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创建的方法
方法:在EXCEL数据区内选取数据源区域,点击“图表向导”,依次选取图表类型;选取数据源区域;设置图表选项;确定图表位置,完成图表创建。
图表美化的方法
方法:根据“图表向导”过程中的四个步骤,选取合适的步骤,其他位置直接用右键点击设置。
2、能力提升包——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将一节复习操作课的任务从易到难分成若干个等级(3-4个为宜),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易—难”的顺序逐步完成任务,给能力较高的同学准备一至二个延伸级,防止“吃不饱”情况的发生。
【示例】《Flash动作命令》一课中“能力提升包”可作如下设置:
其中“初级”和“1—3级”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四级是大部分学生所应掌握的,而“高手级”是作为补充,让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学习掌握,实施“保底不封顶,学生自选层,上下可流动”的原则:保“底”,即要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打好坚实基础;不封顶,即根据学生能力,采取能“奋勇向前”决不“止步不前”的原则,允许适度超纲。
3、帮助指导包——使学生随时获得帮助
针对“能力提升包”的不同等级任务,提供相应的帮助指导,使得学生通过思考后对那些仍旧无法完成的任务提供随时的帮助,通过帮助自学后完成相应等级任务。
【示例】 《Flash动作命令》中“二级选手”难度任务中添加“暂停命令(Stop( );)”的帮助包如下图所示:
4、自学演示包——实现师生一对一的指导过程
对于难度较高的任务,可以将具体操作方法用视频捕捉软件录制下来,以“自学演示包”的形式发送到学生机的固定文件夹中。当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利用“帮助包”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观看自动教学动画演示片段。
如在《音视频文件处理》一课中,我将“使用会声会影8处理视频文件”的复杂过程用Flashcam 软件将操作过程录像成直观的动画过程,并配上适当的注释和声音,做成自动辅导教学动画。学生在使用“帮助包”进行尝试操作后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就可打开这个教学演示动画进行学习,即使最后无法完成相应任务,脑子里也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教学演示动画就像一个个活生生的老师,对每位遇到困难的同学进行一对一地“辅导”,这时的教学显得十分轻松、有效。(如上图所示)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
信息技术高考复习上机操作课分层教学可用下图表示:
1、复习版块导入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想在后面补充一句,叫“百见不如一练”,紧张的信息技术高考复习时间紧(一般为两个月时间),任务重(考点覆盖面较广,且难度也有一定提高),为什么我们仍然花较大的比例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目的就是使学生对重点考查的几款软件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形成较为深刻的记忆。特别是绝大部分同学通过高一会考之后将近一年半的空白时期,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这门课。
因此,复习版块导入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对每一个章节的知识框架进行归纳,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回顾各版块的主要知识点,“唤醒”学生的记忆。
2、分层导学
此步骤是分层教学模式的关键。根据每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制定好相应的“学习向导包”、“能力提升包”、“帮助指导包”和“自学演示包”,并在课前将这些文件发送给全体学生。学生利用“能力提升包”由底层向高层进行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教老师、同学,也可以看“帮助指导包”和自学辅助片段。前提是要求学生先自己探索,利用软件自带的帮助功能、“帮助指导包”或自动教学演示片段,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请学生进行演示并讲解自己所学会的内容,这样既帮助了一些还没有掌握的同学进一步学习,也锻炼了讲解同学的组织、表达能力。
需要说明的几点:
分层教学不等同于传统意义的“分组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向导包”、“能力提升包”是根据学生能力层次和学习目标来制定,在上机过程中由学生自主把握学习的进度和层次,无需将学生按照行政单位划分成独立的小组,由学生动态的完成各层次的任务。
教师并非“不作为”。教师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干,放任学生随意的去做上机任务,而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查,关注学生操作的进度,记录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给予广播讲解。
鼓励学生通过互帮互助完成任务。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埋头苦干”,独自一人来完成诸多任务,而是在教师的鼓励下使高级别的学生适当帮助低级别的学生;当然同样不允许让高级别同学“代劳”,只是进行适当的“点拨”,其中的“度”在实际教学中较难把握。
3、创作成果
教师不要拘泥于课堂任务,设置任务可以灵活多变,鼓励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完成一件作品。
例如,在 “Flash动作命令”复习内容时,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掌握情况,完成一个自己创作的Flash动画作品,经过一节课的创作之后,许多同学创作出构思新颖、图文并茂、实现较复杂交互功能的动画。
4、评价提高
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广播系统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其互相评价,提出意见。经过展示后,再让学生作进一步的修改。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当然,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未必采用统一的评价方案,但由于课时的关系,上机复习课本身安排就不多,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采用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四、体味分层模式教学,完善信息技术备考
08年《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公布之后,信息技术进入新课改高考前沿学科,我校做了大量的备考工作:先后新建了2个60台学生机的多媒体机房和一个通用技术实验室,补充了技术学科师资力量;大力宣传新高考方案,落实学生志愿填报工作,并根据学生志愿情况,安排走班授课工作。
通过三次技术考试分析,我校选择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明显多于通用技术,且学生水平差异较为明显,部分学生目标冲击二类,而部分学生填报纯三类志愿,走班课学生成绩跨度非常大,通过分层模式进行教学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1、取得优异成绩: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在08年10月和09年9月两次技术高考中均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在我校大多数学生选考信息技术及全省信息技术平均分低于通用技术平均分的情况下,我校信息技术平均分分别达到86.5分和77.5分,均高于兄弟学校和通用技术,得到了学校领导、考生和家长的肯定。
第二次技术高考中取得成绩如下(考试时间2009年9月):信息技术全校实际参考人数423人,平均分77.5,90分以上12人,最高分93,70分以下49人,最低分56分;通用技术高考,实际参考人数177人,平均分73.1,最高分85,最低分24。总体成绩高于富阳市和浙江省平均分,信息技术成绩稍好于通用技术(注:上图为2009年9月份技术高考成绩对比图,兄弟学校A通用技术科无考生报考,故平均分为零分)。
2、分层教学课堂的困惑:分层教学只在上级操作练习课开展,在教室上课时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为主,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没有发挥分层教学的最大潜力;学生来自多个行政班,且部分后进生自觉性较差,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为自由散漫,给课堂管理带来一定难度,需要我们进行好好地总结、反思。
新高考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涛斌 《分层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ABC教育网
2.李晓梅 《分层导学+协作互助=全体发展》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教科室
3.马开剑 《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4. 钟和军 《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
5.《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