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选项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平均数(%)
1.当你在活动中不如同学时,你会 抱怨老师开展这项活动 27.1 26.2 21.1 24.8
抱怨家长没能给你支持 51.1 48.2 50.5 49.9
抱怨同学家里条件太好 13.4 18.4 18.6 16.8
其它 8.4 7.1 9.7 8.4
2.当你在活动中成功时,你会 希望老师以后多开展此活动 50.7 43.3 37.6 43.9
隔一段时间在开展 20.1 22.7 32.6 25.1
见好就收,以后不要再开展了 18.3 20.2 28.3 22.3
无所谓 10.9 13.8 3.5 9.4
3.你觉得小学生更应该注意 学习 77.5 82.3 85.3 81.7
游玩 12.7 8.2 7.9 9.6
服装打扮 6.3 3.9 3.9 4.7
其它 3.5 5.7 3.0 4.1
4.你觉得过分注重物质攀比会影响学习成绩吗 一定会 81.3 83.8 86.0 83.7
会一点 12.3 3.5 5.0 6.9
不会 3.5 7.8 6.8 6.0
很难说 3.9 5.0 2.2 3.7
5.你觉得教师应怎样对小学生进行不要物质攀比的教育 经常进行 77.1 78.4 80.3 78.6
节假日前进行 7.7 6.0 6.5 6.7
春秋游前进行 11.3 11.0 6.7 9.7
不要进行 3.9 4.6 6.5 5.0
6.你觉得家长应怎样对小学生进行不要物质攀比的教育 经常进行 62.7 58.2 57.3 59.4
节假日前进行 17.3 18.4 19.0 18.2
春秋游前进行 15.1 13.5 15.1 14.6
不要进行 4.9 9.9 8.6 7.8
1.活动后的归因和继续参加活动愿望的差异
活动结束后,有些学生( 24.8 %)抱怨教师开展这项活动,也有些学生( 49.9 %)抱怨家长没能给自己的支持,这乃是由于小学生单纯,年龄小,遇事容易冲动,失败后难免有些怨气,他们不太敢把气发到教师身上,所以,就自然地把抱怨发泄到自己的家长身上,也有些小学生( 16.8%)抱怨别的同学家里的条件太好,这样这些同学的心里焦虑就会少一些,心情就会好一点。
即使在攀比中取胜的人,希望再开展该活动的人并不多( 43.9 %),而且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原因是在攀比中取胜的小学生,也认识到很难保证自己下次也一定会取胜,他们中有的认为“希望隔一些时间再开展活动”,有的则认为“见好就好,以后不要再开展了”。
2.小学生大多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在本研究中,占绝大多数的学生( 81.7 %)认为应当注重学习,认为应注重游戏( 9.6%),服装打扮(4.7%),其它的( 4.1 %),都是少数,小学生大都认为学习应放在第一位,大多认为那些只注重游戏,服装打扮的同学是“不懂事”“长大了以后没有真本领”。
在本研究中,有的学生( 83.7 %)认为过份注重物质攀比“一定会”影响到学习,有的学生(6.9 %)认为“会一点”,学生( 6.0 %)认为不会影响到学习,此外,还有少数学生(3.7 %)认为“很难讲”,这种认识即跟学校的教育有关系,也跟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有关.
