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建一宽600像素,高550像素的psd文件
2、新建1个图层并取名为:星空
3、将星空图层填充为黑色
4、对星空图层执行菜单栏中的“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命令,弹出添加杂色对话框,设置参数:数量18%,高斯分布,单色。
5、接着对星空图层执行菜单栏中的“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命令,在对话框中设置参数: 亮度-100,对比度100
6、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自由变换”命令,设置W为300%,H为300%
7、选择一种渐变模式对星空图层进行填充,得到彩色的星空背景
第二步:文字制作
1、用T工具创建一文字图层,输入合适的祝福语,如“merry christmas”,将文字设置为白色,其他格式自定义
2、将文字图层设置外发光效果(设置合适的参数)
第三步:添加图片
将素材文件夹中相关的图片添加到贺卡中(打开相关图片,用魔棒或者磁性套索工具选择对象,合理利用反选功能,将合适对象复制到贺卡相应图层中)
第四步:保存作品
将作品保存成“某某某的贺卡.psd”上传到ftp自己的帐号内
拓展提高
请你发挥想象,设计有自己风格的其他类型的贺卡
从任务单上我们不难看出,经过集体研讨,在教学细节的处理上更合理,并且通过集思广益,增加了扩展任务,更符合学生差异性特点。
(三)个性化教案。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个班级都有各自的特点,用统一的教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师要对整理好的教案进行适合自已、适合本班学生的修改和反思。主要包括对教学环节的再设计,教学过程的再评析,教学效果的再反思。在修改时,力求创新、实用、富有个性。
例如,我们在初识PHOTOSHOP一课中,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形成了以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课堂导入 photoshop界面介绍 (对照画图软件)
了解目标,接受任务 在反差中,感知photoshop强大的工具箱和菜单命令
基础题 以学校拍摄的2副数码照片存在过暗,表达主题欠佳等问题展开教学探讨。 边听老师讲解,边思考熟悉合并图像的步骤 讲解像素概念,传授图片大小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色阶设置的方法。
提高任务 从校园网-学生天地-校运会,下载你喜欢的校运会照片(至少1副) 探究学习,碰到问题尝试自己解决,最后通过各种帮助途径一一解决问题 设置一个又一个新问题,让学生摸索探究中发现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品保存 保存成jpg格式 按要求操作
作品展示 选取一、两个学生中典型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 参考展示的其他同学的作品以及老师的讲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学会分析与评价
课堂小结 对本课中讲到的基本知识做一个总结,同时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投入学习。 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总结课堂中接触到的各种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沟通与交流的学习中。
有位教师根据自己在摄影方向的特长,结合班级特征,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适当调整,以“美化校园”为课题,富有自己的个性,整个教学内容又不偏离集体备课的整体思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课堂导入 图片欣赏
设问:
如何更丰富地表现老校门的过去,并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
欣赏,投入到课堂中感受PS具有强大的社会应用价值(商业广告、海报、艺术摄影、网站设计、动画设计等)
思考,寻求解决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抛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引出下文
界面介绍 photoshop界面介绍
(对照画图软件)
了解目标,接受任务 在反差中,感知photoshop强大的工具箱和菜单命令
基础题 结合打造老校门朦胧效果的为例展开教学探讨。
彩色—>黑白—>老照片—>朦胧 边听老师讲解,边思考熟悉调整和羽化图像的步骤 讲解像素概念,传授图片大小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羽化效果设置的方法。
提高任务 结合背景图片和(2)中完成的图片简单合成一副《母校》作品 或者也可以根据素材求问.jpg、温习.jpg、疯狂英语.jpg、合成一副《同窗三载》作品 运用羽化 图片合成知识,活学活用,探究学习 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真正灵活用ps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初步的创作。
最高任务 校园网-学生天地-校运会,下载你喜欢的校运会照片(至少1副)制作动感效果图。 探究学习,碰到问题尝试自己解决,最后通过各种帮助途径一一解决问题 设置一个又一个新问题,让学生摸索探究中发现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品保存 保存成jpg格式 按要求操作
作品展示 选取一、两个学生中典型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 参考展示的其他同学的作品以及老师的讲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学会分析与评价
课堂小结 对本课中讲到的基本知识做一个总结,同时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投入学习。 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总结课堂中接触到的各种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沟通与交流的学习中。
(四)课后反思。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互相听课,互相交流,扬长避短,这样既可以印证备课的质量,又可以衡量备课的效果。
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进行交流,并对每个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便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评价中,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哪怕只是点滴),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执教者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四、高中信息技术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项原则
(一)坚持先攻难后解易原则。
集体备课的时间有限,研究讨论的问题应放在攻破疑难问题上,对每位教师提出的重点、难点要集体研究解决,对一般的常规的教学内容讨论可以简略一些,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要面面俱到地讨论。这样,可以节省集体备课的时间,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二)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原则。
集体备课应该注重观点统一,意见统一,经过集体研究、讨论,其结果是达成共识,但是也不排除个别的看法,比如,教学的顺序,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就可以因人而异,这就要求做到大同小异。
(三)坚持既精讲又多练原则。
集体备课要注意备好课堂教学中精讲什么,多练什么,从内容上要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的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里把知识传授到位,把技能训练到位,要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等方面加以考虑。
(四)坚持敢较真善出效原则。
较真的前提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怀疑多了,思考的问题就全面、细致,讨论中要互相考证,直到答案明了、正确为止,保证教学出成效,充分体现集体备课的效率高、效果好。因此,教师要通过集体备课,“较真”、“出效”,真正掌握教学的内容。
实践证明,集体备课在实际教学中的确产生了显著效果,并能有效推动教学队伍的和谐发展、整体进步。集体备课的形式也很丰富,可以就教学环节的设计、重点难点的突破等内容进行研讨,也可以以听课、评课为主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个集体研讨,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利用QQ群、论坛等,进行实时、及时的集体探讨,甚至可以突破学科、学校的界限,通过各种途径,和各地各学科的老师共同探讨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极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整体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集体备课的优点在于集思文益,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并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使每个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集体备课”应当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利用备课制度,形成自己的操作规范和风格,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教育信息技术》2005、1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7
4.胡济良、李尚仁主编:《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黄旭明主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6.《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7.杨九俊主编:《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
8.杨九俊主编:《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
9.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第9期
10.《关于集体备课有效性的刍议》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第5期
11.《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