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学生硬套范文,死守模式,记叙文总是那么几大块,平铺直叙,不少人甚至写成了“流水账”;议论文脱不了惯常的“三段论”式的写法(即开头提出论点、中间列举事例、结尾呼应论点),这都比较机械、缺少变化,显的学生在写作上比较保守,墨守成规。
2.教学老师的问题
(1)教师的心理不当
很多教学老师在心理上视作文批改为一大包袱,费力多,见效慢,但又不能不改,无可奈何,精神负担沉重。
(2)作文的命题不当
老师在中学作文命题上比较盲目,缺少长远的考虑,所出的作文题目大多数不受学生欢迎。
(3)教学的方法不当
作文教学的方法欠佳,讲评时的指导多半是老一套,挑几篇好文章读一读,小结几句,就此了事;概念化地传授写作知识的较多,针对学生作文弱点作具体剖析的较少,有的教师甚至一学期不搞一次讲评,只给学生作文打个分,算作批改。
(二)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把作文当作了一种为了获得高分的手段,从而失去了作文本身应该具有的魅力。学生在这样的作文教学氛围中,也就逐渐地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失去了作文中展现他们异彩纷呈的心性和生活。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不少学校没有任何课外活动),教学的多数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大多数学生只会从书本到书本,而对多姿多彩的人生和纷繁复杂的世界缺乏应有的体验,这就难怪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这样狭小的教学天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
(2)考试制度的禁锢
现行的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考试作文题怎么出,教师就怎么指导,只要能考上学校就行。现在很多毕业班,老师都预先准备一大堆各种题材的文章,让学生死记硬背,平时就进行猜命题、背文章等训练,一旦运气好猜中了作文考试题目,学生们各个拿高分;如果没猜中,那就全军覆没,作文分数都很难及格。这样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们根本没有学到真材实料,考完试后忘的一干二净,没有学到一点写作技巧。
(3)缺少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师没有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培养,缺少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一堂语文课45分钟,很少有老师能留5分钟时间给学生站起来讲,基本上一节课下来全部都是老师在讲,到了下课的时间还在抓紧时间布置作业,因此学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太少。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创新(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