3.小学生大多认同教师和家长应进行不要物质攀比的教育
在研究中,有的学生(78.6 %)认为教师要“经常进行不要物质攀比的教育”,有的学生(6.7 %)认为“应在节假日前进行”,有的学生(9.7%)认为“应在春秋游前进行”,还有学生(5.0%)的认为教师不要“进行”。同时,认为家长要“经常进行的”占59.4 %,“在节假日前进行”的占18.2%,“在春秋游前进行”的占14.6%,其中要求家长“经常进行”的比要求教师的少,这可以看成小学生还是非常敬重教师,认为“经常教育”这样的重担更多地应由教师来承担。
四.教育建议
正确对待并引导攀比行为
实际上,在小学生攀比行为的背后,是有孩子们好强的心理在起作用,它包含着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注意,从这方面讲,这种出于竞争的攀比是正常的,值得保持。教师要根据其强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其上进心,鼓励其向上。关键的是要告诉小学生,应该和别人比什么,怎样比,让小学生懂得跟别人比讲道德、有理想、有志向,讲学习、守纪律、有创造性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勤劳,节俭的作品去教育。
教育学生不要进行物质攀比,不要错误地将自己的享受、家庭条件等当作追求的目标.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些小学生并不清楚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一个人真正的价值所在,小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
利用攀比心理促进学生进步只能作为一种手段,如果小学生攀比心理膨胀到较高程度时,如为了名次而学习,以超越别人为最大荣誉,这样的行为就不足取,对这些小学生应该从多方面去培养他们的兴趣,拓宽小学生的视野,让其了解到比较是为了进步,但进步并不是为了与人比较,更重要的是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当小学生出现攀比现象时,教师要视情况作出合理的教育,运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小学生的攀比行为。学校还可以作出一些规定,不让高档跑车、首饰、名牌服装、手机等进校园。
(二)教育学生要有正常心态,转移攀比兴奋点
在小学生攀比行为基本情况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小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跟别人进行攀比。我们应教育小学生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个清晰的认识,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许多方面不能回避。但有时我们可以转换比较内容和角度。
在调查中,我们也看到有少数学生会运用转移攀比兴奋点,因此,有必要让更多的小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转移攀比兴奋点.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有时是受情绪控制的,缺乏理智感,难以明白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为什么不能有。因此,简单地拒绝他们的要求,小学生就会感到比不上别人,认为教师不关心他,家长不爱他,所以,让小学生明白为什么不能与人攀比的有效方法是改变攀比的兴奋点。如有的低年级小学生看见别人有新玩具,他也想要,不妨根据小孩现有的玩具,问他别的同学是否都有,或针对小学生的特长如唱歌.跳舞,画画,下棋等.问小学生班上哪位同学这方面最好,当小学生看到自己有的东西,别人没有,自己的特长别人不具备时,情绪会好些,小学生也从中得到暗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别人同样的东西,每个人的条件不同,他所获得的东西也不同,这时,再跟小学生讲道理,让他明白为什么不能攀比,让全班同学都懂得不应该进行攀比,每个同学都有他的闪光点.我们每个同学应该有越来越多的闪光点。
(三)家长以身作则,全方位关心小学生
小学生的行为是家长价值观的折射,本调查中,小学生的攀比行为部分受到家长的影响。
家长们要以身作则,需明白小学生的过多攀比,很多是受家长之间的攀比影响,从小养成小学生正确的伦理观、价值观、要让小学生知道,良好的生活条件要靠自己去创造,应树立自信心,将攀比行为升华为民族竞争。当然,家长和社会要为小学生创造适合的生活环境。富裕的家庭并不一定能让小学生健康成长,应让小学生多体验平常的生活,平凡的消费。作为家长,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真正经济状况,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培养他们兴趣爱好,转移他们对潮流的注意力,小学生对生活提出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买一块手表,买一件中档品牌的服装,家长可以视能力,酌情考虑,以免让孩子产生“越想要越得不到”的感觉。
家长要尊重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个别差异,这也是孩子的自我价值所在。Smetann发现“父母对子女越信任,对子女问题有更高的接纳程度,则孩子的表露程度越高,保密性越少,攀比心理和行为等也少发生。⑥但家长不要过份疼爱小学生,以免出现攀比惯性.不要给予小学生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小学生过度的自我中心心理.姑息迁就容易造成攀比惯性.,以至变成贿赂小学生,不利于他的成长。
注释
史秉强.大学生心理键康问题及其对笔探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8~12
尧勇.新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2002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会优秀文档二等奖
