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一起发现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过程中,搜索引擎都会保留搜索记录,方便我们下次直接利用这些记录进行搜索。如果发现自己的电脑不能保留这些记录了,你有没有办法解决呢?提示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搜索引擎,提炼关键词上网搜索相关问题,看看是不是其它人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并且在网上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学好本节课的知识点,提炼好关键词,很多学生发现在百度、Google很快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既是与本节课的相关教学内容,也利用了搜索引擎解决自己遇到的相关搜索引擎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对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自信和热情。
四、围绕教材内容,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决不是单一的工具教学,因为工具的使用是由人来决定的,只有“人”以及人的“思想”才是行为动力的真正“驱动器”。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重了教学中的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并举,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例如在开学第二次上机课,安排了《指法练习》,一节课纯粹的按照文章练习指法非常的枯燥,教师可以充分运用Lanchat这一局域网聊天工具,既可以以聊天的形式练习指法又可以在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全班同学现有的学习程度,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学生一起谈谈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他们期待中的信息技术课,同时让学生了解机房的使用规则、课堂纪律,以及在高中阶段老师最提倡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如果你能养成主动学习、遇到问题就能想尽各种办法解决的话,你将逐渐形成一种独立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会成为你受益一生的法宝,努力地拥有它吧。这是一次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被关注、被肯定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经历了一个学习、思考、提高的过程。在学习钻研、互助合作、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使老师们也系统地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识与能力,把自己融进了充满人文气息的现代信息技术中。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放在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和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上;放在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去组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思考探究,让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去愉快、自主地学习,从而,构建了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结:
在新课程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不再只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过程,应当重视人的情感、价值、态度体系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发展,将人文素养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和探索,让健康美好的情感伴随在课堂的始终。这就需要我们对标准、纲要细细体会,认真研读;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去精心设计,细心观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被涉及到的人、物方面都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尽力。
参考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教育科学出版社 李艺
《人文教育的位置》 人文大讲堂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董玉琦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钱旭升
以教材为依托 打造信息技术课堂的人文素养(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