样,不束缚他们的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参观网上动物园》一课中,在让学生自主参观“上海动物园”和“大连动物园”两个网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分层作业,并要求学生自己选择打算完成几星级的作业。(见下表)
通过三级不同难度要求,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提高,课堂也变得安静了许多,再也看不到此起彼伏的举手找老师和翘着二郎腿谈天说地的情景了。
五、小处着手,防闹堂生于未然
课堂的管理的技巧,在于随机就变,更在于防范于未然。我们教师只有在课前备教材、备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秩序。根据经验,维护信息课纪律还可以采用以下几条措施:
1.在机房电脑上安装电子教室类控制软件也非常必要。当学生进入课堂,看到电脑屏上“肃静”两个字时,无形中就产生了一种遵守纪律的意识,同时,也缺少了一坐下来就顾自玩的机会;
2. 要维持好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而威信的树立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作为信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计算机水平,熟悉所教软件的操作技巧,必要时,露一手,让学生发出“老师水平好高啊!”的感叹;
3. 主动与班主任沟通,熟悉各班的奖罚机制。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个别班级有些特殊,学生好像有些与众不同,我用尽了我的对策,效果不尽人意,事后一了解,得知他们班有一套奖罚机制。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与批评,班干部进行登记,统计到班级中。我持之以恒发现这个班级纪律明显有了好转,不再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了;
信息技术课,教师最头痛的是纪律问题了,而闹堂生是否出现是课堂纪律好坏的关键。控制好了闹堂生,也就基本控制好了课堂纪律,为实现课堂目标做好了前提保障。很多信息老师认为上课纪律不好,都是学生不好、难管,其实孩子的各种反应都是情理之中的;我们老师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发现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既锻炼了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同时还可以协调好师生关系。如此三全齐美之事,又何乐而不为之呢?
【参考文献】
1.《我们的课堂原来可以更美的》 王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0 年第3期
2.《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寻索华 隋海荣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第1期
3.《关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差异教学》 魏明义 《安徽教育》 2009年第8期
4.《角色扮演--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探析》 安然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第10期
5.《在信息技术课中创设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 刘卫青 《信息技术教育》 2004 年 第9期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闹堂生的产生及应对策略(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