清迎修.青少年心理教育与犯罪预防[J].民主法制建设.2003,(1).19~21
④Altermatt,E.R,&Pomerantz,E.M.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e-related and motivational beliefs An investigation of similarity and influence among friend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95(1):111-123
⑤Singer M I,Flannery D J,Miller D ,etal,Exposure to violence ,Parental monitoring,and television viewing as contributors a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erauma.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04,32(5):419-504
⑥Smetana J G, Metzger A, Gectman D C,et al. Disclosure andsecrecy in adolescrnt-parent relationalship. Child Development,2006,77(1):201-217
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基本情况调查
学校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
__________同学: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欢迎你参加我们调查。此次调查有助于你对自己的了解.由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对每个问题的回答也不一样,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你仔细阅读问卷,然后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请每题都答,不要遗漏。
1.你是否在意你的考试分数比别的同学高?(是,不是)是否努力在学习上超越别的同学? (是,不是)
2.你是否在意你的服装打扮? (是,不是) ,是否经常穿名牌服装? (是,不是)
3你是否在意你的学习用品? (是,不是),是否经常用较昂贵的学习用品? (是,不是)
4.在班级或学校活动中,你是否在意取得成功? (是,不是),是否努力想取得成功? (是,不是)
5.在班级或学校捐款中,你是否在意多捐多少钱? (是,不是), 是否努力多捐一些钱? (是,不是)
6.你是否在意拥有手机? (是,不是)你努力想拥有手机吗?(是,不是)
7.你是否在意有小汽车接送上学? (是,不是)你想有小汽车吗(是,不是)
8.你是否在意班主任喜欢你? (是,不是)你努力想得到班主任更多的喜欢吗? (是,不是)
9.你是否在意现在担任班干部吗? (是,不是)你努力想担任班干部吗? (是,不是)
10.你是否在意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吗(是,不是),你努力想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吗?(是,不是)
11.你是否在意家长给你的零花钱够吗?(够,不够)你努力想得到更多的零花钱吗? (是,不是)
12.春秋游时,你是否在意觉得家长给你准备的东西够吗?(够,不够)你想多带一些吗? (是,不是)
13.你想在许多方面超越同学,主要原因是
A.替自己争面子 B.替家长争面子 C.替老师和同学争面子 D.其它
14.当同学拥有某个较昂贵怕东西时,你会
A.别人有,我也应该有 B.不一定想要 C.我不要 D.其它
15.你想在许多方面超越别人,主要受哪一方面的影响
A.老师 B.家长 C.同学 D.媒体
16.想拥有手机,名牌服装,主要原因是
A.增加自信 B.获得同学认可 C.掩盖自己某方面不是 D.其它
18.当看到同学拥有的东西比你多,比你好,你通常是
A.自己想方法解决 B.找家长想方法想法 C.自己想方法,而后找家长解决 D.放弃追求
19.当同学拥有某个你想要的东西时.你将
A.我也必须立即要B.可以过一些时间要C.需要时再去买D.没关系,什么时候要都行
20.当看到同学比自己学习好时,我通常是
A.再加把劲B.我无所谓C.我在别的方面超过他D.希望对方下次考试没考好
21.与同学一起活动时,我
A.悄悄地进行比较B.时常留意同学们的行为C.不关心同学的行为D.根本不去想谁优谁劣的事
22.与同学一起活动时,常与同学比较,心里想到
A.我一定能超过别的同学B.很不安,生怕别人比自己好C.无所谓,顺其自然D.我只与他比学习成绩
23.春秋游时,我想到
A.要多带好东西,分给大家B.多带点东西,分给大家就行了C.够自己吃的,就行了D.带多带少都可以,玩得开心就行
24.如果在活动上,你超过了同学,你会
A.很高兴B.虽然高兴,仍能很冷静C.很平静D.很矛盾
25.当你在活动中,不如同学时,你会
A.立即离开,不参加这个活动B.勉强参加这个活动C.想揍同学D.下一次我一定要成功
26.当你在春游时,你所带的东西不如同学时,你会
A.抱怨老师开展这项活动B.抱怨家长没能给你支持C.抱怨同学家里条件太好了D.其它
27.当你在活动中成功时,你会
A.希望老师以后多开展此活动B.隔一些时间再开展C.见好就收,以后不要再开展D.无所谓
28.你觉得小学生更应该注意
A.学习B.游玩C.服装,打扮D其它
29.你觉得如果过份注重物质攀比,会影响学习成绩吗
A.一定会B.会一点C.不会D.很难说
30.你觉得教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不要物质攀比的教育?
A.经常进行B. 节假日前进行C. 春秋游前进行D. 不要进行
31.你觉得家长应怎样对学生进行不要物质攀比的教育?
A.经常进行B. 节假日前进行C. 春秋游前进行D. 不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