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枯燥走向精彩——《输入文字》教学设计
溧阳市文化小学 陈强华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Word单元中的一课,是以后学习Word排版、运用的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介绍如何在Word中正确输入汉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智能ABC输入法、特殊符号的输入,进行输入法的切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将汉字的词组输入和隔音符号的运用作为两个难点,让学生能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Word的汉字输入技巧。在以后的学习中,则主要锻炼学生正确熟练输入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素质。《信息技术》是以学生获取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一系列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学会如何在交流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如何整理、加工并表达信息,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处在农村乡镇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家庭并不富裕,普遍没有电脑,感性知识的接触很少;另一方面所要学习的知识是相当枯燥乏味的,但如何正确快速地输入文字又是Word 2003学习的基础。所以,这些都需要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从而进行教学,变“枯燥”为“精彩”。
三、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智能ABC输入法”;
2.学会输入单个汉字和词组;
3.学会使用隔音符;
3.学会切换输入法状态。
四、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输入汉字;
2.输入法状态的切换。
五、教学难点:
掌握“V”键和隔音符的使用。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教学目标有一定难度,于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首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学习任务有针对性,能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教程中,不断加以激励和指导,并在最后阶段分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学法:
采取一人一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根据教师给出的方向,完成学习任务。对有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自己寻求帮助,或小组交流,向老师询问。对学有余力的同学,鼓励他们做小老师,主要以启发为主,动口不动手,这样既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又帮助了学有困难的同学。
七、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计算机上显示出两份不同的“自我简介”材料,其中一份用Word精心编排,版面色彩引人注目,另一份则是没有排版的原稿。说明这节所学的内容仅仅是开端也是基础,但这些内容暂时不作要求。主是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了老师给出的两份材料,你觉得哪一份比较满意?(学生回答)其实,这两份材料开始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那一份是老师编排了一下,立刻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
如果你也想学老师的这种本领,那你今天就要好好地打基础,只有把今天的内容学会了,你才可以有老师的本领。同时出示课题:2 输入文字
(二)任务驱动,精心讲解:
1.文字的输入
要输入汉字,就得要用到汉字的输入法。
【师】:常用的汉字输入法有汉语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和自然码。而在拼音输入法中有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这两种输入法和我们语文课上学习的汉语拼音基本相同。下面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智能ABC输入法。那么怎么打开智能ABC输入法呢?
【演示】:这时,学生都很急切地想知道如何来进行操作,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进行屏幕广播演示:
(1)单击任务栏右端的“输入法”图标,屏幕上就会出现文字选择菜单界面:
(2)鼠标单击选中“智能ABC输入法”,这时在屏幕下方出现“智能ABC输入法”状态框。
【师】:在选定了输入法之后,就可以在Word的编辑窗口中输入汉字了。但到底该怎样输入汉字就请同学们自己想想办法,或者和同桌商量商量,看看谁能正确地输入汉字?
(学生对照书本自主学习,老师巡回观察、交流,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度予以适当调节。)
【师】:很好,很多同学已经无师自通了,谁愿意把这个本领展示给大家看看!
(选择一个同学通过网络演示给所有同学展示,适时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①字词选择的两种不同方法;②翻页的两种不同方法。)
【师】:老师还有一个词不会输入,那就是“女孩”,谁愿意来帮帮老师?
(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已经掌握“ü”用“V”或“U”代替的方法,老师可以适时地给出任务:女、驴、居、区、虚、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输入词组
【师】:我们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老师有点不耐烦了,你有什么方法既能让老师提高输入速度又不容易打错字呢?自己在书上找找看,然后在计算机上试一试。
(学生通过书本介绍输入“学习”词组,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输入词组的方法,并通过屏幕广播演示。)
【练一练】:我们大家来做个小比赛,看谁最先完成这些词组的输入:
编织 崇高 创造 智慧 火车站 一望无际 邮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神贯注 津津有味 西安
(学生输入,老师巡回观察,检查输入的情况,适时做出指导。)
【过渡】:同学们现在已经会输入词组了,可最后一个词“西安”好像有点麻烦,谁有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看书自学答疑,初步掌握隔音符的使用,请一位同学广播演示隔音符的使用,输入词组:西安 高昂 长安 感恩 惨案。)
3.输入状态的切换
【师】:我们在输入文章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英文与中文同时存在的的情况,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出示一段中英文混排的文章,讲解全角/半角字符、中/英文标点符号的输入,中英文输入方式的切换方法。)
(三)分组合作,互相交流:
【师】:我们已经会了如何在Word 2003中输入文字,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和同桌合作完成课本中《春晓》这首古诗。
(学生刚刚掌握文字输入的方法,合作学习能使他们相互督促、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提高。最后选择几组比较好的作品通过屏幕广播展示给所有学生看,使学生有成功感、自豪感。)
(四)总结:
(出示刚开始那份比较精美的材料)我们已经学会了文字的输入,为以后的排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还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努力提高文字输入的正确率和速度。
附:《输入文字》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智能ABC输入法”;
2.学会输入单个汉字和词组;
3.学会使用隔音符;
4.学会切换输入法状态。
二、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输入汉字;
2.输入法状态的切换。
三、教学难点:
掌握“V”键和隔音符的使用。
四、教学设想:
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配合极域电子教室系统,让学生把枯燥的知识学得轻松有趣,达到教学目标。拟定二课时完成。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媒体设计
一、导入:
(网络演示两份相同内容,不同版面的材料。)
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了老师给出的两份材料,你觉得哪一份比较满意?(学生回答)其实,这两份材料开始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那一份是老师编排了一下,立刻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
如果你也想学老师的这种本领,那你今天就要好好地打基础,只有把今天的内容学会了,你才可以有老师的本领。同时出示课题:2 输入文字
学生观察两份材料,感知经过排版材料的精美,激发学习的兴趣。
通过网络演示展示出两份有着明显区别的材料,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从枯燥走向精彩——《输入文字》教学设计(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