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有感于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运动”(三)
长期以来,教师从事的事业被称为“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他们被世人比做蜡烛、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这些褒奖的词汇过多地关注和强调了教师的奉献,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勿庸讳言,正是一大批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的无私奉献,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而农村教师在这过程中付出大更大的代价。而在社会急剧转型阶段,我们的政府部门没能了解我们教师的具体需要,我们教师的话语权又是比较微弱的,致使部分乡村老教师生活在贫困线之下。教育固然不无神圣,但并不是一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事业,一个教师所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在一些地区农村教师的个人问题都将是个困难。
我认为,在社会发展一切影响要素中,人的要素应该是最主要的。在农村教育面临的各种难题并造成了严重后果。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改变教师应该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显得更加迫切。
因为农村教师生活在中国最基层的乡村学校。而乡村学校是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育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教师便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在农村的教师必须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
陶行知说,办学如治国,眼光要远,胸襟要大,否则事情就会愈办愈局促,他在乡村教育运动中曾说过:“中国现在的乡村学校,老实说起来,确实不能适应乡村的需要,他们给儿童唯一的东西是书本知识,他们从来不知道注意农人的真正需要。”
陶行知先生早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对中国乡村教育脱离乡村经济建设提出尖锐的批评:“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做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了;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出路!”因此,他认为,乡村学校理当是乡村的农技推广中心,教师要成为农民的好朋友,教育必须与农业联系,为农民服务,帮助农民解除痛苦,增进幸福,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的引路人。陶行知先生鼓励人们献身教育事业,通过投身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说,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的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
梁漱溟在《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宗旨及办法概要》中这样说道,农村教师至少有两种伟大作用:一是乡村的耳目。他容易感觉问题,亦有呼喊的工具——文字。二是农村的喉舌。“果真除了几分乡村人的愚昧,果真乡村人受到祸害能呼喊出来,中华民族前途便有了希望,乡村建设便算成功了一半”。
农村教师以培养农村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型农民为基本责任和根本任务。有关研究表明,社会从初等教育中获得的利益大于其他各类教育。个人在初等教育上每多支出100元必要费用,今后每年可多得29.1元的收入,投资回报率大大高于实物投资;而社会多投入100元于初等教育,每年可得(或节约)18.4元。因此,农村教师对促进农村劳动者个人与农村社会经济收益的价值作用十分突出。
农村教师可以改变人的价值观念,提高法制意识,减少犯罪倾向,从而可节约政府的治安支出,也有利于减少社会预防费用的社会损失等。这种作用还表现在提升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激发人的创新意识等方面。农村教师还能动员与发动农民,组织建设与塑造一个新的农村精神。激发农民求知欲望,促进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教师将关注普通教育与关注农民教育结合起来,了解农民的基本需要,激发农民的求知欲望,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与农民生活富裕。培养农民组织能力,提升农村管理民主水平。对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农村而言,农民的组织能力较差,基本上没有自发组织的农民机构。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各种农民学习组织机构的建设将会有较大发展,由于农村中有文化水平的人不多,农村教师在这种组织发展及其活动中无疑充当重要角色。
通过以上对乡村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的具体分析,教师在乡村教育中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重视和尊重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应该是我们的共识。为我们教师多做一点,将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回报。解决好教师队伍和教师稳定,使教师获得应有的尊重,他将会是知识积极的传播者;教师积极提升自己,拥有丰富的人格魅力的感召力,对农村的示范作用加强;知识获得尊重,教师地位提高,在教学中不再显得尴尬;教师收入提高,他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全职教师,而不再是半农半教;重视教师,教师的自我主动性增强,而是靠现在单一的行政命令简单行为、行政命令职能让教师消极地服从。在现有条件下,多关注乡村教师的生存现状、工作环境,提高教师工作能力成为解决农村教育的首要问题。
浅谈农村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有感于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运动”(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